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M技术第4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实体造型技术实体造型技术是近30年进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几何造型技术。

它在表示三维物体方面具有无可置疑的优势,能完整地且无二义性地表示几何模型。

在机械的许多领域,如产品设计与布局、分析与测试、产品制造等方面取得日趋普遍的应用,因此受到了机械制造业及其他相关行业愈来愈多的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具有实体造型能力的CAD/CAM系统进入市场后,实体造型技术已被很多生产制造业所采纳,从而使传统的几何物体表示方式发生全然性转变。

以前的工程三视图,应用CAD/CAM系统后,几何物体可由工程三视图和三维实体模型一起表示,使得机械零部件及装配体加倍生动,便于设计和制造,因此实体造型技术已成为机械CAD/CAM系统的大体技术。

实体建模表示了三维几何实体完整的几何信息,包括几何模型中点、线、面和体的信息。

通过完整的、无二义性的三维几何实体的表示,原那么上能够自动地计算出被表示几何体的任何成心义的几何特性;能够把三维物体的几何和拓扑信息较完整地存入运算机中,且能生成真实感较强的图形;进一步可进行自动干与检查和物性计算等,从中提取、分析信息,实现零件的体积和质量的计算、有限元分析、数控编程等。

实体模型是基于线框模型和面模型进展起来的一种几何模型,由于线框模型仅包括了点和线的信息,而面模型又仅包括了点、线和面的几何信息,以上这两种模型均未包括体的信息,因此,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提出并慢慢完善了实体建模技术。

实体造型表示方式
关于CAD实体造型系统,它如何将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物体表达为运算机内的模型呢?即如何将物理模型转换为实体模型,供运算机识别和处置呢?为此需要实体建模技术来完整地概念三维物体的几何信息,它包括物体的点、线、面和体的信息,并能方便地确信三维空间中给定点的位置是在实体的边界面上仍是在实体内部或实体外部。

经常使用的实体造型表示方式有扫描法、边界表示法、构造立体几何法、混合法、空间单元法。

不管哪一种方式,都要考虑下述两个问题:①表示方式蕴涵信息的完整性,即它是不是惟一地描述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维物体;②表示方式能表达形体的覆盖率,即概念三维形体范围的大小。

4.1.1 扫描法
扫描法是将二维的封锁截面沿给定的轨迹平移或绕给定的轴线旋转以生成实体模型的方式。

一个封锁截面在空间移动就“扫”成一个实体模型,或旋转也能“扫”成一个实体模
型。

如图4-1(a)所示,由一个二维的曲多边形沿着一条有方向的空间曲线移动,就形成如
114/CAD/CAM应用技术□
图4-1(b)所示的实体模型。

封锁的曲多边形也可绕某旋转轴线旋转某一角度,形成一个实体模型,如图4-1(c)所示。

图4-1 扫描法形成的实体模型
4.1.2 边界表示法
边界表示法(简称B-Rep法)的大体思想是:一个实体能够通过量个面封锁而成,而每一个面又能够用边来描述,边通过点,点通过坐标值来概念。

通过描述三维实体的边界来表示一个实体。

由于实体的边界是实体与周围环境的分界面,因此完整地概念了实体边界,也就惟一地概念了实体本身,如图4-2所示。

图4-2 边界表示法的大体思想
4.1.3 构造立体几何法
构造立体几何法(简称CSG法),是一种通过布尔运算将简单的大体体素拼合成复杂实体的描述方式,即复杂的实体能够由某些简单的体素加以组合来表示,通过描述大体体素(锥、柱、球、环等)和它们的正那么集合运算(交、并、补)构造实体,如图4-3所示为实体建模中经常使用的大体体素,将实体建模中的大体体素按某一空间关系组合起来,并通过正那么集合运算即可生成各类几何实体,如图4-4所示。

该技术的构造方式要紧包括两部份内容,即体素的概念和描述和体素之间的运算。

体素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三维实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球体、锥体和扫描体等。

依照体素的概念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体素,一类是大体体素,可通过少量参数概念,例如长方体通太长、宽、高三个参数概念其大
图4-3 实体建模中经常使用的大体体素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15 小,通过基准点概念其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另一类是扫描体素,又可分为平面轮廓扫描体素和三维实体扫描体素。

