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轻质碳酸钙,又称沉淀碳酸钙,即高纯度的碳酸钙,它密度小、白度高、摩擦系数小,是制造牙膏的原料之一,常用在高档或浅色制品上。

工业上通常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按下图所示工艺流程进行高纯度碳酸钙的制取与提纯:
根据上述信息,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石灰石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单项选择)。

①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②可用于制取生石灰③可用于制造玻璃
④可用于治理酸性污水⑤可加入煤炭中做固硫剂⑥可用作高炉炼铁造渣剂
A ①③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以上全部都是
⑵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

⑶上述流程的步骤③中,还可以选择另外一种试剂采用沉淀法制备出高纯度的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⑷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3)→生石灰→石灰水→CaCO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_____。

⑸小颖同学称取了25.0g某石灰石样品,按上图流程进行了模拟实验探究。

她在步骤③中向石灰水里滴加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该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上述实验中,小颖最终制得轻质碳酸钙的质量?_____(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C 生石灰 CO2+Ca(OH)2=CaCO3↓+H2O 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21.2g
【解析】
【分析】
【详解】
⑴用于制造玻璃的是碳酸钠,故选C;
⑵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上述流程所涉及的物质中,可用作干燥剂的物质是生
石灰;
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也能生成碳酸钙,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a(OH)2=CaCO 3↓+H 2O 。

⑷工业上的石灰石含有其他杂质,制备高纯度碳酸钙要经历“石灰石(CaCO 3)→生石灰→石灰水→CaCO 3”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除去石灰石中的杂质。

(5)设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x
223
3Ca(OH)+Na CO =CaCO +2NaOH
106100212g 10.6%
x
100106
=
x 212g 10.6%
⨯⨯↓
x=21.2g 。

2.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医”中。

(1)衣:区分羊毛线和棉纱线的方法是灼烧,羊毛线燃烧时能闻到_________气味。

(2)食:维生素C 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 的维生素C ,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 的是____(填字母) 。

A .橙子
B .猪肉
C .面粉
(3)住: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石蜡燃烧 B .太阳能热水器 C .燃料电池
(4)行:城市交通中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对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5)医:出现低血糖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葡萄糖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答案】烧焦羽毛 A B 可以减少空气污染,保护环境 C 6H 12O 6 【解析】 【分析】
(1)根据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来分析;(2)根据营养素的主要来源来分析;(3)根据获取能量的来源来分析;(4)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来分析;(5)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详解】
(1)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
(2)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 .橙子中富含维生素C ;猪肉富含油脂与蛋白质;面粉富含糖类;故填:A ;
(3)太阳能热水器直接利用太阳能辐射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故填:B ; (4)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能节省化石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5)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所以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 6H 12O 6。

3.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改装前的“辽宁舰”锈迹斑斑,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__的结果。

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为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

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1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合理,理由是____。

②通过实验2,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

(3)某电镀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回收重要物质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所示流程。

该回收流程中:固体A的成分是__;含铁元素的物质(污水除外)有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氧气(或空气)、水 Fe2O3+6HCl2FeCl3+3H2O
(2)① 酸不同② Fe+CuSO4Fe SO4+Cu
(3) Cu、Fe、Zn(或铜、铁、锌) ACD
【解析】
(1).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 (2). 据控制变量原
则,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时,所有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都应该相同。

所以应该用同种酸的溶液;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反应方程式为: Fe + CuSO4→ Cu + FeSO4 (4).污水中含有CuSO4、ZnSO4、FeSO4,要回收硫酸锌,需要将硫酸铜和硫酸亚铁都转化成硫酸锌,所以甲为锌,由于锌过量,所以固体A为Zn Fe Cu;加入过量的酸后,锌、铁反应称为溶液,所以滤液C中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加入适量锌置换出铁,得硫酸锌溶液。

含铁元素的物质有A C D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4.水和溶液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图 C 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②t1℃,将50 g水加入25 g甲物质中,充分搅拌,可得到_________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__方法。

