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教学设计第七章
《第三节印度》
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课题】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
✧ 课标内容
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点。

3、运用地图及其他资料,联系印度自然环境特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4、用实例说明印度自然环境对服饰和饮食等民俗影响。

✧ 课标分解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对照地图和课文,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2.学会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通过分析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培养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4.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对照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及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和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应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行为动词 内容结构 阅读地图资料
指出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
说出
分析
联系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结合服饰、饮食等生活实例
说明
用实例说明印度的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教材分析
印度扼印度洋交通要冲,是非洲、欧洲从海上通往亚洲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印度是南亚大国,与我国山水相连,作为地区大国和“金砖国家”,印度近年在南亚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而且印度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国情与我国既相似,又相异;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因此,无论从选择“世界或地区重要的国家”,还是选择“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角度看,印度都是我国多邻国中必须了解的一个大国。

本节教材选择了两个特色来刻画了印度的特点:一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二是“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印度的人口众多,增长较快,这是印度重要的人文特点。

而人口众多首先需要解决吃饭问题,发展粮食生产,所以这一人文特点也为后面学习农业生产埋下了伏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认识一个国家的位置是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所以要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指出印度的位置,包括在世界的位置、周边的邻国等。

从学生能力上看,在了解了位置后,还应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现状,并给出资料,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认识人口众多所带的的优势和问题,发展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并通过结合印度的水稻和小麦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及降水分布图,找出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和地形的对应关系,学会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印度的自然环境特点,简要分析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分析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2、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教学建议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印度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方面深刻的印象,即人口众多,有优势,也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压力巨大;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印度实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但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知识兴趣不大,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为线索,从“旅游攻略——印度之旅(“拥挤”的交通、“绝妙”的美食、迷人的服饰和风格迥异的建
筑奇观)——旅游收获”这三个基本环节,通过砸金蛋游戏、现场采访、创设情境、展示资料、学生选图、分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读图文资料分析、选择有用地图、合作探究、上台展示、盘点收获中学到知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寓教于乐,并且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选图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理念。

探究活动设计
本节教学共设计了三大探究活动:一是旅游攻略:用砸金蛋小游戏,探究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出行准备;二是展示资料,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探究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劣势;三是展示地图资料,选出有用地图,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分别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地形条件、印度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地形差异、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降水差异,从而体会印度发展农业时实现了因地制宜。

【探究活动一】——旅游攻略
探究目的:用砸金蛋小游戏,探究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出行准备;
探究步骤:
1、学生上台砸金蛋。

2、砸完金蛋后回答相应的问题:了解印度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出行准备。

预期效果:了解印度的位置,并为旅行作好充足的准备。

【探究活动二】——展示资料,合作探究
探究目的: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探究步骤:
1、展示两个图表,引导学生说出印度人口的现状;
2、展示四则资料,学生阅读四则资料。

3、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结合四则资料进行合作探究:一组探究人口众多带来的
优势;一组探究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

4、归纳总结: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预期效果:了解印度人口现状并通过分析资料得出人口众多,增长快所带来的优势和劣势,使学生体会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人地协调观。

【探究活动三】——展示地图资料,选出有用地图,合作探究
探究目的:印度农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步骤:
1、小活动——我来选耕地: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2、选择地图:出示8幅图,结合刚才分析,引导学生从8幅图中选出研究这一问题时有用的地图。

3、分组选图: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出示每组探究任务,合作探究从刚才选出的地图中找出探究本组任务时用到的地图。

4、合作探究:每小组学生结合选出的地图和学案中每小组的探究任务进行合作交流。

5、上台展示学习成果。

预期效果:通过小活动、选图、分组合作探究等形式,使学生分析得出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并理解印度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农业。

教学案例设计
本节教学以印度之旅为主线,通过“旅游攻略——印度之旅(“拥挤”的交通、“绝妙”的美食、迷人的服饰、风格迥异的建筑奇观)——旅游收获”等一系列活动创设情境,将位置、人口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知识点合理的串接起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索,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教学中,利用旅游的形式,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思考;通过砸金蛋的形式引导学生做好旅游准备,并了解了印度的纬度和海陆位置。

通过现场采访、观看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印度人口问题的思考;然后出示图表及资料,通过自己读图和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印度的人口现状和带来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美食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印度农业发展的探究;然后采用小活动“我来选耕地”,使学生了解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然后再通过让学生选图、分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对印度因地制
宜发展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展示服饰图片创设情境,通过现场采访,引发学生对服饰
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人类活动应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这一基本目标。

