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税法总论38页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
进税率表:
级 数
课税对象级距
税 率
1 1500元以下 3% (含)
2 1500-4500元 10% (含)
3 4500-9000元 20% (含)
超额累进税率表的形式:
级 课税对象 数 级距 1 1500元以
下(含)
2 1500-4500 元(含)
3 4500-9000 元(含)
5.税法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四、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税法的地位由税收的重要地位决定。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
一个重要的部门法。
4
第二节
税法的原则(熟悉)
2
税收法律关系(掌握)
税法的构成要素(掌握)
5
税法的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 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 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税 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 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6
税法的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税法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法规优于税
收行政规章。
2、法律不溯及以往。指新法实施以前的行为不适用于新法。
3、新法优于旧法。新旧法对同一事物冲突用新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同一事项,两部法律规定有冲突时用。
2 5法、实律体优从位旧、程序从新。例如2003年4月审查A企业税收发现A企
丙应纳税=1500×3%+
丙应纳税
(4500-1500)×10%+
=5000×20%=1000(元) (5000-4500)×20%=445
(元)
出现问题:乙比甲征 税对象数额增加1元, 税额却增加150.145=105.1元,税负变 化极不合理
15
【特别提示】为了简化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需要将“速算扣 除数”设计在超额累进税率表中。所谓速算扣除数,是按照全 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与按照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相减而得的差数, 事先计算出来附在税率表中,随税率表一同颁布。 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2 累进方法计算 的税额 结合上述例题,我们也可知上述税率表的速算扣除数第一级为0, 第二级为150.1-45.1=105(元), 第三级为1000-445=555(元), 有了速算扣除数,再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时,可以简化计 算: 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 扣除数 本例丙应纳税=5000×20%-555=445(元) 超额累进税率表的形式:
C.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国家税务机关是税收法律关系 中的权利主体之一
D.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两方面构成
【答案】C 【解析】选项A: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 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选项B:在税收法律 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 等;选项D: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 是由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的。
【答案】ABCD
8
二、税收法律关系
税收法律关 系的构成
主体 客体
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税务 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
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2个人(按
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
即征税对象
双方法 律地位 平等但 权利、 义务不 对等
是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 内容 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18
6.纳税环节。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 纳税款的环节。要掌握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收入取得、 费用支出等各个环节上的税种分布。 7.纳税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有三组 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2限。 8.纳税地点。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 纳税地点。各税种纳税地点的规定都易出客观题。 9.减税免税。指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予 征税的特殊规定。各章节的减税免税规定往往存在大量要点。 10.罚则。指对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印花税、征管 法等章节都有违章处罚措施。 11.附则。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规定此项税法的解释权,二 是规定税法的生效时间。后续章节没有特别表述,可作一般了 解。
19
2
税收立法(熟悉) 税收立法与税法的
实施 税法的实施(了解)
2)
税收立法是指有关权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
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税收法
律、法规、规章的活动。
2
【例题·多选题】税收立法包括有权机关的下列活动( )。
A.制定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税率类别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全额累进 税率
超额累进 税率 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 税率
超率累进 税率
具体形式
应用的税种
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 比例税率。
增值税、营业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企业所得税等
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2 城镇土地使用税、
的税额
车船税等
(我国目前没有采用)
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
税率 2 3%
10%
20%
速算扣除 数 0
105
555
17
【例题•计算题】李某2012年3月取得薪金6000元,如何采用超 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500元以下的税 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 105) 【答案】首先计算李某的应纳税所得额:60002-3500=2500 (元);然后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一种方 法是按照上表中超额累进税率定义的分解计算法:1500×3%+ (2500-1500)×10%=45+100=145(元)。第二种方法是按照 教材个人所得税一章规定的简易计算法:2500×10%-105(速 算扣除数)=145(元)。
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 依次提高,将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 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 算,再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
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 薪金和个体、承包项 目
税款
(我国目前没有采用)
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
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 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
土地增值税
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
标志。
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
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
4.税目。指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征税的具体范围,是对课
税对象质的界定。税目体现征税的广度。
5.税率。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
11
2
12
2
1
税收概述(了解)
2
第一节
税法的概念(熟悉) 税法的功能(了解)
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了解)
2
一、税收概述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 形式。 (一)税收的内涵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3..国国家家征征税税的的目依的据是是满政足治社权会利公,共它需有要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2配。
13
【例题•多选题】中国现行税制中采用的累进税率有(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率累进税率
2
C.超额累进税率
D.超倍累进税率
【答案】BC
)。
14
【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进
税率表:
级 数
课税对象级距
税 率
1 1500元以下 3% (含)
2 1500-4500元 10% (含)
3 4500-9000元 20% (含)
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我国法人主要
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
与纳税人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是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
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
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
业在1999年生产卷烟少计算消费税50万元。在进行查补税款 时法适律用不以溯前及规以定往的从价征收的办法而不是复合计税办法。 而 的新税在法收计优征算于管滞旧法纳法而金不和是进20行01征年收以管前理的税时收是征适管用法2。001年5月1日颁布 6于、特税别程收法序实优优体于于法普实适通体法用。。这也个就主是要说是纳诉税讼人发通生过时税税务收行程政序复法议优或
税收法律关 系的产生、 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税收法律事实分为税收法律事件和 变更与消灭 税收法律行为
税收法律关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对权利享有 系的保护 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
9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2010年) A.税法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 法B.税律收关法系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并不2平等,双方的权 利义务也不对等
7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B.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2 这体现了税收 法定原则 C.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包括税法基本原则 和税法适用原则 D.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的效力高 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
税实务体行从政旧诉,讼程寻序从求新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事先 履行税务行政执法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而不管这项纳税
义程务序实优际于上实是体否完全发生。否则,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或司 法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诉不予受理。实际上是为了保证税款
的及时足额入库。比如甲对税务机关的核定征收有异议,则只
有及时缴纳了税款,才可以提请复议或者诉讼,否则复议机关和 司法机关不予受理。
10
三、税法的构成要素
税法的构成要素是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
1.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
2.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
人。
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
2
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包括本国
假定甲、乙、丙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状况分别为甲1500元、乙
1501元、丙5000元。
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 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算税额
税额
甲应纳税
甲应2 纳税=1500×3%=45
=1500×3%=45(元) (元)
乙应纳税 =1501×10%=150.1 (元)
乙应纳税 =1500×3%+1×10%=45.1 (元)
A.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
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于权力性法规 D.税法属于综合性法规 【答案】C
3
三、税法的功能
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 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2
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B.公布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C.修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D.废止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
【答案】ABCD
(二)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了解)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2.公平原则
3.民主决策的原则
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法律的稳定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21
(三)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熟悉) 1.税收立法机关 我国制定税收法规的机关不同,其法律级次也不同: (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2规定及条例。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4)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6)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地方规章。
2.税税收法收定公原平则原则。一般认为2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
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 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 不税同收。公税平收原公则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有利于 资税源收的效有率效原配则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 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 税实要质件课,税并原根则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
(二)税收的外延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 【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