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培计划”—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4年“国培计划”—广西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党〔2010〕3号)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2014〕1号)文件要求,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及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带动相关学科的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1.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培训,拓宽参训教师的信息化视野,更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念,培养教师对信息化软硬件的使用习惯。

2.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强化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的意识,提升融入能力。

3.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的方法。

4.通过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校本教研的研修意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5.通过信息化环境下的开放式培训,帮助教师学会获取、利用和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此增强专业发展的底蕴;同时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教师应用成果。

二、培训对象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学科教师共8057名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2014年12月13日—2015年2月13日
(二)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
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报名,汇总学员、坊主名单信息表和管理人员(市级、区县级、校级)名单表。

由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培训组织机构)汇总交本省管理工作组备案。

根据各地报送的名单,由省管理工作组向各级培训机构发放账号。

2.培训者培训
为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由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将开展面向省、市、区县管理者、坊主(学科骨干培训者和教研员)的培训者培训;由区县管理者及坊主在当地组织开展面向本区域教师的培训。

(二)模块中研修活动详细说明
4
6
8
10
12
(一)坊主
1.配合各级管理员做好项目实施工作;
2.结合当地校本研修方案,制定学科研修规划;
3.设计并组织开展区域研修活动;
4.及时点评、整理本坊内的研修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并展示;
5.撰写工作坊简报不少于3期。

(二)区县管理员
1.制定当地校本研修方案、遴选坊主;
2.组织管辖范围的集中培训;
3.指导坊主制定各区县校本研修计划;
4.关注学员研修情况,督促坊主、学校管理员工作;
5.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展示本区县研修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和研修情况;
6.做好组织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
7.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整理并展示本地区的优秀资源。

六、组织管理
1.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的总负责,全程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确定。

2.继教网项目组:组建专家团队、开发课程资源、提供研修平台,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

负责县级培训者集中培训,在网络与校本整合培训期间开展送教送培活动。

会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学员管理与评价等工作。

3.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本地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选定参加校本研修的学校并结对成联谊校;根据培训实际需要,调动本地优质资源,安排学员集中研修的场所;对参加校本研修的学校校长进行动员;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本地“教师工作坊”的管理;会同培训机构做好对项目校的过程监管和绩效评估工作;将各级培训者和学员学习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登记培训学分;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支持,保障学员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协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督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完成相应工作的情况,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4.工作坊坊主:利用“教师工作坊”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管:确立本坊研修主题,指导坊内成员搞好培训辅导,定期组织跨校交流活动,点评学员的作业,总结典型问题并发布工作坊简报,指导主题研修与岗位实践,强化专业引领。

5.平台支持团队:组织专业的项目平台支持团队,完善符合校本研修要求的平台功能设计,提供良好的安全的网络研修环境,配备技术人员和教学、教务、客服人员做好服务支持,保障学员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培训考核
考评包括过程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具体如下:
14
项目结束前,各工作坊要做好总结,并将总结提交广西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报继教网项目组。

采用自下而上的办法,评选出优秀学员、优秀辅导教师和班主任、优秀组织机构,并对优秀个人和单位颁发证书。

培训结束后,整理本项目成果并展示。

预期成果包括:本项目各类资源包、教师专业发展案例集及相关文集等。

九、跟进指导
以学员、网络研修小组在训后研修与工作实践中的的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大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网络研修支持
以参训学员为纽带促进校本与网络两个平台的对接,开展三个方面的活动:课程平台持续开放,保证学员学习的连续性,视需要增加新资源,不断拓展学研领域;学员的实践成果在平台展示推广,与更多的教师共享;积极引导区县教研员在平台上组织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

(二)课题研究引领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突出三个方面的引领:将培训论坛上的有价值问题转化为课题供学员研究;指导学员针对工作实践中聚焦的问题进行“微课题”研究;根据地方教科研需要,提供网络平台。

(三)定期回访活动
安排三项主要活动: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员学习后岗位实践情况;深入学员所在学校考察教与学的变化;综合各方信息,对培训成果进行深入评估,整体提升继教网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水平。

(四)社区竞赛活动
利用继教网面向全国各省的大社区平台,组织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论文评选、课件大赛、课堂教学交流等形式的活动,并把获奖作品在各级刊物上推荐发表。

(五)生成资源解析
加强生成资源的整理提升,并通过两种方式发挥跟踪指导作用:把分类整理的生成性资源加入专家综合评述通过研修社区及时提供给学员,供学员在教学实际中参考借鉴;优秀生成资源进一步加工完善,纳入课程资源库,作为预设课程资源纳入后续培训项目。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