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准确把握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二者相互区别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 结果是客观的,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 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是实践活动与 动物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活动,也不是纯主观的活动,而是主观见之 于客观的活动。所谓主观见之于客观是指实践是以主观认识为指 导去“做”和“行动”。一方面,在实践中,意识的目的性、创造性都以 客观性为基础。只有人的意识符合客观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 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实践的客 观性又渗透着能动性。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 因此,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和第二个特征并不是自相矛盾的,而是辩 证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2】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 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 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 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实践决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 实践是检验认 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识的真理性的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 唯一标准 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 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如果有 实践是认识的 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 目的 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实践既具有客观物质性,又具有能动性,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活动 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观的标志所在。 夸大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否认实践的能动性,会导致机械唯物主义; 而夸大实践的能动性,否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则会陷入唯心主义。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注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正确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正确认识和检验认识 正确认识就是同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检验认识就是将主观认 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比较,看二者是否相符。 2.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原因 实践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由实践的特征决 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 联系起来,并加以比较和对照的特点。一方面,实践受主观认识的 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实践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 着客观事物。这样,实践过程就成为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 梁,人们能够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加以比较和对照,用实践的客 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来说,以一种 主观认识为指导在实践中改造客观事物,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那就 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 的实践活动。 (2)变革社会的实践。在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 现为阶级斗争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决 原因 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的来源 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 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 实践是认识 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 发展的动力 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例题1】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人们视河流为主 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 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 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知识目标 (1)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特点。 (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物质活动;列举生活实例,依据相关原理,说明实践是检验认 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能力目标 (1)树立科学的实践观。 (2)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 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 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实践的特点
实践的 原因 特点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 客观物 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 质性 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社会历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 史性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