【答案】2H2O通电 2H2↑+O2↑ 吸附作用 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60 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
【解析】
本题考查了本考点考查了水的通电实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图B中发生的是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
2H2↑+O2↑;图C中活性炭的作用的是吸附作用;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与图B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本质不同是A只是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没有改变,B是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3)①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甲=乙;
②t1℃,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 g水加入25 g甲中最多溶解10g的甲,充分搅拌,可得到60g 溶液;
③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少量的固体乙物质或蒸发掉少量的水方法。

5.向碳酸氢镁[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白色沉淀作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I.Mg(OH)2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MgCO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Ⅱ.Mg(OH)2、MgCO3受热均易分解,分别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_____。

(实验1)
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1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
有气泡产生猜想_____不成立
步骤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
铜的U形管
_____猜想二不成立
小张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实验2)
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小张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按下图装置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并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填字
母)。

(3)实验数据: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浓NaOH溶液增重2.64g;浓硫酸增重1.44g则:x:y=_____。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选填字母)。

a.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
b.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答案】Mg(OH)2、MgCO3一白色固体变蓝色偏小 e d b 3:2 abc
【解析】
【详解】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Mg(OH)2;猜想二:只有MgCO3:;猜想三:Mg(OH)2、MgCO3。

故填:Mg(OH)2、MgCO3。

[实验1]
取适量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白色固体变蓝色,是因为氢氧化镁分解生成了水,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2]
(1)反应结東后若没有继续通一会儿氮气,会导致反应生成的气体不能被完全吸收,就直接称量洗气瓶的质量,则测得的气体质量将偏小。

故填:偏小。

(2)为测定各生成物的质量,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a→e,d→b。

故填:e;d;b。

(3)加热完全后剩余固体质量3.20g,说明氧化镁质量是3.20g;浓NaOH溶液增重
2.64g,说明反应生成了2.64g二氧化碳;浓硫酸增重1.44g,说明反应生成了1.44g水;
设碳酸镁质量为m,反应生成氧化镁质量为n,氢氧化镁质量为z,
3
2MgCO MgO +CO 844044m
n
2.64g
844044
==
m n 2.64g
加热

m =5.04g ,n =1.6g ,
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质量:3.20g ﹣1.6g =1.6g ,
2
2Mg(OH)MgO +H O 5840z 1.6g
5840=z 1.6g
加热
z =2.32g ,
根据题意有:
x 5.04g 2.32g 3==y 84582
:, 故填:3:2。

[拓展延伸]
碱式碳酸镁可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生成的固体覆盖在燃烧物表面,隔绝氧气;分解时吸热,使温度难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生成的气体降低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故填:abc 。

6.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某化学探究小组欲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一)甲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步骤)
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_________
②称取13.0g 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
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
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为止。

⑤再次称量装置C的总质量
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
(1)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3)如果没有B装置,则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称得纯碱样品的质量为13.0g,实验前、后C装置(包含药品)的质量分别为61.2g、65.6g,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0.1%)
(5)针对上述定量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可用长颈漏斗代替分液漏斗 B.可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
C.将C装置右端封住,可不要D装置 D.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
E.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

(二)乙组同学采用生成沉淀的方法来测定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静置混合物X,向其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氯化钡已过量B.向混合物X中继续滴加稀硫酸,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氯化钡已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__________(填序号),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稀硫酸 C.硝酸银溶液 D.稀盐酸
(3)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_______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答案】装置气密性不产生气泡 Na2CO3+H2SO4═Na2SO4+H2O+CO2↑吸收水蒸气偏大81.5% ABC A C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解析】
【分析】
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银离子能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详解】
(一)[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3.0g样品放入锥形瓶
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在其他装置中加入相应的药品;③称量装置C 的质量;④打开分液漏斗旋塞滴入稀硫酸,直到不产生气泡为止;⑤再次称量装置C 的总质量;⑥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分析](1)A 装置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2)B 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气,以防止水蒸气被氢氧化钠固体吸收,影响实验结果; (3)如果没有B 装置,则水蒸气会被氢氧化钠吸收,从而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4)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65.6g-61.2g=4.4g ,设碳酸钠质量为x ,
1064.444
x g x=10.6g ,
则该纯碱样品的纯度为:
10.613.0g
g
×100%=81.5%; (5)A 、长颈漏斗不能控制液体流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 、盐酸具有挥发性,HCl 混在二氧化碳中,被
C 装置吸收后会影响纯度的测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不能将C 装置右端封住,去掉
D 装置,这是因为如果将C 装置右端封住,去掉D 装置,会导致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影响实验结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实验中应缓慢滴加稀硫酸,目的是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被氢氧化钠吸收,该选项说法正确;
E 、D 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C 装置中,造成实验误差,该选项说法正确;
(二)(1)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静置混合物X ,向其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出现,则氯化钡已过量;
(2)判断滤渣是否洗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不产生沉淀,说明洗涤干净;
[实验反思]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完全吸收。