平面轮廓扫描体素是通过一个封锁的二维轮廓在空间平移、旋转或沿着与轮廓平面相垂直的一条平面曲线运动而扫描出的一个实体,经常使用于生成棱柱体或回旋体。

三维实体扫描体素是一个三维实体在空间平移、旋转或沿着一条曲线运动而扫描出的一个实体。

图4-4 同一实体的不同CSG结构
4.1.4 混合法
混合法是目前CAD/CAM系统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它是在一个建模系统中采纳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即采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结构形式,以便彼此补充或应用于不同的目的,从而充分发挥各类表示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

例如,在实体建模的CAD系统中,
通常采纳CSG法和B-Rep法相结合的混合建模方式。

在用户界面上采纳CSG描述法,直观、方便;而在运算机内部那么采纳B-Rep法,它记录三维实体的完整几何信息和拓扑信息。

在实际运算机辅助设计中,产品的三维实体模型是各式各样的,有些实体是由规那么的几何实体和复杂的曲面实体封锁而成的,因此,CAD的建模系统应具有混合建模的功能,如此才能为用户提供灵活可行的实体建模方式,设计出更复杂、更精准的产品模型,并可减少相应的零件数量、加速建模速度。

另外,实体建模的表示方式还有空间单元表示法、光线投影法等。

随着CAD技术的发116/CAD/CAM应用技术□
展,实体建模的表示方式也在不断地进展。

复杂零件的实体造型
通常情形下,零件是由多个部份组合而成的。

本章应用CAXA实体设计,通过具体的实例设计,加深明白得实体造型的大体原理,熟悉该软件的实体造型方式。

大体思路是将零件的各个大体组成部份称为智能图素,将组成零件的多个智能图素放置在正确位置上,犹如搭积木一样完成零件的设计。

CAXA实体设计将可视化三维设计、图纸生成和动画制作融入微机系统,把结构法与拖放实体造型法结合起来。

利用CAXA实体设计来设计零部件,要紧包括六个可能的时期:
1.创建零件
第一由“智能图素”构造零件。

从CAXA实体设计的设计元素库当选择适当的图素或为CAXA实体设计创建二维轮廓,以将其延展成三维自概念形状。

2.组装多个零件
在有必要或需要将多个零件处置成一个零件时,能够将它们组装成一个装配件。

这一功能实现了多个对象的同时操作,同时又使装配件的各个组合部份维持了各自的原有特性。

3.生成零件的二维图纸
在CAXA实体设计的那个时期,能够生成三维零件的二维图纸。

第一,选择适当的画图尺寸和视图。

在与相应的文件成立了关联关系后,能够利用CAXA实体设计生成标准视图并指定替换视图、注释和图层,和其他二维图纸特点。

4.渲染零件
零件实体生成时期一旦终止,就能够够取得一个外形传神但所有表面颜色都一样的三维零件。

假设要使外观加倍传神,可在零件上添加智能渲染。

除颜色和纹理外,CAXA实体设计还提供灯光成效、凸痕、反射和透明度等渲染手腕,以使零件加倍传神。

5.零件的动画制作
零件创建、组装和(或)渲染完毕后,还可利用智能动画为零件设置一些动态成效。

6.零件的共享
最后,能够通过许多渠道将生成的零件图传递给他人。

在支持电子邮件和OLE功能的同时,CAXA实体设计还提供大量可将零件图导出到其他软件包中的转换手腕。

固然,并非所有的设计项目都要经历上述所有时期。

工作任务完全有可能在经历创建和渲染时期后,就已经完成。

4.2.1 实体造型实例
【例4-1】连杆件实体造型设计实例,如图4-5所示。

实体造型思路:依照连杆件的造型能够分析出连杆要紧包括底部的托板、大体拉伸体、两个凸台、凸台上的凹坑和大体拉伸体上表面的凹坑。

底部的托板、大体拉伸体通过拉伸草图来取得,两个凸台及凸台上的凹坑利用智能图素生成,大体拉伸体上表面的凹坑采纳布尔运算的方式实现。

图4-5 连杆件实体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17 连杆件的创建步骤如下:
1.利用“特点生成”工具条中的“拉伸特点”生成大体拉伸体
(1)单击“特点生成”工具条中的“拉伸特点”按钮,弹出“拉伸特点向导”对话
框,如图4-6(a)所示。

