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肝胆外科年度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胃肠肝胆外科
20**年工作总结
一、学科基本情况:
胃肠肝胆外科现有编制床位43张,在聘人员24人。
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护士1人。
医生学历结构: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3人。
2020年我科护师人员结构稳定,医生方面新引进副主任医师1名。
经过全科医护人员努力,2020年我科先后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区重点医学学科。
二、医疗质量:
在过去一年,我科三甲工作按照新的台账要求,已重新进行分类归档,每月每季度资料按三甲办要求按时更新、更正。
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将出现的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汇总并分析,并结合医院质控科提出的意见制定相关应对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
主要存在问题包括:患者术后并发症经一年的持续改进,已初见成效,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减少;医疗文书书写质量在质控科及科室主任督促下,以往存在的病历内涵不足、病历缺页,漏签字,书写不规范等问题已有明显改善;医师值班制度实行一线、二线、住院总三班制,制度完善。
但值班人员人数少,人员不足,医生工作量大,需补充人员。
另外,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对疑难危重的病例,及三、四级手术、重大手术进行病例讨论,及时准确地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及手术预案,做好术前、术中的各类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并发症的
应急处置措施,术后严密监测,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目前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致残性并发症病例发生。
三、医疗安全与患者满意度
严格临床路径的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的比例。
严抓三基理论考试的急救技能的培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推进“6S”精益管理(获羚羊旗)。
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从根本上抓群众满意
度的提升,从根本上要求医护人员沟通与患者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接触,使满意度在多次调查中达到医院要求的标准。
患者满意度始终处于全院前列。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达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本年度未出现医患纠纷案例。
四、科研教学
本年度本科实习生理论授课,我科共计58学时,已圆满完成。
另外包含8个学时的见习授课任务,负责带教医师顺利完成见习带教任务,受到学生一致好评。
科主任及科内骨干多次参加国内的各类医疗交流线上、线下会议,并多次派送医疗护理骨干参加国内及省市级的专业培训,充分把握专业发展前沿咨询,极大的提高了专业技术的能力。
另外,我科组织的《***地区首届普外学术沙龙暨常委会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并申报
了下一年度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各1项,会议主题依然围绕医学人文展开,通过开展项目,医师能够正确认识医学人文学科的学科性质,对医学人文知识产生兴趣,并且能够不断提升医师的人文素质。
本年度我科共计申报国自然基金1项,区级项目5项,其中中标
课题区级课题4项。
我科今年发表SCI论文3篇,中文科技核心论文5篇,中文普通期刊8篇。
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前五年均为零)。
五、***年度工作量统计(统计数据为1-10月):
1.入院病人:本年度前十个月共收入院病人1242人。
月平均入院人次125人,3月份入院人数最多共计165人。
2.出院病人数:本年度前十月共出院人数为1232人,月平均出院人次124人,五月份出院最多共计144人。
3.平均住院天数:我科今年前十个月平均住院日为5.56天,目标
值为5.87天,达标。
4. C、D型病例:本年度我科C、D型病例共394例,月平均例数39例,4月份最多共计53例。
5.手术量:本年度我科前十月手术总量共850台,月平均台数104,三月份最多共计85台。
3/4级手术共计716台,其中3级手术656台,4级手术54台。
6.抗菌药物使用:我科近三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显趋于合理,2020年度前十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值为82.89%,与目标值基本持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值为78.07,明显低于目标值。
8.DRG及CMI值:本年度我科前十个月共计DRG组数为116组;CMI平均值为1.22,暂低于目标值(1.26),但今年四月份后已经显著提高,达标。
9.新项目和新技术:已完成近两年新项目、新技术(包括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胆道镜探查取石术)的应用及转常规工作。
同时新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完成单孔腹腔镜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4例;单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例。
六: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科今年已打破近年科研课题零的突破,但课题均为区级,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仍欠缺。
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少,工作量大,使之投入到科研、提升技术的精力少;另外,缺少专职科研人员,无法产出高质量课题项目。
2.住院医生人数不足,在常年外派一名医生进修后,值班压力过大。
专职科研博士后人员引进困难。
3.受区域病源结构因素原因,导致病种结构单一,仍然以急诊病人为主。
重点疑难疾病、肿瘤疾病等病源相对较少,导致科室DRG入组数及CMI值、四级手术量难以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