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 ?,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如诗入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从创设情境入手,围绕?走近槐乡—感受美景—体验生活—抒发真情—现实寻美?这一主线,多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朗读、练说中,感受槐乡五月?花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感受文章语言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同时在品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对槐花的具体描写时,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课后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作好铺垫。
【教学目的】
1.知识和能力: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获得审美享受。
【教学重、难点】
赏、读文章优美词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朗读、积累【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体会槐乡的特点,激发向往之情
通过创设情境,请学生推荐我去槐乡旅游的季节来导入新课。
用贴近孩子生活实际的活动来放松孩子的身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走进槐乡,感受景色之美
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环节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品味、朗读和积累文章优美词句中,充分领略槐乡的迷人和语言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语感。
同时也要注意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三、融入槐乡,体验孩子之乐。
本环节叙写孩子们用槐花装点自己,表达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作者巧妙地将槐花与孩子融为一体,既赞美槐花,又赞美人。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四、赞美槐乡,倾吐心中之爱
最后一节总写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
这两句话有中蕴涵着对仗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轮读这两句话,体会对仗语言的?应和?之美。
然后将这两句话分成小诗状排列,让互相对仗的语言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五、寻?花?觅?香?,提升综合素养
课内内容向课外延伸,让课堂习得在课外的活动中实践运用,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了许多的不足,除了自己预设的内容顺利讲完之外,在课堂调控上、关注学生上和问题引导上都存在不足之处。
像最后想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槐乡的花美人美?但最终还是没能引导学生说出。
另外,在整个教学中给与学生的评价少之又少,今后要多多注意,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及时给与他们不同的评价。
2021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