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保证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检维修过程的安全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维修。
3职责
3.1设备动力部机修车间负责对生产设施运行、检维修管理
3.2机修车间各班组对使用的生产设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认真检查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各参数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做好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证生产设施运行安全。
3.3如生产设施的检维修实行“外包”,机修车间主任对检修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并制定专人负责整个检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监护工作。
4工作程序
4.1生产设施的安全管理
4.1.1生产设施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4.1.1.1机修车间每天必须对设备实施安全运行检查,并认真做好设备巡回检查记录。
4.1.1.2操作者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做好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4.1.1.3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应及时上报。
4.1.1.4机修车间应对主要设备每周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有:设备的压力、温度、振动、声音、电流、电压、轴承、防腐、主要泄露点等,发现问题,及时会诊处理。
4.1.2生产设施隐患处理
4.1.2.1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检查出的生产设施隐患,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详细说明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及期限。
4.1.2.2机修车间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整改,安排整改措施落实到人,整改完成后将整改情况上交机修车间主任和安全生产委员会。
4.1.2.3隐患整改后,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验证,签署复查意见。
4.2生产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
4.2.1检维修前的准备
4.2.1.1设备检修前应与各使用部门进行交接。
4.2.1.2应先制定设备检修方案,落实维修人员、安全措施。
4.2.1.3维修时如需高处作业、动火、动土、短路、吊装等,按相关规定办理安全作业许可证。
4.2.2维修前的安全教育
4.2.2.1维修作业必须遵守有关检修安全规章。
4.2.2.2维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对策。
4.2.2.3检查必备的劳动防护用品。
4.2.3安全检查和措施
4.2.3.1安全检查应有记录。
4.2.3.2对维修所使用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不符合作业安全的器具不得使用。
4.2.3.3维修通电设备前应采取可靠的断电措施经确认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合闸”安全标识,并安排专人守候。
4.2.3.4维修使用的移动式电气工具应配备漏电保护装置。
4.2.3.5应将现场的易燃易爆品、障碍物、油污清理干净。
4.2.3.6对有腐蚀性介质的检修场所应备有冲洗水源。
4.2.3.7需夜间检修的场所,应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装置。
4.2.4检修作业中安全要求
4.2.4.1检修人员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4.2.4.2检修人员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修活动。
4.2.4.3检修时应安排陪护人,防止异常情况发生。
4.2.4.4检修时,作业环境不符合要求的和安全措施未落实的,检修人员有权拒绝作业。
4.2.5检修结束后的安全要求
4.2.
5.1检修人员应检查检查项目是否有遗漏,工具和材料是否遗漏在上班内。
4.2.
5.2因检修需要的盖板、扶手、栏杆、防护罩等安全措施应恢复到位。
4.2.
5.3照明设备、临时用电设施及时拆除,清理现场。
4.2.