该步骤共有四个对话框,按图4-6(a)~图4-6(d)所示依次点选所需的选项,设定拉伸距离为10,最后单击“完成”按钮,进入二维画图界面。

单击“显示缩放”按钮缩小栅格画图区。

图4-6 “拉伸特点向导”对话框
(2)绘制整圆。

单击“二维画图”工具条中的“圆:圆心+半径”按钮,在对话框中前后输入圆心,半径,然后按回
车键终止该圆的绘制。

一样方式绘制圆心为(-70,0),半径为40的另一圆。

结果如图4-7所示。

(3)绘制相切圆弧。

单击“二维画图”工具条中的“图:2切点和1点”按钮,拾取两圆上方的极点位置,按输入框提示操作: ,按回车键,
裁剪多余部份,并确认完成第一条相切线。

接着点选第一条相切圆弧,并单击“二维编辑”工具条中的“镜像”按钮,选择水平对称轴完成第二条相切圆弧的绘制。

结果如图4-8所示。

图4-7 绘制整圆图4-8 绘制相切圆弧
118/CAD/CAM应用技术□
(4)裁剪多余的线段。

单击“二维编辑”工具条中的“裁剪曲线”按钮,拾取需要
裁剪的圆弧上的线段,结果如图4-9所示。

单击“完成造型”按钮,退出编辑截面状态,生成拉伸体。

图4-9 裁剪多余的线段
2.生成大体拉伸体拔模斜度和大、小凸台
(1)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面拔模”按钮,按对话框中要求选择拉伸体
下表面为中性面,依次点选拉伸体侧面为拔模面,设置拔模角度为5,如图4-10所示。

然后单击“确信”按钮,完成了拉伸体的拔模斜度设计,如图4-11所示。

图4-10 设置大体拉伸体拔模角度图4-11 生成大体拉伸体的拔模斜度
(2)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圆柱体”到拉伸体大圆的中心上,并在圆柱体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智能图素属性”选项,如图4-12(a)所示,弹出如图4-12(b)所示的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当选择“包围盒”选项卡,设置长度为80,宽度为80,高度为15,生成大凸台,结果如图4-12(c)所示。

注:本例后面从软件中截取的插图的背景均设置为白色。

(3)设计小凸台。

方式与设计大凸台相同,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圆柱体”到拉伸体小圆的中心上,设置长度为40,宽度为40,高度为10,生成小凸台,结果如图4-13(a)所示。

(4)创建大、小凸台拔模斜度。

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面拔模”按钮,
按对话框中要求选择大、小凸台下表面为中性面,依次点选大凸台侧面和小凸台侧面为拔模面,设置拔模角度为5,然后单击“确信”按钮,完成了大、小凸台的拔模斜度设计,结果如图4-13(b)所示。

3.生成大、小凸台凹坑
(1)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孔类球体”到大凸台的中心上,如图4-14(a)所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19
图4-12 创建大凸台
图4-13 创建大、小凸台的拔模斜度
示。

在孔类球体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智能图素属性”选项,弹出“旋转特点”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当选择“包围盒”选项卡,设置长度为60,宽度为60,高度为60,其他选项如图4-14(b)所示。

单击“确信”按钮,生成大凸台凹坑(位置还未确信),如图4-14(c)所示。

图4-14 编辑“孔类球体”元素
(2)单击“三维球”按钮,打开“三维球”工具。

右击三维球垂直台面向上的外部

120/CAD/CAM应用技术□
作手柄,选择“编辑距离”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距离为20,那么圆球孔向上移动20。

生成确信位置后的大凸台凹坑如图4-15所示。

图4-15 利用“三维球”定位凹坑
(3)小凸台凹坑的生成方式与大凸台凹坑生成方式完全相同,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孔类球体”到小凸台的中心上,球的半径为15,用“三维球”工具定位,使圆球孔向上移动10。

生成小凸台凹坑,结果如图4-16所示。

图4-16 生成小凸台凹坑
4.生成大体拉伸体上表面的凹坑
(1)单击“特点生成”工具条中的“拉伸特点”按钮,然后单击大体拉伸体的上表
面,弹出“拉伸特点向导”对话框,如图4-17所示。

依照图4-6所示的步骤选择除料,设置拉伸距离为6,进入“二维设计”画图基准面,如图4-18所示。

图4-17 “拉伸特点向导”对话框图4-18 选择“二维设计”画图基准面(2)单击“二维编辑”工具条中的“投影3D边”按钮,选取大凸台和拉伸体的交
线,然后单击“等距”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距离为10,生成等距线,如图4-19
所示。

图4-19 生成大凸台和拉伸体交线的等距线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21 (3)用一样方式生成小凸台和拉伸体交线的等距线,设置距离为10,生成拉伸体双侧边线的等距线,距离为6,结果如图4-20所示。

