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数学下册教材修订内容变化说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版数学下册教材修订内容变化说明
1.三年级下册简化了复式统计表表头的样式,有效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

复式统计表表头中第一行第一列的格子中不再使用斜线,不再增加栏目归类和数据的单位。

这样在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根据原单式统计表的样式,自然地在纵向和横向上增加一(几)行或一(几)列,使复式统计表的表头更加简单明了,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例1和“做一做”中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帮助学生掌握横向和纵向的单式统计表的合并方法的同时,体会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表格来整理和呈现数据。

2.五年级下册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打通“倍”的概念,突出数量关系的一致性。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与除法”中的例4,在解决求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时,先借助“倍”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得到整数和分数两种结果,再通过聪聪的提示明确:当求得的倍数是分数时,一般省略“倍”字,直接用几分之几表示。

这样,完成接下来的“做一做”时,学生自然就能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实际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倍”,同样是用除法计算。

这样的编排,解决了原来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的难点。

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做一做”引导学生沟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打通“倍”的概念。

使学生不仅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的道理,又领悟到这种问题的本质就是求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只是求得的倍数是分数,用“几分之几”表示。

3.六年级下册修改圆柱的高的概念,便于学生具体、直观地理解“圆柱的高”。

教材将圆柱的高定义为“圆柱的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之所以增加“圆心”两个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对“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理解上比较模糊,用“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来定义高,更加具体、直观。

在小学数学中,“圆柱的高”既指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即公垂线段的长度,又指公垂线段本身。

教材的定义是指前者,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线面垂直和公垂线的概念,不能用公垂线段的长度来定义,因此,教材用学生容易理解的两个底
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来定义,这样,学生对“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的理解就具体而直观了。

对于“圆柱的高”的后一种含义,可以借助右边的圆柱直观图帮助理解:在圆柱侧面也标示了圆柱的高,提示学生圆柱上其他与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线段平行的线段,都是圆柱的高。

在教学中应将文字定义和直观图配合起来教学,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圆柱的高”这一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