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1、2单元教案(苏教版)
汇龙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第一单元题:连加连减第1 教时总第1个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p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情预判:
受旧知的影响,估计大部分学生会采用分竖式计算此题,先用用竖式算出第一步加法的和46,并把它作为第二步计算的一个加数,写在第二个竖式上,再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46与算式中的第三个加数26
相加。
但也不排除有个别学生使用连竖式,但是为什么第二个竖式可以接着第一个竖式写,这里的理解需要细化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片“连加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折纸船,第一人折了19只,第二人折了27只,第三人折了26只。
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
(4)要求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19+27+26=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及各种计算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
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两个竖式计算
优点:
1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费时间。
2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连着写两个竖式计算。
优点:
1写起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会比较美观。
(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写一个竖式计算。
优点:
1更省时间。
2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说,计算起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小结:
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试一试。
(1)直接出示试一试90-2-28=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
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
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 老师举例90-20-2怎样算最好?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1。
独立完成,说说做题的注意点。
2想想做做2。
要求:做题速度比较快的学生可以按顺序将六道题目依次做完,做题速度比较慢的学生可以任选三道题计算出结果。
3想想做做3。
小组互相说说图意,列式。
然后交流。
4想想做做4。
(1)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与哪两个已知条有关?怎样列式?为什么?计算。
(2)运走60个是从哪里运走的?怎样求出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为什么?计算。
四、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堂作业:
《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