(4)删除多余的线段。

单击“二维编辑”工具条中的“裁剪曲线”按钮,然后拾取要被裁剪的线段,将其删除,结果如图4-21所示。

图4-20 生成小凸台和拉伸体交线的等距线图4-21 删除多余的线段形成封锁曲线(5)曲线过渡。

单击“二维画图”工具条中的“圆弧过渡”按钮,拾取等距线的交
点并按住鼠标的右键拖放,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设置半径为6,对等距生成的曲线作过渡,结果如图4-22所示。

图4-22 曲线过渡
(6)单击“完成造型”按钮,退出编辑截面状态,生成如图4-23(a)所示的凹坑。

(7)依照前述创建拔模斜度的方式创建步骤(6)生成的凹坑的拔模斜度为5,生成大体拉伸体上表面的凹坑,如图4-23(b)所示。

图4-23 生成大体拉伸体上表面的凹坑
5.生成过渡零件表面上的棱边
(1)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边过渡”按钮,输入半径为10,拾取大凸台和大体拉伸体的交线,并确信。

图4-24 生成过渡零件表面上的棱边
(2)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边过渡”按钮,输入半径为5,拾取小凸台和
大体拉伸体的交线,并确信。

(3)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边过渡”按钮,输入半径为3,拾取上表面的
所有棱边并确信,结果如图4-24所示。

122/CAD/CAM应用技术□
6.加厚大体拉伸体
单击“三次”大体拉伸体的下表面,直到选中该面。

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当选择“加厚”选项,弹出“厚度”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设置厚度值为10,结果如图4-25所示。

图4-25 加厚大体拉伸体
7.生成连杆件的托板
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厚板”到大体拉伸体的下表面上,并在厚板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智能图素属性”,弹出“拉伸特点”对话框,如图4-26(a)、图4-26(b)所示。

在弹出的对话框当选择“包围盒”选项卡,把调整尺寸方式设为“关于包围盒中心”选项,设置长度为240,宽度为120,高度为10。

结果如图4-26(c)所示。

图4-26 生成连杆件的托板
至此,连杆件的造型已全数完成,请存盘以备后续章节用于完成连杆件的加工。

【例4-2】完成如图4-27所示的箱体零件的设计。

图4-27 减速机上箱体设计
实体造型思路:依照减速机上箱体的造型能够分析出箱体要紧包括上箱盖实体、箱体底边装配边缘、安装孔装配凸缘、轴承安装凸台、上箱盖轴承安装孔。

上箱盖实体通过拉伸二维轮廓绘制出来,然后再进行抽壳取得实体。

箱体底边装配边缘和轴承安装凸台利用智能图素生成,利用“镜像”产生另一侧凸台,然后利用智能图素生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23 成上箱盖轴承安装孔。

箱体的创建步骤如下:
1.生成上箱盖实体
(1)单击“二维设计”按钮,进入绘制二维图界面。

注:由于绘制的圆尺寸较大,单击“视向”工具条中的“显示缩放”按钮缩小栅格画图区至足够小。

(2)绘制整圆。

单击“二维画图”工具条中的“圆:圆心+半径”按钮,在对话栏中
前后输入圆心(200,0,0),半径为280并确认,然后单击鼠标右键终止该圆的绘制。

一样方式输入圆心(-130,0,0),半径为190绘制另一圆,并双击鼠标右键退出圆的绘制。

结果如图4-28所示。

图4-28 绘制两相交圆
(3)单击“二维画图”工具条中的“两点线”按钮,画一直线与两圆别离相交。

单击“二维约束”工具条中的“相切约束”按钮,先选中小圆,再单击直线,直线与小圆相切,然后选中大圆,再单击直线,直线与大圆相切,结果如图4-29所示。

图4-29 绘制两圆的切线
(4)以两圆为端点画一直线,利用“裁剪曲线”工具剪掉多余的线,生成如图4-30所示的草图。

单击“完成造型”按钮完成截面图绘制。

图4-30 创建二维截面图
(5)在轮廓线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拉伸”选项,在“拉伸”对话框中设置拉伸类型为“实体”,拉伸距离220,单击“确信”按钮,创建上箱盖实体,如图4-31所示。

124/CAD/CAM应用技术□
注:若是生成的实体在显示上有问题,单击“视向”工具条中的“透视”按钮即可解决。

图4-31 生成上箱盖实体
(6)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边过渡”按钮,弹出“边过渡”对话栏。


