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地理第一次月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月月清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11年10月23日,当地时间13时41分(北京时间18时41分),土耳其东部凡城发生里氏7.2级地震。
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城的塔巴利村,震源深度5千米。
截止到10月25日,地震已经造成2 262座建筑物损坏,死亡432人,1 300多人受伤。
据此完成第1- 2题。
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 水圈 B.大气圈
C .岩石圈 D.生物圈
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 .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当地时间2013年8月18日,日本鹿儿岛县樱岛的昭和火山口发生爆炸性喷发,喷出的烟尘高达5 000米,为观测史上最高的一次。
火山喷发后,大量火山灰随西风飘落到鹿儿岛市中心,许多居民在出行时不得不打伞或戴口罩。
据此完成第3-4题。
3.昭和火山喷发属于( )。
A .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生物灾害
4.本次火山喷发中,有可能造成哪些资源破坏?( ) ①矿产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地热资源 ④耕地资源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013年第30号热带风暴“海燕”已于11月4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1月8~9日,台风“海燕”由东到西横扫菲律宾中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菲律宾国家减灾委的灾情通报显示,截至当地时间11月20日6时,“海燕”已造成全国至少4 011人死亡,18 557人受伤,此外还有1 602人失踪。
据此完成第5-7题。
5.热带风暴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干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6.关于热带风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是一种强烈发展的温带锋面气旋
B.热带风暴常发生在秋冬季节
C .热带风暴是一种在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D.热带风暴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
7.热带风暴“海燕”是在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控制下形成的?(①代表风向)(
)
右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身份”是( )。
①台风 ②寒潮 ③沙尘暴 ④干旱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④
9.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为盆地 ②受盛行风影响小 ③距离海洋较远 ④纬度较低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南部的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给日本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读表,完成第10-11题。
10.百年以来震级在里氏8.5级以上的大地震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D.大西洋中脊地震带
11.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是由(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B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背运动张裂而形成的 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完成第12-14题。
12.图中a 、b 、c 三地区气压P 相比较( )。
A .P a >P b >P c B.P a <P b <P c C.P b >P c >P a D.P b >P a >P c 13.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4.图示时间,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 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流动 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暖气团势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据史料记载,康熙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未,苗嫁菸然。
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这次的雨雹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 .人员伤亡
B .财产损失
C .自然资源损失
D .环境受到污染 16.榆次位于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A .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崎岖
B .季风气候大陆性强,气温降水变率大
C .受太行山脉的影响,降水量大
D .位于非季风区,气候要素多变
右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7-18题。
17.这种情形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
A.春季 B.秋季 C .夏季
D.冬季
18.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2011年7月6日18时40分许,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美沃乡突降大雨,致使该乡头道桥村发生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美沃河堵塞,壅塞体达1万余立方米,18户农房被冲毁,118人受灾。
川滇山区是我国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青藏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广泛性和相对分散的分布特点 20.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 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 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第21-22题。
2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2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23-24题。
23.P地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的进退
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
D.用水季节变化
24.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人口稀少
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
D.高原和盆地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
读下图,完成第25-26题。
25.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
A.a
B.b
C.c
D.d
26.上题选项的理由是( )。
①陡坡②水充足③位于河谷附近④地形平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人类活动可以“放大”或“缩小”灾情,据此完成第27-28题。
27.在同一次灾害中,能“缩小”灾情的行为是( )。
A.迁入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
B.到有肥沃的火山灰土的活火山附近种田居住
C.加强对灾情的监测
D.尽快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28.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 )。
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
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
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
读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图,完成第29-30题。
29.寒潮入侵的季节不同,经过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下列有关图中各地寒潮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潮入侵①地区常带来风雪迷茫、寒冷彻骨的天气
B.寒潮到达②地区,由于冷空气干燥常出现少雨雪多风沙的天气
C.4、5月份,寒潮冷锋到达③地区常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多雨中心
D.春秋季节寒潮入侵④地区可带来大规模雨雪、冰雹天气
30.“瑞雪兆丰年”这句农谚反映出的寒潮益处是( )。
A.高低纬热量交换
B.缓解冬季旱情
C.抑制有机质分解,保持肥力
D.保持物种的繁茂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月月清考试答题卡
高二(地理)(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综合题(共四小题,总分40分)
31.(10分)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Ⅰ区域突出的气象灾害是 和 ;此外,该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是 ,生物灾害主要是 。
( 4分)
(2)受海洋影响最强烈的是 区域(填字母),同时,本区是全国受 影响最
强的地区。
(2分)
(3) (4)若说Ⅰ、Ⅱ、Ⅲ三区域共同的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为气象灾害,则Ⅳ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为,具体包括、、。
(4分)
32. (12分)据统计,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约1 301亿元。
受灾人口8 942万,因灾死亡519人,失踪121人。
农作物受灾7 191千公顷,成灾3 393千公顷,绝收861千公顷,因灾减产粮食1 133万吨。
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干流河堤的安全。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流域,C 是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地区。
3分
(2)简要分析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
(4分)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是什么?(2分)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什么?(3分)
3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2011年到2012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
长期高温少雨,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
(3分)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11~2012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
(3分)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
(3分)
34.( 9分)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1)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
(2)我国泥石流多发于哪一季节?其原因是什么?(2分)
(3)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2分)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
引发泥石流的主要人类活动有哪些?(2分)答案
31答案:(1)干旱洪涝地震蝗灾
(2)Ⅲ台风风暴潮
(3)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32答案:(1)海河淮河中下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水系呈扇形,加之泥沙多,淤积严重,地势平坦,导致下游排水不畅,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地上悬河”,堤坝容易漫溃。
(4)西部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且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发生洪灾。
33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支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34答案:
(1)千沟万壑的地表;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广布,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较低。
(2)夏季。
夏季降水多,洪流大;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
(3)B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4)砍伐森林;大规模的工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