教学中通过砸金蛋游戏、现场采访、创设情境、展示资料、学生选图、分组合作探究
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在游戏、读图文资料分析、选择有用地图、合作探究、上台展示、盘点收获中学到知识,
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寓教于乐,并且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选图的能力、合作探
究的能力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展示《印度歌舞》视频。

教师引领: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歌舞吗?
印度是4大文明古国之一,除了有优美的歌舞之外,
这里还有悠久的历史、绚烂的文化,这一切都吸引着众
多的旅游者。

今年2月2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印度旅游年”
开幕式,这标志着为期两年的中印两国互办国家旅游年
活动正式开始。

今天就让我们借着中国印度旅游年的春风,一起去
畅游印度这个神秘王国吧。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印度。

用印度歌舞
视频导入,给
学生创设情
境,既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又使学
生进入一个学
习场。

旅游攻略(承转)在旅游之前,我们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哦。

下面我们进入旅游攻略环节,一起来砸金蛋,看看旅游
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游戏热身——砸金蛋
游戏介绍:
三个金蛋,分别表示:
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出行准备。

游戏规则:
1、学生阅读游戏
规则:上台砸金蛋
并回答相应的问
题。

通过旅游
攻略环节,引
导学生做好旅
游前的准备:
了解印度的位
置和出行前的
准备。

旅游攻略
学生在砸完金蛋后回答相应的问题,为印度之旅做好
充足的准备。

附:3个金蛋对应的问题:
第1个金蛋:
第2个金蛋:
第3个金蛋:
2、学生在砸完金
蛋后,观察图片及
问题并回答:印度
位于南亚,大部分
领土位于低纬度、
热带。

3、学生在砸完金
蛋后,观察图片及
问题并说出印度
主要的海陆位置,
得出:
印度是一个三
面环海的半岛国
家。

4、学生在砸完金
蛋后,选择出行准
备的物品。

通过砸金蛋
游戏,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了学
生的参与度,
真正做到了寓
教于乐。

印度之旅(承转)我们现在了解了印度的位置,也已经做好了出
行的准备,现在大家就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印度。

1、情境创设:
(1)教师引领:
外出旅行离不开交通运输,但是在印度乘车你需要
特别注意,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勇敢;二是要
有足够的臂力和耐力。

通过教师
引领、记者采
访、和观看视
频等形式,创
设情境,使学
生进入一个学
习场,引导学第一站——“拥挤”的交通
印度之旅(2)记者采访:
看同学们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
你觉得自己勇敢吗?
象照片中小朋友那样,你能在单杠上坚持多长时间?
如果是单手呢?
那如果是在飞驰的火车或地铁上,你还能坚持吗?
(承转)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小调查呢?相信同学们看
完下面的这个短片,你就会明白了!
(3)展示视频《印度恐怖的交通》。

问题设置:通过这段短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的交
通非常拥挤,甚至可以说是“恐怖”。

除了因为基础设
施不完善的因素外,你觉得还反映出印度的什么问题?
(人口)
2、读图分析——印度人口现状。

(1)展示资料:
(2)问题引领:
观察上面两幅图表,分析印度的人口现状。

3、合作探究——人口众多优势和劣势
(1)分组合作探究:
展示四则资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引导学
生小组合作,分别探究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2)进一步设问:人口众多有优势,但也会带来一
些问题,人口增长应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呢?
学生回答老师采
访的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视频反
映的问题:人口众
多。

学生观察资料,读
图分析印度的人
口现状:
人口众多,增长
快。

学生阅读资料,分
两大组合作探究:
印度人口现状带
来的优势和问题。

在讨论结束后,请
学生分析资料得
出结论。

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口的增长要与
生进入印度人
口问题的学
习。

学生通过
读图来了解印
度的人口现
状,培养了学
生读图和析
图,从图中提
取信息的能
力。

学生通过
阅读资料、合
作探究等形式
理解印度人口
现状带来的优
势和劣势。

通过这一
活动,培养了
学生从材料中
提取信息的能
力和合作探究
能力,并发展
了学生辩证思
维的能力。

附:四则资料:
资料一: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
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资料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稻米、小麦、甘蔗消费
国之一。