取箱体实体的两条带有圆弧的边线,在“边过渡”对话栏当选择等半径过渡,并设置半径为40,如图4-32所示。

单击“确信”按钮或按回车键,就完成了边过渡,如图4-33所示。

图4-32 “边过渡”对话栏
(7)在实体零件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并选择“抽壳”选项,选取底面为“打开的表面”,设置厚度值为20,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抽壳操作,抽壳成效如图4-34所示。

图4-33 实施等半径过渡图4-34 对实体零件抽壳
2.制作箱体底边装配边缘
(1)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厚板”到箱体的下面,应用“三维球”工具使“厚板”定位在箱体下面的中点处,如图4-35(a)所示。

并在厚板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智能图素属性”选项,弹出“拉伸特点”对话框,在弹出的对话框当选择“包围盒”选项卡,设置长度为920,宽度为340,高度为20,其他选项如图4-35(b)所示。

单击“确信”按钮,结果如图4-35(c)所示。

(2)从“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孔类厚板”到底部厚板中心,应用“三维球”工具将“孔类厚板”向上移动20,并编辑“智能图素属性”,设置包围盒长度为800,宽度为220,高度为40,生成底板内部孔如图4-36所示。

(3)在孔边线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编辑截面”选项,单击“圆弧过渡”按钮,然后在四个极点处按住鼠标右键拖动,松手弹出“编辑半径”对话框,设置半径为40,完成底板内部孔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25 四个角点的圆弧过渡。

单击“完成造型”按钮即完成了底板内部孔四个角点的圆弧过渡,如图4-37所示。

(4)采纳一样方式把底板的四个直角倒为半径值为100的圆弧。

结果如图4-38所示。

图4-35 在底部生成厚板
图4-36 生成底板内部孔
图4-37 底板内部孔四个角点的圆弧过渡
3.创建安装孔装配凸缘
(1)单击“二维设计”按钮,选取底边中点作为坐标原点,进入二维画图界面,如
图4-39所示。

126/CAD/CAM应用技术□
图4-38 底板的四个直角的圆弧过渡图4-39 进入二维画图界面(2)利用“两点线”画图工具,别离以(-370,-60)、(350,-60)、(350,40)、(-370,40)为极点画四条直线,形成封锁矩形,然后单击“完成造型”按钮取得如图4-40所示的图形。

图4-40 绘制矩形
(3)在矩形边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快捷菜单,选择“拉伸”选项,弹出如图4-41(a)所示“拉伸”对话框,选择拉伸反向,设置距离为80,形成安装孔装配凸缘,如图4-41(b)所示。

图4-41 拉伸形成安装孔装配凸缘
(4)单击“面/边编辑”工具条中的“边过渡”按钮,弹出“边过渡”对话栏。


取装配凸缘外侧的两条边线,在“边过渡”对话栏选择等半径过渡,设置半径为40,如图4-42所示。

图4-42 装配凸缘边过渡
4.创建轴承安装凸台
(1)从“高级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部份圆柱体”,将其安放到凸台底边中点上,编辑“智能图素属性”,设置长度为280、宽度为140、高度为100,如图4-43(a)所示。

然后利用“三维球”工具将“部份圆柱体”定位至步骤1中大圆的圆心上(即部份圆柱体与箱体大圆同轴且底面与箱体底面重合),如图4-43(b)所示。

(2)一样方式创建另一个长度为240、宽度为120、高度为100的安装凸台,并定位至步骤1中小圆的圆心上(即部份圆柱体与箱体小圆同轴且底面与箱体底面重合),如图4-44所示。

(3)完成箱体另一侧的凸台设计。

利用三维球功能中的“镜像”生成另一侧凸台,选择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27
图4-43 生成大轴承安装凸台
图4-44 生成小轴承安装凸台
安装孔凸台,单击“三维球”按钮,鼠标右击三维球内部操纵柄,弹出如图4-45(a)所
示菜单,选择“镜像”→“拷贝”生成另一侧安装孔凸台,再应用“三维球”工具将其定位在相应位置。

别离选择大、小轴承安装凸台,依照相同的操作方式完成另一侧的大、小轴承安装凸台,结果如图4-45(b)所示。

图4-45 “镜像”产生另一侧凸台
5.生成上箱盖轴承安装孔
(1)第一,应用布尔运算将前述步骤创建的各个独立图素零件组合成一个零件整体。

(2)从“高级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孔类半圆柱体”到大圆侧面圆心处,编辑“智能图素属性”,设置长度为200、宽度为100、高度为420,生成上箱盖轴承安装孔,如图4-46所示。

