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陈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陈涛
发布时间:2021-10-04T09:41:23.454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陈涛
[导读] 一直以来,软土路基问题一直是困扰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一项重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我们做好地质勘察以外
成都华川公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一直以来,软土路基问题一直是困扰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一项重大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我们做好地质勘察以外,还应加强对软基处理问题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问题优化策略,才能妥善解决软基问题对公路工程建设的困扰,提升整体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水平。
基于此,以下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沉降处理措施
引言
路基沉降使得公路运营功能大大降低,也使得公路使用寿命缩短、服务水平降低,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从而带来不可估计的风险损失。
部分公路建成运营时间不长,路基就出现沉降现象,直接导致公路无法照常运营,不得不进行维修。
公路维修产生费用较高,工艺比较烦琐。
目前,公路沉降维修技术也是一个学术热点,因此,有必要对公路沉降处理措施进行专门分析研究,为沉降处理提供参考。
1设计公路路基路面的重要性
目前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方案设计不合理,设计内容和实际不相符等情况,所以在开展公路路基设计方案时要重视其实际性。
再有,城市整体经济形式的不断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大众对交通设施的期待和要求,另外道路建设工作对于我国国家基础建设工作也有重要影响,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设计规划施工方案能够促进城市交通水平实现稳步增长。
另外,在道路修建和施工过程中会需要一定的土地资源的投入,我们要充分考量土地优化方案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它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发展水平的关键。
所以在公路路基设计工作当中,要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实际资源的合理使用,要能够依照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展开施工。
再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自驾出行,这种出行方式决定了我国在今后公路修建方面的数量需求不断提高,对公路工程的质量要求也会不断增加,这也是进行科学化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在今后的公路路基路面设计工作当中,要依照科学有效的方式强化公路的建设质量,实现其应用水平的提升,为国家和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2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沉降处理措施
2.1CFG桩沉降处理
CFG桩是常见的软基复合地基处理的一种方法,是通过石屑、粉煤灰、水、水泥搅拌而成的桩体,通过和地基土共同作用来承担上部产生的荷载作用。
主要原理是根据CFG桩将周边土体挤密提高地基承载力,还能够有效地减少地基含水率,使地基接近干燥状态。
施工控制需要根据施工现场特点来确定,通常采用三角形或矩形来布置桩体,桩间距对承载力影响明显。
CFG桩一般用于软基较深的路段,处理方法具有工期短、承载力高的特点,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深层软基处理方法之一。
2.2改善路基和路面承载性能
路桥过渡段引道路的路堤填筑施工期间,需要注意材料选择。
通常施工利用土木合成的材料,组合而成加筋路基对于地基承载力的提升无明显作用,也容易导致道路使用过程出现沉降问题。
因此,需要从地基本身荷载力的提升角度入手,控制路堤受到自重荷载影响出现大范围沉降问题,发挥材料使用性能。
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实际需求,采取地基处理措施,可使用排水法或者加筋法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强化过渡段路基和路面施工质量。
2.3加强排水措施
路基稳定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在水量丰富的路段设置深层排水设施,能够有效避免水进入路基内,更好地保护路基不受地下水的侵蚀损害,路基深层排水设施除阻隔地下水还应能够承受路基传递来的荷载,需要满足拉伸和剪切的要求。
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3.1过渡段路基设计
在针对过渡段的路基进行设计时,一般会对土工格栅进行优先考虑,对于土工格栅而言,要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将其自身的抗剪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与周边的土形成一体,这样有利于共同承担行车荷载或者土体自重,尽可能避免土体出现侧向变形等
一系列问题。
同时能够对土体侧向发生位移等一系列问题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促使路基能够保持在相对比较稳定的状态。
3.2地基和路基的设计
通常而言,桥台结构利用混凝土材料制作而成,结构刚度大,路基刚度小,所以设计地基、路基等结构时,如果不能对桥台、路基存在的刚度差异进行妥善处理,就有可能出现路面沉降问题,会导致桥头跳车这一现象的发生。
因此,设计阶段应该按照科学方法,尽量控制桥台、路基存在的刚度差异,保证过渡段路基和路面在施工过程的质量。
具体而言,设计阶段可使用增强过渡段强度的方法指导施工。
在路堤、桥台二者中间设置宽度50m渐变带,并在其中填充级配材料,为过渡段强度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还可填筑引道处位置路基,如果路堤属于合成加筋材料,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承载能力,在过渡段的路基处及时填土,保证路堤基础承载力,以免其使用过程出现沉降。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道路桥梁工程若属于高等级路面,应该确保路桥过渡段沉降量处于5cm内,控制坡度差低于0.4%,若超出此指标,就会为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3.3搭板强度以及长度合理设计
在针对搭板的长度进行设计时,通常情况下要与现阶段的设计情况进行结合,首先在对使用年限进行设计时,要控制在使用年限范围之内。
由于道路沉降而导致的纵坡等一系列问题,通常需要在沉降之后将倾角,控制在1/300-1/200的范围之内。
其次要保证搭板有一定的长度,需要被土体压紧。
除此之外,要与过渡段自身搭板的受力进行结合,与弹性地基进行结合之后实现对长度准确有效的计算。
比如在实践中如果过度段自身的长度是10米时,那么需要保证搭板长度能够控制在10~12米的范围之内。
在针对搭板强度进行设计时,填土与搭板相互之间脱空状态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够确定。
比如楔形柔性搭板在过渡段可以对加固区域位置进行合理设置,紧接着将柔性结构当中的一端直接在桥台上进行设置,而另外一端与路基进行有效连接,促使刚性桥台自身与路基模量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过渡。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对差异沉降进行有效控制,以此来实现桥头跳车等问题的预防。
3.4重视材料调查
初压载荷时桩的上下都会自动产生纵向垂直摩擦力和横向弹性压缩变形,并向上和桩身下部传递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形成横向摩擦力和阻力,桩身正好是使用弹性变形压缩地最佳阶段。
随着桩体荷载的不断增大,桩体整体与桩体整体之间横向纵向运动应力的传递,桩端上的混凝土逐渐受到应力的压缩,桩混凝土的相对应力变形也逐渐增大,桩侧抗应力摩擦能力自然也随之增强。
结束语
总之,道路桥梁建设期间,应该高度重视路桥过渡段位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控制路基和路面发生沉降问题。
合理设计过渡段,能够保证路桥工程整体质量,为行车安全提供保障。
针对设计问题和施工问题导致的路基沉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把握过渡段的路基和路面设计重点,对于变形问题合理控制,提高地基承载力,设置缓和过渡区,降低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防止道路桥梁使用期间存在安全隐患,为车辆顺利通行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赵佃强.微析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2):156-157.
[2]张虎.城市道路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要点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138-139.
[3]代珊珊.公路工程沉降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1):227-228.
[4]张文宝.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施工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07):113-114.
[5]王绪茂.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及沉降处理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4):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