资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消费市场之一。

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5亿人。

资料四:印度与世界人均耕地、水资源、粮食和钢
产量的比值。

印度之旅(3)教师总结: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
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首尾呼应:
教师总结:
面对这么多的人口,印度政府也采取了控制生育的
措施,但只在城市收到了一定效果,在广大的农村,多
生子女的现象依然非常普遍。

所以对于印度这种恐怖的交通状况就不难想像了!
社会经济发展相
适应,与资源环境
相协调。

首尾呼应,
引导学生理解
印度出现拥挤
的交通的人口
方面的原因。

(承转)刚才担心吊胆的挤了这么长时间的车,相信大
家也身心疲惫了,就让我们找个餐厅饱餐一顿,恢复恢
复体力吧。

1、情境创设
展示图片:
印度美食的图片资料
教师引领:如果你在印度北方,你一定要品尝当地
的薄面饼“恰巴提”;而你在印度南方就一定要试试这
里以辣味为主的美味的咖喱饭。

问题驱动:
(1)他们喜欢的食物为什么不同?
(2)猜一下南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承转)小麦和水稻也是印度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


度有哪些自然条件适合这两种作物的生长呢?又是什
么原因使南北方的作物出现不同呢?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活动,看一下影响农业
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哪些?
1、学生观察图片
资料,思考后回
答:
(1)因为种植的
粮食作物不同。

(2)北方主要种
植小麦,而南方主
要种植水稻。

通过展示
美食资料和教
师引领,使学
生进入一个学
习场,引导学
生进入印度农
业发展的学
习。

第二站——“绝妙”的美食
印度之旅2、小活动:我来选耕地
要求: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发展
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
第一组:
第二组:
教师总结:从这个小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农业发
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

3、合作探究:印度农业和自然环境关系。

(1)地图我来选:思考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会用到
下列哪些地图呢?
(2)分组及任务:
将学生分成4个组,并分别探究四个活动。

小组主要探究活动地图选择
第一小组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地形条件
第二小组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气候条件
第三小组探究小麦和水稻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第四小组探究小麦和水稻分布区的降水量差异
要求:
①选图:思考在探究本组活动时你会用到刚才出示的
2、学生观察图片
资料:选出合适的
耕地,并体会影响
农业发展的主要
自然因素:地形和
气候。

3、合作探究:
(1)选图:
学生根据影响
农业发展的主要
自然因素,选出合
适的地图:①②③
④⑤⑥⑦。

(2)分组探究:
学生分成四组,
按要求选出本组
所需要的地图,并
根据本组的探究
任务,进行合作探
通过这一
小活动,使学
生理解影响农
业发展的主要
自然因素,从
而使学生为后
面探究印度农
业发展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奠
定良好的基
础。

通过合作
探究,引导学
生选出合适的
地图,培养了
学生选图的能
力。

分组进行
探究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探究
能力。

印度之旅哪几幅图?并将序号填在表格中。

②合作探究:根据下面本组的探究任务,选择合适的
地图进行合作探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上台展示。

附:具体探究任务
小组一:
①看地形图找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分析得出印度的
主要的地形和地势的高低。

②探究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的地形条件。

小组二:
①看“亚洲气候图”找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并读
“孟买”气候特点图说出这种气候的特点,并探究印度
发展农业的有利的气候条件。

②读“南亚1月、7月盛行风向图”,思考印度旱季和
雨季时盛行的风向,由此得出印度的降水是受______季
风的影响,并探究这种季风的不稳定会带来的后果
_________,并由此得出印度发展农业的不利气候条件。

小组三:
①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②观察它们所属的地形类型。

小组四:
①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主要分布区。

②观察它们所属的降水量差异。

(3)教师引导总结——印度发展农业的条件
在1、2组学生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旱灾害
的成因,并总结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①资料展示:
问题引导: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旱季和雨季时,风向
和降水不何不同?并填出下面表格。

时间风向降水(旱/雨季)
10月—次年5月
6—9月
教师总结:印度的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②填出框图:体会西南季风不稳定对降水的影响。

