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最新教育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教学对策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覆盖延展,其课程体系也不断融入新的理念与内容。
休闲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分子,其教育价值也同样在高校领域得以体现。
可以这样说,休闲体育在高校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体育健康学的基础性普及。
一、休闲体育教育内涵
休闲体育,即选择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支配,在兴趣导向、个人需求基础上,自行参加体育活动以愉悦身心、提升体育素质及生活质量的锻炼载体。
其价值在于增强人体健康程度,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联合国卫生与健康联合组织(HHC)指出,休闲体育有利于人们文化素养的塑形,对生活交往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规范价值[1]。
休闲体育教育,即指在适应人类休闲诉求的同时,采用参与性、互动性活动作为形式,不断引导其养成健康、向上的休闲认知与方式,从而提升其生活健康度,发展健全人格。
二、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现状分析
休闲体育教育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分支。
其在巨大的学业竞争与就业压力下,对学生身心缓冲价值很大。
不过,从目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现状来看,鉴于多方面的原因,其教育前景不容乐观。
1.教育重视度不够
当前人们对于休闲体育的参与存在较大的需求与满足差异。
尽管高校休闲体育教育开展得到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力挺,但是缘于重视度的欠缺,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一直处在滞后状态。
早于上世纪末,我国中山大学一些研究学者就认为,可以适度考虑创立休闲娱乐教育专业。
而经过近十年后,广州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院校,才开始进行专业设置,定位休闲体育专业并制定招生计划。
这种高校教育对体育的偏颇理解,促使体育休闲教育类人才十分匮乏。
同时,几近停顿的休闲体育教育并未形成科学、统一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案等,高校间的专业课程定位也存在随意现象,这都使得休闲体育教育发展不够规范。
2.课程设置不科学
从现下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竞技体育的重要程度要远超过休闲体育。
体育教育必须倚赖于课程设置。
故而,休闲体育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且不少高校将休闲体育教育的主要修学方向定位在了体育旅游上,至于休闲运动技术、休闲体育推广、娱乐化体育普及等课程,则显得较为稀少。
而且,随着全民体育理念的深入,该专业课程设置的修正与完善工作也较为欠缺。
课程体系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自主动手能力欠缺等等,都极大地影响了休闲体育教育的价值外显。
3.硬件建设不完善
体育教学,离不开实际操作与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必须遵从。
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一样,其需要足够完
备的硬件设施来支撑。
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育设施建设重心在于竞技体育,休闲体育教育则缺乏足够的教育场地、专业的器材设施等,而一些非体育类大学情况则更加糟糕。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的逐步深入,高校体育器材建设与之严重不适应,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撑,这也导致了休闲体育硬件建设被长期忽略。
4.师资力量不均衡
受体育教育发展形势影响,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人才引进与培养也存在较大差距。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休闲体育教育质量。
不可否认,我国休闲体育研究者们在此方面付诸的努力与能力。
但是整体来看,休闲体育教师队伍严重不均衡。
一些高校,能够入职休闲体育专业的教师捉襟见肘,且知识体系不规范,教学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
据调查,约有40%的大学生对现有休闲体育教师水平存疑。
三、我国高校休闲体育教育教学对策定位
对现实发展进行辩证性认知与归正,是对休闲体育教学现状的有效弥补。
高校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休闲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只有全面发展,高校体育教育才能焕发更大的生命力。
1.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转型
高校公共体育课属于必修课系列。
其广泛的覆盖面,让体育教育拥有了足够夯实的基础。
故而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转型发展,有利于休闲体育课“借力发展”。
①指导思想:促进体育课程技术休闲化、体制休闲化、健康休闲化发展。
②课程设置:适
应大学生时尚、休闲需求,设置高尔夫球、普拉提、保龄球等休闲体育课程与项目。
③教学强化:统一实践教学依从――教学大纲,加强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与自主性,推动休闲体育的高效、普及式发展。
2.营造浓厚休闲体育氛围
在校园文化中,休闲体育拥有着重要的文化色彩[2]。
一些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让大学紧张、高压的学习生活增添闲适色彩,且可提升其身心健康水平。
在学习间隙,高校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休闲体育运动中去,要不断通过多彩丰富的休闲节目来缓释学业就业压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助力休闲体育教育普及。
此外,设置专门的休闲体育部门,加强专业研究;开辟专业的休闲体育欣赏与竞技等,都可让大学休闲体育氛围愈加浓厚起来。
3.完善休闲体育教育设施
休闲体育教育设施的完善,需要政府、学校及教育者三方合力完成。
要积极谋求政府对休闲体育的划款支持;高校可借助社会融资渠道来提升设施建设成功率,依照“共资、共管、共享”原则进行合作;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则需要对器材采购、器材运用、器材维护等方面担负起责任来。
4.全力培养休闲体育人才
在高校,休闲体育人才主要是指教育者与管理者。
要注重休闲体育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夯实,要求从教该专业教师定期参加“专家式”培训,定期进行自我反省与学习;要注重高素质研究
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负责该专业的理论研修工作,争当专业领头兵;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从而推动高校休闲体育教育不断健康发展。
四、小结
休闲体育,之于教育既是平台,又是途径。
广大的高校要坚持体育教育均衡式发展、交互式发展。
只有不断借鉴,公平化竞争环境,体育教育的各分支才能在不断的生存压力下得以壮大与发展。
这也是休闲体育竞争的资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