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
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感受留心观察会带来意外收获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学中采用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畅谈。
2. 在阅读中感受通过动作语言等体现的小男孩的意外、惊喜。
为学生写作奠基。
三、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使用它们。
2.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懂得换一种角度思考,就会有新的发现。
教具学具:
学具:
每人三个苹果、水果刀一把
教具:
自制课件
教学环境:
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苹果)苹果里有什么?【生可能回答:果核、五角星、果肉………】
2、你怎么知道苹果里有五角星?【学生会回答:看书知道的……】
你真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能从文中获得知识。
【对学生进行评价】
小男孩聪明吗?你愿不愿意和他交朋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个说苹果里有五角星的小男孩。
二、认识小男孩,见识本领
1.读读读第1、2自然段【出示课件,突出词语引导学生读出小男孩的自信】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能读懂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你能读出小男孩的天真可爱吗?。
(生试读,师指导)
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却有了意外。
2.自读第3、4自然段,请你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小男孩向“我”显示了什么样的本领。
a(读后交流)
b能说说你们平时是怎么切苹果的吗?为什么这么切呀?(学生回答:好切、平均) c你们想不想试试?看看怎样切出的“五角星”最清晰?(学生切苹果,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
【切实理解“拦腰”、“清晰”】相继【出示苹果,学生切】【出示横切竖切图片】【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横切面”、“清晰”’循规蹈矩”等词语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你们平时切苹果有谁和小男孩一样?
d、今天我们知道了小男孩横切苹果并且发现里面有“五角星”,你们心情怎样?(惊喜、意外)(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随机板书:竖切苹果、横切苹果、循规蹈矩】
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读第四自然段
e.指导朗读
三、悟道理【出示课件,指导朗读引导理解“魅力”】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切。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最后三句话。
①“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
因为习惯我们不再思考,缺少了创造,因为爱美我们往往忽略丑陋,恕不知丑的东西也有美的一面。
不过值得老师高兴的是你们有创造性地学习了本文。
2.讨论交流:你从小男孩横切苹果后所带来的有趣发现中受到什么启发?
你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一、读准字音,将正确的词语用楷书工整地书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lán yāo qīnɡ xīshēnɡ shūxún ɡuī dǎo jǔ
()()()()
tú àn mèi lìɡǎn chùxiǎnwéi rén zhī
()()()()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鲜(xiān xiǎn)为人知新鲜(xiān xiǎn)
五角(jiǎo jué)星角(jiǎo jué)色
三、读下面的句子,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就……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1.()大多数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方法切苹果,()他们从没有见过隐藏在苹果中的“五角星”。
2.我()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找到苹果中的“五角星”的,()这图案的魅力却使我深深触动。
3.()你想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四、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做题。
我们()的切法是从(),而他呢,却是()。
我们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
邻家小男孩的切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五、读段,根据要求做题。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 “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
2.从哪儿看出“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用“”在段落中划出来。
六、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将自己所受到的启发和思考写在本页的反面。
(300字以上)
橡皮头铅笔的发明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位画家叫李普曼,由于他比较穷,常常买不起画具。
他随身带的画具只有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
每当作画时,常常把橡皮弄丢。
这样,他就要浪费许多时间去寻找丢失的橡皮。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他索性用细线将橡皮捆在了铅笔头上。
可是,这样做也并不保险,橡皮还是经常掉下来。
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二者固定在一起呢?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即用薄铁片把橡皮和铅笔绕着包起来,创造出了“橡皮头铅笔”。
这种铅笔后来畅销全世界。
本来,铅笔和橡皮各有自己的独特功能,而李普曼却能将两者的特性综合在一起,由此而创造了一种具有新功能的用具。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主备人:王宏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课前准备:找些可以让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的例子。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学题,学生讨论解法。
三月十八到了,妈妈要招待客人,100元钱买瓜子糖果等,瓜子8元/斤,糖果12元/斤,水果10元/斤,可以怎么买?
2、同一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
今天,我们学的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3、板书课题
4、齐读,学生质疑
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是谁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五角星”?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先读生字,读准音,读通句,标上自然段。
2、检查自读情况。
(1)词语:清晰生疏苹果核感触图案鲜为人知循规蹈矩魅力
(2)读读你认为难懂的句子。
3、说说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
1、指名阅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你觉得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
(1)小男孩机灵可爱,从“常客”、“跑来”、“报告”、“显示”、“拿起”、“向我要”等
看出来。
(2)小男孩乐于与人交往,从“每天”、“都要”、“报告”、“新闻”、“显示”、“新本领”等都可以看出来。
2、学生朗读体会小男孩的机灵可爱、乐于与人交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过渡:事情就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是什么呢?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邻居小男孩向我要了一只苹果,他要干什么呢?你知道吗?
2、交流。
3、平时你是怎么切的?爸爸妈妈怎么切的?他是怎样切苹果的?
二、细读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
关句子,想想和我们通常的切法有什么不同?
2、指多名学生读句子。
3、评议。
4、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为什么这么做?这么说呢?
举:自豪指名读小男孩的话。
你为什么这么自豪呢?发现了新本领。
5、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切苹果,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真的,果然”
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的呢?“见过……从未见过……更没想到”
6、小结课文第一,四自然段:小男孩向我展示横切苹果后,苹果里有颗“五角星”。
三、细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想到了什么?
2、讨论:
(1)“这样切苹果的”是指怎样的切法?用上文的词语来说说。
(2)这一句中两次用了“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
3、读第二至四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1)“鲜为人知的图案”是指什么?
(2)第二层感触呢?两次“传话”→深有感触
(3)“我”从看到的苹果里的“五角星”的图案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知道了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人的创造力是什么呢?齐读第四句。
从小处说,换一种切法
4、指名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板书设计
显示新本领
5、苹果里的五角星横切苹果创造力
深有感触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