7.能源、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根据《天津市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实施方案》,我市已于2018年10月1日起,在市域范围内全部加油站仅供应车用乙醇汽油,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则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菱铁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

(3)炼铁选用的铁矿石不仅要求含铁量高,而且要“有害元素”少。

今有铁矿石:黄铁矿(2FeS )、赤铁矿、磁铁矿,你认为不适宜直接炼铁的矿石应是_____(填字母)。

A 黄铁矿 B 磁铁矿 C 赤铁矿
(4)以黄铁矿为原料(主要成分是2FeS )为原料,生产硫酸的简要流程图如下:
①沸腾炉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

②工业上用上述流程中的炉渣去炼铁:2000t 含氧化铁40%的炉渣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t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252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FeCO 3 A 4FeS 2+11O 2
高温
8SO 2+2Fe 2O 3
583 【解析】 【分析】 【详解】
(1)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2
22C H OH+3O 2CO +3H O 点燃

(2)菱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亚铁,化学式为:FeCO 3;
(3)磁铁矿 (Fe 3O 4)、赤铁矿(Fe 2O 3)、黄铁矿(FeS 2),黄铁矿含铁量低,含有对环境有害的元素硫,并且在冶炼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因此黄铁矿不宜炼铁,故选A ;
(4)①沸腾炉内是二硫化亚铁和氧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和氧化铁,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 2+11O 2
高温
8SO 2+2Fe 2O 3;
②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x 。

232
000
03CO
+Fe O 2Fe +3CO 1601122000t 40(1-4)x
⨯高温
0000160112
=2000t 40(1-4)x

x≈583t
答: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是583t 。

8.(1)用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氮分子_____;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2)根据图回答:
①如图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共表示_____种元素的粒子(填教字).
②写出图中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
(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试回答: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
②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字母)
A溶液变为饱和 B溶解度增大
C溶质质量增加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图中甲、乙、丙三个实验。

①小组同学随后发现该实验无法得出四种全属的活动性顺序。

于是补充图丁实验,最终将出四种金属活动性:Zn>Fe>Cu>Ag,则图丁中的试剂A、B分别为_____(写出一组即可)。

②小组同学将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戊图所示。

写出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答案】3N2 H2O 4 Mg(OH)2甲=乙>丙或丙<乙=甲 BC 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铜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合理即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Cu(NO3)2、AgNO3]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表示为3N2;
水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化学式为:H2O;
(2)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A、B、C、D、E五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1、8、10、12、12,表示4种元素;
②图中由镁、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Mg(OH)2;
(3)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或丙<乙=甲;
②A 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70g,t2℃时,若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
B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升温到t3℃时,溶解度增大,故B正确;
C t2℃时,甲的溶解度50g,将70g的甲物质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再继续加热该烧杯,升温至t3℃,t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
70g,未溶解的溶质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增加,故C正确;
D 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D错误,故选BC;
(4)①甲中锌能与氯化亚铁反应,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乙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氢;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丁实验只要得出铁和铜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故可用金属和盐溶液,即铁和硫酸铜溶液或铜与硫酸亚铁或金属与酸反应,即铜、稀盐酸(或稀硫酸)等;
②丙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丙试管中的物质过滤后、滤液的成分是硝酸铜或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根据戊中信息可知,滤液的成分为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物,滤液中加入甲中剩余的锌,由于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所以锌加入后先置换银,固体质量增加,然后置换铜,固体质量增加比银要小,待硝酸铜反应完后,固体质量不再增加,a点对应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或Zn(NO3)2、Cu(NO3)2、AgNO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