(3)采纳一样方式,从“高级图素”设计元素库中拖动一个“孔类半圆柱体”到小圆侧面圆心处,编辑“智能图素属性”,设置长度为160、宽度为80、高度为420,生成上箱盖轴承安装孔,完成箱体大体框架的造型设计,如图4-47所示。

图4-46 生成大轴承安装孔图4-47 生成小轴承安装孔
128/CAD/CAM应用技术□
4.2.2 实体造型实例小结
1.复杂零件的实体造型
复杂零件的实体造型常有以下四种方式。

(1)直接利用设计元素库中现有的标准智能图素。

在CAXA制造工程师2006———零件设计中,智能图素有增料图素和除料图素两种,即实体的和空心的。

这些图素能够从CAXA制造工程师2006———零件设计元素库中取得。

当放一个实体到图素/零件上,这确实是增料;当放一个孔到图素/零件上,这确实是减料。

关于一个复杂零件来讲,其中大多数组成部份的形状较为规那么,现在直接挪用设计元素库中的标准图素即可知足要求。

(2)对标准智能图素进行修改。

若是在设计元素库中找不到适合的智能图素,那么运用一个标准的智能图素作为开始,然后对其进行修改,以生成所需图素。

(3)利用“二维画图”工具生成图素。

若是找不到适合的标准智能图素,能够利用“二维画图”工具生成自概念智能图素。

在有些情形下,图素设计元素中的大体条款可能无法知足设计项目的需要。

比如说,若是需要设计一种具有陡斜底盘的新型运动车的零件,由于没有一种标准智能图素能够知足该要求,比较可行的方式确实是设计一种新图素。

(4)通过CAXA制造工程师2006———零件设计所拥有的普遍的工具能够精准地创建自概念图素。

为了创建自概念图素,第一需要绘制一个二维轮廓或截面,然后将其转变成三维图素。

有四种方式能够将二维轮廓或截面转化成三维图素。

每种方式在智能图素生成中都有对应的“特点生成”工具。

①“拉伸特点”工具。

利用该工具通过拉伸生成自概念图素。

该进程是沿着一条垂直轴将二维轮廓或截面转化成三维图素。

②“旋转特点”工具。

利用该工具围绕一根旋转轴将一个二维轮廓或截面旋转成自概念三维图素。

③“扫描特点”工具。

通过该工具勾画一个二维剖轮廓或截面和导向曲线。

CAXA制造工程师2006———零件设计通过沿着导向曲线移动截面生成三维图素。

④“放样特点”工具。

利用该工具,通过沿着固定导向曲线移动的多个二维轮廓或截面生成自概念三维图素。

能够采纳以上任意一种方式向一个零件/装配添加自概念图素,或生成自概念独立图素。

利用“特点生成”工具也能够生成特殊的图素。

第一单击“特点生成”工具条中的相应工具按钮,按要求完成对话框的选项设置,然后进入二维画图界面,后面的操作与第3种方式大体相同,确认“二维画图”终止,单击“完成造型”按钮即生成图素。

2.拖沓定位操作
拖沓定位操作在实体造型进程中应用超级普遍,是超级有效而且灵活的造型工具。

像零件一样,每一个图素有一个具有功能的锚点,拖沓定位操作可进行如下操作: (1)在空间中自由移动。

此选项许诺把一个造型或零件拖沓到设计环境中的任何位置。

例如,选择此选项后,将能够在基座上移动导柱,或将其拖离基座,进入周围的空间。

若是选择了本操作,锚状图标点周围就可不能显现图标。

(2)沿表面滑动。

选用此选项,添加的造型或零件将智能重定位到其基座造型或零件
□第4章实体造型技术/129 的表面。

但是,若是移动基座,添加的零件/造型是可不能随之移动的。

此操作的图标是一个马蹄形的磁铁。

(3)贴附到表面。

除两个要紧的区别外,此选项与“沿着曲面滑动”选项大体类似,第一,本操作仅适用于造型,也是从目录拖出后放置到现有造型或零件的造型的缺省操作。

与前一选项一样,受已添加造型的运动手基座造型或零件表面的制约。

可是,当此选项处于激活状态时,若是基座移动,被添加的造型将贴附在基座上并随基座而移动。

此选项的图标是结尾释纵火花的马蹄形磁铁。

(4)固定位置。

利用此选项可将造型或零件固定于它在设计环境中的当前位置。

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