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诗意
依靠。
活力,生命力。
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 究可哀。
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终究。 “哀”,悲哀。表 明诗人痛惜之情与 爱国之心。
诗意:要使中国重新朝气蓬勃,就要依靠风雷激荡般 的重大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
诗的前两句: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 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 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 得生机勃勃。
1895年,甲午海战败了。而后百日维新败了,八国联军 侵华,国家处于危急之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 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抒 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学生齐读本课三首诗,说说它们的异同。 不同:前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所写,后一首是清代诗人写的。 《示儿》写的是诗人临终遗恨,因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 《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对国家 命运的忧虑;《己亥杂诗》写的是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 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 相同: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古诗结构

变革
亥 杂
万马齐喑
渴望变革 广纳人才
课堂小结
《 己 亥 杂 诗 》 描 写 了 当 时 _死_ _气_ _沉_ _沉_ _ 的 社 会 局 面 , 表 达 了 诗 人 渴 望 _ _社_ _会_变_ _革_ _ _ 和 期 待 人 才 辈出的强烈愿望。
课后作业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从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深切担忧。
这首诗写完不到一年,1840年,英国的大炮轰开了中国 的大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了,让本已贫弱的中国受到了 前所未有的重创。
这首诗写下二十年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清政府陆续签订了19个不平等条约。
悟诗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在诗中指什么?“风雷”又是指什么? “生气”在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风雷”不是指自然 现象,而是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万马齐喑”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诗人因什么而哀?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 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 息的现实状况,面对这样的现实,诗人感到悲哀。
1、《己亥杂诗》。 2、积累爱国诗。
12 古 诗 三 首
第2课时
复习背诵
己亥杂诗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 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 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 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
作者介绍
龚自珍 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 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 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幻, 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自然界的统治者。暗指当政者。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振作。
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意:我奉劝天公重新振作,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 方式,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诗的后两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 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不满,因此他热 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 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 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 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播放音频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背景资料: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 对内大肆打压百姓,官吏贪污横行,民不聊生。当 时用死板、单一、陈旧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用 “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人们都沉默不语, 不敢发表意见,举国上下一片死气沉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