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美》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培根的审美观,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培养学生概括、探究、质疑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探究、质疑以及表达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美”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品读课文,领悟课文大意及所蕴含的美的真谛;
2、难点:文中个别语句有前后矛盾、不够连贯或说法片面的疏漏,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要在让学生了解这是篇结构自由灵活、语言跳跃性强的杂感以及翻译文学所难以克服的局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说“不”的怀疑精神。

学习方法
品读--探究--质疑--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美图导入:
1.播放以“感受美”为主题的系列图片,营造“美”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己见)
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

(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一堂课的导入,不仅要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符合本课内容所要求的学习情境以及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说话热情,又能将话题定位在“美”上,进而巧妙地转而讨论“什么是美”、“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美?”
在学生踊跃的参与和精彩的发言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沟通渠道也建立了;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探寻美的真谛的学习情境也得以顺利创设。


(二)作者简介:
问:哪一位同学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培根?
培根简介(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誉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著有《论人生》等著作,留下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Knowledge is power 。

认识真理,和相信真理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论真理》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论学问》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
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论学问》
(设计意图:让朗朗的读书声回到语文课堂,正是近年来语文教学回归本色的一声召唤。

因为只有在饱含感情的读书声中,学生对文章语句的涵泳、主旨的把握、情感的体悟才能真正达到更高境界。

同时,背书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是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手段,妙词佳语、格言警句、经典诗文不妨都让学生背上一背。

其实,学生背书的过程就是“牛吃草”的过程,或许背的过程中无法完全吸收,但它更大的意义在于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储备了足够的可供“反刍”的养料。


(三)自读课文,感知美:
1.认识美:文章论了哪几种美?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
2.比较美:这是一篇杂感,杂感不受论述形式束缚,比较自由,培根的论说经常是断想式的,具有跳跃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书上划出作者关于美的论述的语句,并填写下表。

作者将颜色之美、形体之美和行为之美进行比较,说明形体之美胜
于,又胜于。

只有把美的和美
的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小组合作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