究。

4、上台展示。

5、(1)1、2组学
生展示:
得出影响印度
农业发展有利的
地形和气候条件。

(2)学生在教师
引导下体会水旱
灾害的成因:
①读图分析:在旱
季和雨季时,风向
和降水的差异,并
体会印度的降水
主要受西南季风
的影响。

②学生读资料思
考:西南季风不稳
定对降水的影响,
这也是影响农业
的不利条件。

上台展示
活动培养了学
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和概括能
力。

在学生展示
后,引导学生
通过读图、析
图来获得信
息,培养了学
生读图析图的
能力,并引导
学生得出印度
发展农业的自
然条件。

如果西南季风出现下列情况,填出对降水的影响。

A、来得早退得晚
B、来得晚退得早
C、风力强盛
D、风力不足
印度之旅(承转)走在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度,我们还发现,当地
的妇女经常穿着这样的传统服装。

1、创设情境:
(1)展示图文资料:
(2)现场采访:
你们知道这种服饰的名称吗?
这种服饰有什么特点呀?
在我们济南你能天天穿着这种纱丽吗?
而印度可以,这与印度的什么自然条件相关?
它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2、教师总结并承转:
这种服饰和印度的气候密切相关,同时它还是印度
教典型的传统服装。

学生阅读图文资
料:了解纱丽的特
点。

思考采访的问题:
体会这种服饰与
气候的关系。

学生通过阅
读图文资料、
现场采访等形
式,使学生体
会人类活动应
与当地自然环
境相适应这一
基本目标。

(承转)在印度,大部分人信奉印度教,但也有一些人
信奉佛教和伊斯兰教,所以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在印度
还有很多风格迥异的建筑。

1、创设情境:
(1)展示资料:
“泰姬陵”
(2)问题引领:
提到印度的建筑你会想到哪个著名的建筑?
阅读图文资料:了
解印度风格迥异
的建筑。

通过观看
图片资料,使
学生了解印度
不同风格的建
筑奇观。

第三站——迷人的服饰
第四站——风格迥异的建筑
泰姬陵
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
奇迹之一。

动用了几万工人,
耗费巨资,花了22年时间才
建成泰姬陵。

每到夜晚,溶溶的月光
投向花木、水池、塔尖和圆
顶上,给白色陵墓加上一层
神秘的光泽,宛如人间仙境。

印度“纱丽”
印度妇女传统的服饰叫
“纱丽”,古代的纱丽原为饰有
宝石的宽大腰带,围束时露肚
脐,现代的纱丽已成为南亚大陆
妇女的主要外衣,以质地“轻柔
薄爽”为佳。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建筑呢?
2、展示印度的建筑图片:
学生欣赏风格迥异的建筑奇观。


行收获
刚才大家随老师一起进行了一次印度之旅,回想一
下:本次印度之旅,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想并说出
本节课所学主要
内容。

让学生回
顾所学,充分
体现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

最后,让我们再来一起领略一下印度迷人的异域风情。

配乐诗朗诵:
印度,一个充满魅惑与风情的国家,让人一直神往不已;
印度,一个摇曳着纱丽身影的国家,让人总是依依不舍;
印度,一个空气中漂浮着咖啡味道的国家,让人总是流连忘返。

早晨,看朝阳洒在恒河水面上,感受最干净的河水所带来的精神上的纯粹,看信徒们虔诚的跪拜,感受宗教带来的神圣与魅力;
中午,在一条街道上找个干净的店面,坐下来品尝一下正宗的咖喱菜,饭后饮一杯红茶,远离世俗生活的宁静;
傍晚,看夕阳一点点消逝,在泰姬陵前领略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听风掠过耳旁;而当浩月当空时可以到有月宫之称的风之宫殿走一走,欣赏繁星点点,月色如织的美丽景色。

这就是印度,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王国。

【板书设计】
《印度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心理优势: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敢于质疑,表现欲强、思维能力强,部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强,课堂参与度高。

但在这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思维活动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但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些读图的能力和学习区域地理的一些方法,但对于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初中地理教学往往要从学生的具体经验出发,当学生缺乏有关感性认识时,需要通过创设情境和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形象思维,使学生思维不断向高水平转化。

【教学方法选择】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对印度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方面深刻的印象,即人口众多,有优势,也对资源和经济发展压力巨大;自然环境特征对农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印度实现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但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知识兴趣不大。

因此本节课,我以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为线索,从“旅游攻略——印度之旅(“拥挤”的交通、“绝妙”的美食、迷人的服饰和风格迥异的建筑奇观)——旅游收获”这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砸金蛋游戏、现场采访、展示资料、学生选图、分组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读图文资料分析、选择有用地图、合作探究、上台展示、盘点收获中学到知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寓教于乐,并且培养了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选图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