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这首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游览》原文
宋代: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水调歌头·游览》练习题
(1)采用烂漫主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本词突出的特点,试结合次的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上片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把读者不知不觉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去。

然后,第二句运用想象和联想的手法层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下片继续采用浪漫主义笔调,抒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

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7高洁,与众不同。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想象大胆而新颖,较好地表现他对现实的不满,极其苦闷的情怀。

整首词呈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笔调。

(2)最后两句“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生动、形象、含蓄,具有深刻的意境和浓郁的诗味。

试分析。

答:最后两句不仅描写词人酒后摇摇晃晃、东倒西歪,及其下山翩翩起舞的形象,尤其是表现他想逃避现实而又不甘心如此的矛盾心理。

作者以此作结,为醉后的感觉,体现了独处无友、唯月相随的孤寂心境,有应接了前文。

既生动形象,又含蓄深沉。

《水调歌头·游览》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
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据此看来,此词大约写于词人被贬谪时期。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

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

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

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

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

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

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

“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

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花容美艳,
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

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

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