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湖泊的相关分析(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
湖泊的相关分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呼伦湖(图1)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

图2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

完成1~2题。

图1
图2
1.据材料可知( )
A.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C.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2.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
①湖水盐度增加②温差增大③周边草场退化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第1题,从图示可以看出,1975~2011年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并不是持续下降,A错;湖泊面积的大小和补给量、蒸发量等多种因素有关,图中1975年的湖泊面积和1993年的湖泊面积一样,不能确定1993年湖区降水量是否最大,B错;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是-10%,此时段的年均变化率最大,C正确;2011年湖泊水体面积最小,可能是补给量小或者蒸发量大造成的,D错。

选C正确。

第2题,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说明湖泊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湖水盐度增大,①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导致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气温的日较差增大,②正确;呼伦湖水体面积波动下降,使周边地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可能导致草场退化,③正确;该湖地处内陆,降水少,湖水位下降,是湖水补给量减少,水土流失不会加剧,④错。

选D正确。

答案 1.C 2.D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4.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解析第3题,根据“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判断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地表水下渗增加,D对;地表径流会减少,A错;大气降水的影响因素很多,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不会导致大气降水减少,B错;植物具有蒸腾作用,采用植生滞留槽会使水汽蒸发增多。

C错。

选D。

第4题,城市内涝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关,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能发挥生物滞水功能,但不会根治城市内涝,A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使地表土壤变得湿润,B错;建设植生滞留槽能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对: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主要与人口增多对水资源的需求增
加有关,植生滞留槽虽能增加地表水下渗,但不会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D错。

选C。

答案 3.D 4.C
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

读图回答5~6题。

5.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 )
A.甲处为湿地
B.丙处地下水水质最差
C.地下水从丙处流向乙处
D.丙处为城市区域
解析第5题,由题可知,地下水位=地表海拔-潜水埋藏深度,据图可得出该剖面地下水位分布情况,从而可得出丁处地下水位最低,可能会出现地下漏斗区;由题可知,该地位于沿海,故丁处最容易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状况。

第6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埋
藏最浅且地势低洼,最可能为湿地,A对;丁处地下水位比海平面低,易发生海水入侵,导致水质最差,B错;由上题分析可知,乙处地下水位高于丙处,地下水从乙处流向丙处,C错;城市多位于地势平坦地区,且人口众多,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较低,丁处地下水位最低且地势低平,最可能为城市区域,D错。

答案 5.D 6.A
里海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咸水湖,南北长约1 200千米,里海最南部的纬度为37°N。

下图为冬季里海盐度分布图,回答7~8题。

7.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对此分布影响最弱的因素是( )
A.蒸发量
B.湖水温度
C.径流量
D.湖泊宽度
8.到了春、夏季,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7题,冬季里海的盐度分布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湖泊盐度的高低与蒸发量、湖水温度、径流量大小有密切关系,A、B、C错,
湖泊盐度是单位湖水中的盐分含量,湖泊宽度对盐度分布影响最弱,D对。

故答案选D项。

第8题,到了春、夏季,北部河流有大量积雪融水补给和较多的大气降水补给,径流量大。

里海的①②③④盐度分布区,其范围将出现明显扩大的是①区,A对。

结合纬度,南部河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径流量小,其盐度分布范围变化小,B、C、D错。

故答案选A。

答案7.D 8.A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

在盐湖西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

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

据此完成9~11题。

9.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A.降水
B.蒸发
C.下渗
D.气温
10.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11.受卓乃湖溃决的影响,库赛湖的主要变化是( )
A.含沙量减小
B.水位变低
C.盐度下降
D.结冰期缩短
解析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内流区,该地区湖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

第10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

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

第11题,结合上题解析可以判断,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的水位升高;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库赛湖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排泄,使得盐度下降;上游卓乃湖溃决,可能使下游的库赛湖含沙量增加;气温是结冰期长短的主要影响因素,故库赛湖结冰期不会缩短。

答案9.D 10.C 11.C
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潮。

下图为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

据此完成12~13题。

12.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13.该演化过程可以( )
A.增加灌溉水源
B.降低河段落差
C.避免洪涝灾害
D.增加航运里程
解析第12题,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三阶段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读图根据“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知,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①③②。

故答案选B项。

第13题,牛轭湖自然演化的过程,是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和河道遗迹湖的形成过程。

河道遗迹湖的形成,可以增加了灌溉水源;河道天然裁弯取直可以缩短航运里程,减轻洪涝灾害,但几乎不改变河段落差。

故答案选A项。

答案12.B 13.A
二、综合题(共38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乌尔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 275 m ,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

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环境恶化。

材料二 乌尔米耶湖丰水期湖水面积图和湖区气候統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最高
气温
(℃)
3 5 10 17 22 28 31 31 27 20 12 6 最低
气温
(℃)
-6 -5 0 5 9 13 17 16 12 7 1 -3 降水
(mm) 30
33 52 62 46 14 6 2 4 22 40 30
(1)简述乌尔米耶湖丰水期主要补给水源。

(4分)
(2)指出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并分析自然原因。

(6分)
(3)针对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请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6分)
解析第(1)题,由图中河流及当地气候分析,乌尔米耶湖周围有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补给;秋末到夏初降水相对较多,有大气降水补给;但冬季气温低于0℃,有降雪发生,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第(2)题,因为湖中有一种红色水藻,当盐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红色,所以湖水颜色最红的季节湖水盐度最大。

根据当地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夏季受副热帯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湖水持续减少,到秋季10月雨季到来之前,盐度最高达到极值,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第(3)题,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主要是当地生产生活过度截留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所以可以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循环利用水资源,如人工増雨;跨流域调水等应对措施。

答案(1)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补给。

(2)秋季。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秋季雨季没有到来,湖水持续减少,达到极值,盐度最高导致红色藻类暴发,湖水变成血红色。

(3)缩减灌溉农业区面积,或采用滴灌、喷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人工増雨;跨流域调水。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

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
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

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
解析第(1)题,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使得里海从地中海分离,里海成为湖泊;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阻挡了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使该地区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里海获得的补给减少,湖水盐度升高,里海逐渐演化为内陆湖。

第(2)题,主要从里海水分收支的角度进行分析。

末次冰期气温仍较低,蒸发较弱,湖水支出量较少;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大量冰雪融水汇入里海,里海淡水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从而使里海盐度下降,演化为淡水湖。

第(3)题,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汇入里海的冰雪融水急剧减少,里海的主要补给类型变为大气降水;里海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且受西部山地的阻挡,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入湖淡水量少;里海所
在地区夏半年气温高,冬半年风力强劲,蒸发旺盛,且随着气候进一步转暖,蒸发更加旺盛,里海的盐分不断富集,逐渐由淡水湖演化为咸水湖。

第(4)题,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切断黑海与地中海、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是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

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