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四川省成都新津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新津中学高2020级高一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卷(全科)
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命题:高振莹审题:李光明
一、文言文阅读(3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失其所与,不知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郑人盟.盟:结盟
B.既东封.郑封:封地
C.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亡郑以陪.邻陪:增加
3.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若不阙.秦
B.与郑人盟.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烛之武退.秦师
4. 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不能
..早用子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C.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5. 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历史散文著作。

B.“晋侯”“秦伯”,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封国内行使统
治权。

C.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

后以“东道主”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

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D.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名,上古婴儿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成人冠礼时取字。

称名是
对人的尊称。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桓公自莒反于齐[1],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
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
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


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
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
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

’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
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

令彼
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

”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

”庄公将杀管仲,齐
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

请生之。

”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
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节选自《国语》) [注] 桓公自莒(jǔ) 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

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
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

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
君。

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

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
射中小白的衣带钩。

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即齐桓公。

莒:春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若:比得上
B.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根本
C.是以滨.于死滨:迫近
D.桓公亲逆.之于郊逆:违背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
B.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日/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C.鲍叔对日/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相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
D.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日/请诸鲁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
高风亮节。

B.管夷吾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
的过错。

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
见卓识。

D.鲁庄公虽有施伯出谋划策,但在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问题时,因其缺少主见,最终放走了
管夷吾。

9. 翻译《烛之武退秦师》和课外文言文选文中的加横线语句(10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分)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5分)
二、现代诗歌鉴赏(7分)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10.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一句运用比拟,生动形象地表明“根”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B.“我”想除掉“根”来种上光辉的花朵,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痛恨,对未来的渴望。

C.“我知道我挖不了它”表明“我”最终意识到它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我们的精神世界里。

D.“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根”比作母亲,强化了作者的情感。

11. 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三、诗文默写(6分)
12.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4)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长征》)
(5),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6),丁香空结雨中愁。

(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3. 根据下面给出的解释写出对应的四字成语。

(5分)
(1);释义: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2);释义: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3);释义: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4);释义: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5);释义:原指文章写得好,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14. 写出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5分)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安:
(3)闻妻言,如被.冰雪被: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本:
15. 仿照下面的诗句,再写一组,要求修辞相同,结构一致。

(3 分)
示例:
把我的微笑送给你
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
愿那是一束迎春花
带给你温馨和喜悦
五、作文(40 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邂逅,未约而相逢,无意而相遇,某人,某物,甚至世间的一切现象;而每一次邂逅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请以“邂逅”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说”通“悦”;B项“知”通“智”;D项“共”通“供”。

2答案:B解析:B项“封”,把……当成边地。

3答案:B解析:B项,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

A项,阙: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减。

C 项,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D项,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撤兵)。

4答案:A解析:A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项,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

5答案:D解析:D项,子犯,是晋国大夫狐偃的字,称字是对人的尊称。

6答案:D(逆:迎接)
7答案:D
8答案:B(不是暗杀)
9答案:(2)于是鲁庄公派人捆绑管仲把他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关键词:使、束缚、受、退)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
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

如果一定
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

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
仁慈,爱戴人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使其不丢失权力,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百家,我
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
使诸侯百家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
掉。

”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
这样的。

”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

”齐桓公说:“施伯,是鲁
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鲍叔牙说:“派人向鲁
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

’那
么就会给我们了。

”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齐桓公派人向鲁国请求,正
如鲍叔牙所说的。

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

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
为鲁国的忧患啊。

”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


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
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的。

”于是鲁庄公派
人捆绑管仲把他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等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
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

亲自到城外迎接他,和他坐下来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10答案:B(“对未来的渴望”错,诗中是对美好新事物的渴望。


11答案: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或悠久历史)的敬畏、依恋之情。

“坟墓”是生命的归宿,“母亲”是生命的源头,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赞美)和敬畏。

12答案:(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到了颓圮的篱墙(4)乌蒙磅礴走泥丸(5)芭蕉不展丁香结(6)青鸟不传云外信
13答案:(1)不经之谈;(2)不足为训;(3)莫衷一是;(4)危言危行;(5)不赞一词
14答案:(1)爱:爱惜,顾惜;(2)安:哪里,怎么;(3)被:遭受,蒙受;(4)倍:同“背”,背叛,违背;(5)本:推究本源
15参考答案:把我的歌声送给你,在你生日来临的那天,愿那是一缕清新的风,吹走你的烦恼和遗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