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锦溪古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游锦溪古镇
作者:吕雪萱
来源:《华人时刊》2024年第01期
相传江南地区在明朝时已有多达2000多个古镇,那时农村运输都采用肩挑马驮车载,但江南地区因河汊交错,水系发达,船运成本最低,因此中长途运输都是依靠船只,房屋依水而建,一条河、两岸街,货物的集散地自然而然成了市镇,江南古镇应运而生。
江南各镇尽管阡陌相连,河湖相通,但却各具特色:乌镇的人文、嘉兴的粽子、南浔的丝绸、练塘的茭白、枫泾的黄酒、周庄的酱蹄……而锦溪则富浪漫。
2023年10月我们一行10人住进苏州锦溪的一家农家乐。
所谓农家乐即农家民宿,它一般还包餐饮,有一座两层楼房、五间卧室、三间卫生间,干净又明亮,完全可与上海普通旅馆PK。
住民宿,观风景,聊民情,我们对锦溪有了进一步了解。
陈妃的浪漫故事
锦溪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有集市,得名锦溪。
至南宋时,金兵入侵,孝宗皇帝携陈妃等人退至此地,后陈妃死于此地。
陈妃死因有几种说法,一是说食蟹,得寒食症病死;二是陈妃被俘,押至此,投河而死;三是在抗金战斗中中箭而亡。
不管真实原因如何,更为传奇的是其陵墓。
陈妃生前喜欢这片水域,宋孝宗将其埋葬于五保湖中的独圩墩,并在其边上建造了莲花禅院以纪念陈妃,院内有其亲手栽种的龙柏和古松。
这座陈妃水冢不管湖水如何涨落,却永远不会被淹,总是离水面尺许高,所以传说水冢是驮在龟背上。
同时,被叫了400多年的锦溪被皇帝改名为陈墓。
文人骚客都为陈墓留下咏唱千年的诗句,其中最出名的是明朝文徵明的诗《陈妃水冢》:
谁见金凫水底坟,
空杯香玉闭佳人。
君王情爱随流水,
赢得寒溪尚姓陈。
文诗人在责问多情的皇帝,为什么不葬山地葬湖底,又感叹改了地名为陈墓。
的确是这样,无论是谁来凭吊这故妃,都会发此感叹。
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故事,哀怨断肠,千古一绝。
有关锦溪还有一传说,上世纪80年代上海一名画家来此写生,按其南塘路上二桥画了一幅有名的《双桥》油画,画中二桥呈“L”形相连,结果油画被邻镇拿去做宣传,邻镇一炮而红,成了旅游热点,游人如织,狭窄街道拥挤不堪,我曾去過那里。
更改地名的影响
相反陈墓却是门可罗雀,陈墓人没有归咎于一幅画,而是找自身原因。
普通人家的坟地称墓,皇帝之坟叫陵。
人们会成群结队去参观皇陵,但决不会去游览墓地,不管里面葬的是谁。
是地名问题,镇政府决定改镇名,经上级政府批准,1992年恢复了“锦溪”古镇名。
锦溪的旅游业开始有了起色,现已成为4A级旅游景区中的热门景点。
因有众多的民间博物馆,如古董博物馆、砖瓦博物馆、紫砂馆、文革藏品陈列馆、中国收藏艺术展览馆、张省美术馆……还被誉为“博物馆之乡”,在浪漫的历史上又增添了现实主义的人文内容。
漫步在锦溪的老街上,你可发现三步一店、五步一市都在制作“袜底酥”,这是一种酥饼,形似袜底。
而这酥饼的得名也与陈妃有关。
相传宋孝宗打仗来到锦溪时又饿又累,一躺下就睡着了。
陈妃就找当地百姓赶做吃食,因事急饼被做成长腰形。
宋孝宗醒来,看到床边搁着一叠“袜子”,询问之下才知是酥饼,宋孝宗尝后大赞其美味,“袜底酥”美名由此流传下来。
整个古镇上的商业街呈一个大马蹄状,入口处就在莲花禅院边,禅院很早前就被毁,现在的禅院是几年前新造的,宋孝宗亲栽的松柏倒还在。
从院内可看到陈妃水冢,那水墩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上有葱郁树木,还有两个不大的凉亭和一个石牌楼,牌楼上题字《魂冢》。
水冢不允许上去,这是应该的,“千军万马”上去不就毁了它?
锦溪境内湖河环绕,南面有五保湖、淀山湖,西北面是陈湖,镇内有六公里的相通河道,形成一个河巷纵横、巷桥相连的网。
纵观镇上,富有江南特色的老旧建筑满目皆是,马头墙、观音兜、龙门脊、黑漆门、老木窗、店排窗、雕花柱、青条砖。
第一景属长廊桥
长廊桥位于莲花禅院左则的湖内,廊桥不让游客进入,我们只能站在远处岸上眺望。
此桥将廊、亭、桥完美结合,上面有飞檐雕亭、玉带月洞、百米长廊,点缀在湖中,波光潋滟,垂柳婆娑,不让游客登桥真好,它不是更像一座只应天上有的仙桥?
晚饭后我们又重返街区流连。
华灯初上时分,沿河的街坊都有灯光点缀,红的灯笼和素的串灯倒映湖中,相映成趣。
相比大城市中五光十色、耀眼刺目的霓虹灯,锦溪的灯素净多
了,而因为她的素净雅致,更让人觉得耐看而有韵味,这灯,又让我勾想起锦溪浪漫的历史传说。
(责编郭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