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看见这个乞讨的孩子,厌恶之情油然而生,转身走了。

B.外面锣鼓喧天,屋内的他却充耳不闻专心画画。

C.报恩寺是一座精美绝伦的艺术宝库,寺内除佛像外,三百多米的壁画也是精彩动人。

D.即使奥斯卡颁奖出现了大乌龙,但奥斯卡的影响力还是强大的,很多观众决定二刷《月光下男孩》。

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都德的《最后一课》,刻画小弗朗士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进行的,揭示了小弗朗士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心情,表现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B.陆定一的《老山界》这篇课文采取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层次,文章脉络显得十分清晰,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C.朱自清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背影》这篇文章,父子之间深深的爱倾注在“背影”上。

D.《父母的心》是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B.为发展数字经济,使得市政府决定与国家信息中心合作共同举办博览会。

C.地铁四号线的正式开通运营,决定了长沙地铁网是否迈入“米”字形时代。

D.“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二、字词书写
4 .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1)这则笑话真_________(huá jī)可笑。

(2)这点成绩并不值得你整天拿来_________(xuàn yào)。

(3)他之所以那么老实地听他母亲的话,因为他想用他的行动来赎罪(______),报答母亲。

(4)在出门前,妈妈再三叮嘱(______)我,过马路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过年的“钱习俗”
倪方六
①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

古人是这样定义的:在过年时“赠小儿钱,曰压岁钱”。

②如何给小孩子压岁钱?通行的是小孩给长辈磕头拜年后,长辈就会递过准备好的压岁钱。

其实,清代最讲究的是将钱用红线串起来,放在孩子睡觉的房间。

据清蔡云《吴歈百咏》记载:“除夜将睡,以钱置小儿女枕边,名‘压岁钱’。


③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准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长命百岁”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④过年时流行的“钱年俗”还有“挂门钱”,这种“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

门钱,顾名思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民间眼里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乃五色纸钱。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岁晚节物”条记载了当时的年俗:“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

”挂门钱风俗是为了迎接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灾驱疫的需要,与门挂桃符是同一原理。

⑤因为放置手法的不同,挂门钱又叫“贴门钱”。

乾隆《石首县志》记载,当地大年三十,“贴五采门神与桃符,并挂纸钱于门壁。


⑥古代做生意的人家尤其重视挂门钱,将所贴的纸钱称为“利市钱”。

光绪《曲江县志》记载,当在“除夕馈
年,换新春联,贴门神、利市钱。

”在挂门钱风俗基础上,还衍生出挂“散钱”——把钱挂(贴)钱到家中器具上,以图吉利。

光绪《沔阳州志》记载,当地过年时,“家中器物均散挂钱纸,曰‘散钱’。


⑦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据说这种神树,古人希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稍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

然而,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并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

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

⑧老北京人过去就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风俗,那时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其制作方法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

”在南方,过年也流行挂“摇钱树”,与门钱一样,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⑨摇钱树制作起来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挺费事的。

于是以“摇钱树”为主题的年画应俗而生,“摇钱树”主题的年画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

⑩在中国版刻年画中,不论哪一个画派都少不了“摇钱树”主题。

如河南朱仙镇年画《贵富长久》,刻画的就是明初土豪、苏州人沈万三和夫人在观赏聚宝盆里摇钱树的情形。

古人迷信,光有摇钱树不行,还得有聚宝盆将财聚住,因此在有摇钱树的年画上,大都能找到聚宝盆。

(选自《百科知识》2019年1期,有删改)
5 . 下列关于“钱习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钱习俗中,赠给孩子的钱叫做压岁钱,压岁钱必须为一百文,体现长辈对小孩的祝福。

B.钱习俗还包括“挂门钱”,挂门钱又叫“贴门钱”,具有抵御“疫神”、避灾驱疫的作用。

C.钱习俗中以挂门钱的风俗为基础衍生出在家中器具散挂钱纸,以图吉利的挂散钱风俗。

D.钱习俗中很受画派欢迎的“摇钱树”主题年画也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

6 . 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揭示了文章说明的内容,通俗易懂而又贴近生活,有趣味。

B.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作比较、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摇钱树制作简单且流传广泛。

C.第⑨段中加点词语,表示旧时最受欢迎的年画品种之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压岁钱”“挂门钱”“摇钱树”这三种钱习俗的相关知识。

7 .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在给小孩子压岁钱时,古人最讲究的是将钱用红线串起来,这样可以图个吉利。

B.“挂门钱”这种“年俗”在许多地方仍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且史书有记载。

C.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摇钱树的出现都是当吉祥物使用的。

D.在有摇钱树的年画上,大都能找到聚宝盆,表现了古人的迷信和对财富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

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

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

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

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

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

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

“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这样肆无忌惮。

听口音,是南方人。

④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

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

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⑤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先去试试再说。

”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

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

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
地。

⑥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

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

”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

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⑦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

他们可以埋怨父母为自己准备的行李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改动。


8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9 . 请简要分析小说中的“我”在情节和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10 . 第⑤段中的划线句子“母亲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1 . 第⑥段所写内容与前面的情节基本相同,这样写重复吗?为什么?
12 . 请你结合全文,理解“超重”这个题目的深刻含义。

四、句子默写
13 . 名句默写。

(1)为者常成,。

(《晏子春秋》)
(2),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

(王建《十五夜望月》)
(4)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5)靡不有初,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大雅》)
(6)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7)《次北固山下》中诗人运用对偶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

李白《闻王长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即有这样的诗句是,。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顺为正者(2)富贵不能淫
(3)衡于虑(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5 . 翻译下列句子。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6 . (甲)文中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确实是“大丈夫”,而孟子则认为他们是“妾妇之道”,公孙衍、张仪与“妾妇之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用(甲)文中的一个字回答),这里运用了_________手法。

(乙)文中孟子论证“死于安乐”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与上文论证“生于忧患”形成_________________(填写作手法)。

17 . 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

六、诗歌鉴赏
阅读《饮酒(其五)》,回答问题。

18 . 品析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 . 既然“此中有真意”,诗人为何又“欲辨已忘言”呢?
20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出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

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

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

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21 . 下列各项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选文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通过对石蚕构造完美的介绍,流露出____________之情,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除了要善于发现,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外,更要____________。

A.法布尔海底两万里对石蚕结构的羡慕有热爱生命的热情
B.茨威格昆虫记对生命的赞叹有热爱生命的热情
C.法布尔海底两万里对生命的热爱有懂得思考的心灵
D.法布尔昆虫记对生命的赞叹有懂得思考的心灵
22 .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B.这部作品中,作者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C.这部作品描述了蜘蛛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

D.这部作品中,作者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23 . 许多名著都有一定的主题任务和阅读方法,请结合《昆虫记》的阅读方法,并说明其理由。

24 . 通过《昆虫记》的阅读,你一定了解了许多昆虫的习性。

请将下列昆虫与其习性搭配起来。

昆虫:①蝉②螳螂③杨柳天牛
习性:
A.像个吝啬鬼B.“潜伏”地下四年C.懂得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八、作文
25 .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是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

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选取你周围的一种自然景物,仿照本文的象征手法,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26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名人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既道出了美的普遍性,
更道出了“发现”的可贵。

生活中,可供我们发现的事物太多了:发现问题、发现秘密、发现变化、发现规律、发现假丑恶、发现真善美……发现是一种过程,发现让我们感悟生活、获得启迪;发现是一种品质、发现让我们增长才干,锐意进取;发现是一种责任,发现让我们探求真谛、造福社会……
请以“发现”为题或拟一个包含“发现”一词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