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2、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
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他应该( )。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D.弯腰或下蹲
3.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4.俗话说:“一叶遮目,不见泰山”,这其中涉及的物理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定律
C.光能通过透明物质 D.光的镜面反射
5.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

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cm
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镜头焦距
6.如图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 ,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 应该是()
A. u<f
B. f<u<2f
C. u = 2f
D. u>2f
7.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容器底部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8.如图所示,枯井中的青蛙在井底O点处“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 )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上明月”是光的反射现象 B.“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C.“一叶障目”是光的反射现象 D.“一叶障目”是光的折射现象
10.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像B.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大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11.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B.皮影戏中的“手影”
C.立竿见“影”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中的彩虹
B、透过装水的矿泉水瓶看到放大的文字
C、通过湖面反光可以看到树的倒影
D、太阳光透过叶子会在地面有一个圆形的光斑
13.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
A. 成实像的是①②③;
B. 成虚像的是②③④;
C.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
D.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④;
15.小明用同一个相机给同一个古塔拍了四张照片,拍摄下列哪张照片时镜头伸出最长()
16.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放大镜,想看到更大的正立的像,应把放大镜靠近被观察物体
B.使用投影仪,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摄像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
D.近视眼应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视力
17.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A.以4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B.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D.以2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18.小型汽车驾驶室的挡风玻璃都采用倾斜安装,其主要原因是()
A.为了造型美观 B.使玻璃不易震碎 C.排除像的干扰 D.为了减小噪声
19.“小科学家”比赛中,有一项目是“反弹击物”(如图),要求参赛者将皮球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弹击中目标区内的物体.参赛者在发射区沿哪一方向射球,最有可能击中目标()
A.沿OA方向 B.沿OB方向 C.沿OC方向 D.沿OD方向
20.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21.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22.如图所示,“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很纳闷,于是,向镜子走近点看自己,则其像会( )
A.不变 B.变小 C.变大 D.可能变成人像
23.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24.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

下列是小米学习后得到的一些结论,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两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5.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电影放映机原理相同B.可以看出汽车此时是靠近摄像头
C.照片中车的外表很清晰,但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这是因为车内没有光
D.夜晚,为了帮助司机开车看清仪表,车内的灯应亮着
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是利用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的效应进行防伪的
B、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
C、在医院的手术室、病房里,常可以看到用红外灯来灭菌
D、红外线可以用来对仪器设备进行遥控
27.如图所示的光路图中,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是()
2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 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放C.只要是放大镜,什么时候都成放大的像 D.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
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
B.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光在任何介质中速度是3×108m/s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3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二、作图题(共10分,2分/图)
31.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已知一条入射光线,作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2)如图乙所示,有一束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的方向射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32.(1)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2)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光心,请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三、实验题(共30分,1分/空)
33.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如图,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他发现∠BON∠AO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还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 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要放到与A的像重合的位置上.
(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是为了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从而确定,用玻璃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
(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
的原因可能
是.
(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出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35.(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②移动蜡烛(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36.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确定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
(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重复实验。

(3)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
是。

37.(6 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3)将点燃的蜡烛移至具凸透镜15cm处,调节光屏,能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如图丙中的(只填序号)3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 5cm
(1)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
(2)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4)若实验中将光屏换成平面镜,则从侧面(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倒立的烛焰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