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活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
关键词:自拟活血止痛汤;原发性痛经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16-02
自拟活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16例
宋宝环*
*商丘市梁园区中医院(476000)
2012年4月12日收稿
*湖北大学校医院(430062)
2012年4月10日收稿
摘要: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

方法: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内服汤剂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65例,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痊愈33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3.8%。

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对于老年性慢惯性便秘有较明显的疗效。

关键词:补中益气汤加味;习惯性便秘
中图分类号:R256.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16-01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65例疗效分析
肖曼丽*
老年习惯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约有60%的老年人患有
不同程度的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症状加重。

笔者从2008年
10月~2010年6月,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取
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化病学分会于2003年9月
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上制定的我国“慢性便秘
的诊治指南[1]”。

诊断方法:(1)病史所提供的重要信息:如便秘特点、伴随的消化道症状、基础疾病及药物因素等。

(2)慢性便秘的
常见四种表现为:①便意少,便次也少;②排便艰难、费力;③排便不畅;④便秘伴腹痛或腹部不适。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门诊,共计65例,均除外肠道或全身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便秘,符合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诊断。

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最大的87岁;病程均在半年以上,最长达13年。

排便间隔时间4~8天,临床表现以便意淡漠,排便困难,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倦怠乏力为特点。

2治疗方法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味,组方:黄芪30g ,党参、白术各15g ,当归、枳壳、天麻、柴胡各12g ,陈皮、麻黄、甘草、杏仁各10g 。

以冷水1500ml ,煎煮30min ,倒出头煎药液再煎1次,两次煎液共300ml ,每日1剂,每次150ml ,早晚空腹口服,10天为一个疗程。

脘腹胀满者加枳壳、炒卜子,舌红口渴者加石斛、玄参,肾虚者加补骨脂、枸杞子,消化不良者加陈曲、鸡内金等。

3治疗结果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中关于便秘的疗效标准。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排便通畅,无特殊不适,2天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停药后维持3个月33例;②显效:2天内排便1次,排便通畅,但停药后复发者18例;③好转:3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排便通畅,其他症状部分消失,临床症状缓解10例。

④无效;治疗后和服药前无明显改变者4例,总有效率达93.8%。

4讨论习惯性便秘是大便秘结,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

老年习惯性便秘是以年老体衰,大肠传导失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或粪肥便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为特征[3]。

便秘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又可单独出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冶疗上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分辨虚实论治。

在患习惯性便秘的老年患
者中,以肺、脾、肾虚最为常见,由于肺、脾、肾功能受损,影响了大肠传导功能,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虽有便意,但须竭力努挣,肺卫不固腠理疏松,胡努挣则汗出气短。

肾主二便,肾气虎则影响大肠传导,脾虚则运化无权,化源不足,故患暑多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虚无力,便后疲乏。

用本方加减化裁治老年气虚便秘,疗效颇佳。

方中黄芪、党参、当归补
中益气,养血通便;重用白术辅以枳壳可健脾通便,天麻、柴胡相配升清降浊,可增强补气通便之功。

根据中医经络“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用麻黄、杏仁宣通肺气,以助宣通肠腑气机;甘草调合诸药,又能缓麻黄峻烈之性,使其不伤耗正气;诸药合用,肺气宣通,肠腑气机升降出入各循其道,气机畅通则肠腑传导功能正常,便秘随之而愈。

笔者认为,本方药性平和,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
志,2004,43:73-74.[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11.[3]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01.原发性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出现的周期性小腹或
腰部痛,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肛门坠胀疼痛等,是未婚和已婚未生育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又称痛经或经行腹痛。

近两年,笔者应用自拟活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16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观察116例,全部来自我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的门诊病人,其中未婚者83例,已婚者33例,均无生育史;病程6个月~7年,平均(3.60±2.16)年;年龄13~28岁,平均(20.40±3.22)岁。

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及盆腔炎子宫
肌瘤等器质性病变,符合《妇科学》[1]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

1.2痛经程度评分标准[2]

痛经症状的评分标准: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疼痛5分,休克2分,腹痛难忍、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需卧床休息、影响工作学习、一般止痛措施不缓解、坐卧不宁各1分,腹痛明显、面色苍白、一般止痛措施暂缓、伴腰部酸痛、伴恶心呕吐、伴肛门坠胀疼痛(在一天以内)各0.5分(疼痛每增加一天0.5分)。

疼痛程度分级:14分以上为重度,8~13.5分为中度,8分以下为轻度。

1.2诊断及辨证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
诊断疗效标准》[3]
气滞血瘀型制定,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

月经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2方法
2.1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基本方:当归12g ,川芎12g ,赤芍15g ,蒲黄10g ,炒五灵脂12g ,延胡索15g ,乌药10g ,香附10g ,桃仁10g ,红花10g 。