5.4设备动力部应会同检修人员对设备进行试车、验收、交接。
4.2.6设备检维修需外包的,按《承包商管理制度》进行。
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2)
是指企业为了保证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排除设施故障,制定的一套具体管理方法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的是保障生产设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寿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制定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设施检修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设施检修部门的职责,包括设施故障排查、维修计划制定、维修工作执行等。
2. 设施故障排查和记录:规定设施的定期检查和故障排查频率,明确检查的方法和要求,并要求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相关的文件中。
3. 维修计划制定和执行:制定设施的维修计划,包括设施维修的周期、维修内容、维修方法等,并按计划进行维修工作的执行。
4. 维修人员的培养和管理:要求设施维修人员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其维修能力,并对维修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
5. 设施维修资金的管理:规定设施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方式。
6. 设施维修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设施维修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7. 设施维修记录和反馈:要求将设施维修工作的相关记录保存,并对维修工作进行反馈和总结,为改进提供依据。
通过制定和执行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排除设施故障,保证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寿命,降低设施故障对生产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3)
是一个组织或企业用于管理和维护生产设施的规章制度。
其目的是确保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以下是一个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
1. 设备清单:包括所有生产设施的详细清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年限等信息。
2. 设备维护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包括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和故障维修等,维护计划可基于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量等因素制定。
3. 维修工作流程:确定设备维修工作流程,包括设备故障报修、维修申请、维修处理、维修记录等。
4. 维修资源管理:确保维修所需的人员、工具、设备和备件等资源可用。
包括培训维修人员、定期检查和更新维修工具和备件等。
5. 维修记录和分析:记录维修过程中的维修内容、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等信息,并进行分析,以提高维修效率和设施可靠性。
6. 设备巡检:制定设备巡检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进行处理。
7. 设备保养和润滑:制定设备保养和润滑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润滑,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延长设备寿命。
8. 废弃设备处理:制定废弃设备处理程序,确保废弃设备的安全处理,包括拆除设备,处理废弃物和回收利用等。
9. 设备安全管理:确认设备安全管理措施,包括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安全设施、设备培训等,以确保设备操作安全和人员安全。
10. 管理评审:定期进行管理评审,评估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以提高生产设施的维护管理水平。
以上是一个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的一般内容,具体制度可以根据组织或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4)
是一套规范和管理组织生产设施检查和维修的制度。
该制度旨在确保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行,并提高生产设施的寿命和效率。
该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生产设施检查计划:制定生产设施的检查计划,包括检查的频率、内容、责任人等,确保生产设施得到及时的检查和维护。
2. 检查记录:对每次检查进行记录,包括检查时间、内容、检查结果等,以便于随时查阅和分析。
3. 维修计划: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维修计划,包括维修的内容、时间、责任人等,确保维修工作的及时完成。
4. 维修记录:对每次维修进行记录,包括维修时间、内容、维修人员等,以方便随时查阅和分析。
5. 维护保养标准:制定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标准,包括清洁、润滑、调整、更换等,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6. 设备故障处理:制定设备故障处理程序,包括故障报告、紧急处理和维修等,以最大程度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的影响。
7. 技术培训和考核:对负责设备检查和维修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足够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通过实施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确保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转,维护生产设施的安全和稳定性,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管理。
第三条:生产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并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标准。
第四条:本管理制度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五条:各部门必须按照本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生产设施的检修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生产设施的检修
第六条:生产设施的检修包括定期检修、修复性检修和改造性检修。
第七条:定期检修是指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修复性检修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对设备进行修复和维护。
第九条:改造性检修是指为了提高设备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对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
第十条:生产设施的检修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必须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检修人员必须按照检修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检修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十二条:检修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十三条: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检修工具和设备,确保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检修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故障必须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整改。
第三章生产设施的维护
第十五条:生产设施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第十六条:日常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清洁、润滑和检查,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第十七条:定期维护是指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状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第十八条: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设备正常运行期间,通过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和修复。
第十九条:维护工作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必须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维护人员必须按照维护作业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维护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二十一条:维护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和考核,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二十二条:企业必须配备必要的维护工具和设备,确保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十三条:维护过程中发现的设备故障必须及时记录,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和整改。
第四章生产设施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企业必须建立生产设施的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维护记录和检修记录等。
第二十五条:企业必须定期对生产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二十六条:企业必须建立生产设施的维修保养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维修和保养。
第二十七条:企业必须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确保生产的连续进行。
第二十八条:企业必须建立设备报废和更新制度,对老化和不合格的设备及时进行报废和更换。
第五章责任和处罚
第二十九条: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对违反制度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对违反制度规定的人员,根据违规的严重程度,可以采取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停职或解雇等处罚措施。
第三十一条:对因违反制度规定造成的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第三十三条:本管理制度于制定后立即生效,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必须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批准。
以上是一份生产设施检维修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具体细节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这份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设施的正常运转,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和监督,各部门必须按照制度的要求,保证检修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生产设施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