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职高教育多元支持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职高教育多元支持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黄银华刘珣
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将特殊教育向职高教育延伸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于2012年9月面向全区招收第一批职高学生后,以“为了每个智障青年的圆融生活”为培智职高教育培养理念,以多元化的个别支持服务为支撑,从确定培养目标、设置多元课程、实施支持教学三个途径层层递进,探索具有萧山特色的培智职业教育模式,促进他们毕业后能在最少限制环境中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圆融生活。

一、基于个案评估,确定分层培养目标
学校选用《广泛性发展障碍青少年自立能力评价量表》来评估职高班全体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时所需要的技能以及需提供的支持等级。

它的测评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知识沟通、职业生活、情绪行为与自我管理四个领域。

学校教师利用分类统计,获得每个学生各项目通过率,了解其各领域能力发展水平,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根据评估表支持程度划分及评估对象的能力发展情况,按≧70%、50%—70%、<50%将培养目标分别确定为好家人、好公民、好助手三类。

二、结合职业发展需求,构建多元课程体系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为本位,兼顾本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职高学生个体的最优化发展,构建职高阶段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从职业生计教育理念中职业培养的职业觉知、职业探索、职业训练三个阶段出发,将职业培养三阶段与多元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了由通识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岗位实践课程构成的多元课程体系。

(一)以职业觉知为重心设置通识基础课程
职业觉知应作为职高教育开始阶段的重心。

在本阶段,学生初步认识职业,了解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

通识基础课作为学校职高课程体系组成之一,也致力于职高班学生的职业熏陶。

在课程目标的设置方面,通识基础课在认知能力发展上强调职业道德培养,在体质全面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体能锻炼,在劳动技能发展基础上强调职业技能形成,在心理发展素质基础上强调职业心态的养成。

(二)以职业探索为重心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摘要】为了让培智青年实现由“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享受有尊严、有质量的圆融生活,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确定分层培养目标、设置多元课程专业、实施支持教
学模式及提供职业教育保障多种途径,构建了符合校情、生情的多元支持职教模式。

【关键词】培智职高;教育模式;多元支持
【中图分类号】G764
责任编辑:赵华丽56
依据职业生计教育理念,职业探索阶段是职高教育的重点,即帮助学生对职业进行探索。

学校依据社会及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和培智职高学生的特点设置了居家生活、工艺制作、汽车美容、客房服务、烹饪面点、花卉种植等专业技能课程。

目前劳动力市场需求最大的是技术性人才,培智职高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相关职业技能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学校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某一类或多类职业的能力和素质。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选择其中一项作为自己的专业,熟悉掌握这一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相应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三)以职业训练为重心设置岗位实践课程
依据职业生计教育理念中的职业训练阶段,学校设置岗位训练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开设“校内外圆融岗”,让学生进行岗位实践锻炼。

这类课程根据好家人、好助手、好公民三类学生的不同培养目标,在校内外设置多元化支持性的岗位,即“好家人圆融岗”“好助手圆融岗”“好公民圆融岗”,前两类岗位以校内的安置为主,后一类岗位主要安置在校外。

三、根据障碍特征,实施支持教学模式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培智学校学生思维直观形象、语言发展迟缓,因而培智学校教学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一)通识课程实施结构化集体教学
在通识基础课方面,学校职高阶段采用结构化教学方式和策略。

结构化的教学实施举措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个别化设置、教学流程的程序化提示、教学策略的视觉化支持和教学评价的过程化记录四大方面。

学校职高阶段的通识课程通过利用培智学校学生的视知觉优势,采用视觉清晰、视觉重整、有规律的工作惯性及视觉指令等方法,促使培智学校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率的学习。

(二)专业课程实施分流式走班教学
在烹饪面点、工艺制作、客房服务3门专
业课中,学校实施分流式走班教学,以确保每
个学生在适应的岗位上得到更充足的教育训
练。

分流式走班教学由教师根据学生能力差异
或兴趣对其进行重新编班,再根据学生能力层
次选择不同的教材及内容进行教学,并从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管理等
方面进行整体架构的动态管理。

(三)岗位实践课程实施个别化训练
校内外的圆融岗位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
源,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位实践课程实行个别化训练,采取的方式包括
职场演练指导、一对一帮扶、师徒结对等。

个别
化训练分为岗前培训与岗后指导。

岗前培训即
在学生上岗之前,教师利用演练指导帮助学生
应对突发模拟事件,提高应变能力,同时尽量
做到一对一帮扶,最后师徒结对。

岗后培训于
学生上岗之后开始实施,巡回指导教师及时发
现问题,并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实
现对学生的有效评价、及时指导。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逐步构建出
培智职高教育多元支持模式。

从评估阶段确定
学生取向和培养目标,到多元课程的展开,再
到支持性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社会、家庭
的多方合力。

同时学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
伍已初现规模,职高教师考取了相应的厨师上
岗证、客房服务证等技能资格证书。

面对培智
职业教育阶段教材空白的现状,教师结合本区
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开发了特
色校本课程。

目前,学校的三届职高毕业生都
得到了适宜安置,走出了一批“好公民”“好助
手”“好家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特殊教
育学校,311200)
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