加减:乳房胀痛加柴胡、川楝子;恶心呕吐加半夏、竹茹;瘀甚者加血竭;肾虚加杜仲、巴戟天;气虚加黄
16
2012年6月
老年人由于生理与心理的一系列变化,常导致正常睡眠受到
扰乱,出现失眠现象。

失眠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还会影响情绪,甚至导致意外伤害的危险性增加。

多数失眠患者通过长期服用安眠药物改善睡眠,但长期使用镇静剂和安眠剂的不良反应对身体伤害较大。

中药治疗失眠以其不引起依赖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优势逐渐被重视,且能有效缓解睡眠障碍。

笔者采用补肾活血法组方治疗老年性失眠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
组20例,
男5例,女15例;年龄在62~70岁,平均年龄68.1岁;病程1~6年,
平均4.5年。

对照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在60~70岁,平均年龄65.7岁;病程1.5~8年,平均5.2年。

两组性
别、
年龄和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CCMD-2-R 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及《中国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的诊断标准确定[1、2]。

即:①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其他症状继发于失眠,如入睡困难,睡眠浅,夜间易醒,醒后不易入睡及主观性失眠等。

醒后感觉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
续1个月以上;
③失眠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排除其他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
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肾虚血瘀证:烦躁不安,少寐多梦,早醒,头昏,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口干咽燥,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

2治疗方法2.1治疗药物:治疗组予自拟补肾活血方,基本方药组成:山茱萸、
熟地、赤芍、川芎、合欢皮、远志各10g ,山药、黄精、当归、鸡血藤
各20g ,夜交藤、酸枣仁、黄芪各30g ,莲子心6g ,水煎服400ml ,日一剂早晚分服200ml 。

对照组予睡前30分钟口服艾司唑仑片1mg ,若7天回访睡眠无改善,加量至2mg 。

疗程4周。

所有病例在观察期间停用其他镇静药和精神类药,禁用可能影响睡眠的药
品、
食品及饮料。

2.2疗效评定标准[3]: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公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能安然入睡,无间断性,睡眠时间可保
持7h 以上,
梦少不乏力,经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能安然入睡,可保证5h 以上睡眠时间,梦少乏力;有效:能断续睡眠不少于4h ;无效:睡眠时间和深度无明显改善。

2.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 2
检验。

3结果
3.1疗效比较,见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 >0.05)。

表1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
3.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
显少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 <0.05
)。

表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
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4讨论
组别重度中度轻度无痛经治疗前2023730治疗后
5
11
16
84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300140)
2012年4月25日收稿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补肾活血法组方
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治疗,疗程4周。

结果:
在总体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失眠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补肾活血;老年;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17-02
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失眠40例临床观察
王磊*师会*
芪、党参。

一日一副,水煎服。

服用七天,连续服用3个月为一疗程。

2.2临床疗效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
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及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拟定:临床治愈:治疗后积分恢复到零分,疼痛及其他症状消失,连续三个
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治疗后积分降至治疗前的1/2以下,
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未愈:疼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改善。

3结果
3.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48例(41.4%),有效62例
(53.4%
),无效6例(5.2%),有效率94.8%。

3.2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计数(n )
注:经卡方检验X 2=131.6,P <0.05,说明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计
数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与女子月经期子宫内膜合成和释放前列腺素有关,疼痛是由于子宫内膜肌痉挛性收缩引起,据统计,痛经的发病率为33.1%。

西医常给予对症处理,难以根治。

该病中医称痛经或经行腹痛,多见于青年女性,《傅青主女
科》认为该病病因主要有肝郁、寒湿、肾虚。

气滞血瘀是痛经发病
的主要病机。

引起痛经的病因虽然很复杂,
但其总的病机不外虚实两方面,或虚实夹杂。

其中一方面是气血肝肾不足,脉道不充,
筋脉失养而痛,另一方面是瘀滞、
寒邪等邪气实,实则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虚实夹杂则通而不畅,养而不荣,筋脉失养而痛。

病机在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温煦,故以温通经脉,化瘀止痛为主要治法,以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

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川芎行气活血,香附调经止痛,舒肝理气,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失笑散两味相须为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芍药养血柔筋,缓急止痛。

方药对症,疗效确切。

在服药期间应注意保暖,忌生冷寒凉及辛辣、畅情志、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及剧烈运动等,对疾病的康复亦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0-341.
[2]刘敏如,
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6-32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妇
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S].南京:南京大学,1994,06.[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6-329.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2013(65.00)5(25.00)2(10.00)90%对照组
20
11(55.00)
6(30.00)
3(15.00)
85%
组别
例数嗜睡口干头晕恶心便秘腹泻食欲不振治疗组200*1*0*0011对照组
20
4
5
4
1
1
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