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趣话对联.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话对联》教学设计
兴国县红军子弟小学胡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感受对联的声韵美。
2、能区分上下联,进行简单的对联填写。
3、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对联中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学情分析:
《语壬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积累也更丰富了,在此基础上进行对联教学,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增加课外积累,拓宽知识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能根据对联的特点,学会初步的对对联。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走进对联
师:有一样东西,它是我国汉文化的一朵奇葩,是汉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至今外国人还不能学会,它就是一一板书:对联。
学生齐读。
师激情过渡:外国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会的,今天我们却要试着用一节课时间来了解它,你们有信心吗?(有)
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一起去感受对联蕴含的无穷乐趣吧一一(板书:趣话)。
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对联的“形"
师过渡:我国是一个诗词对联大国,读一读这句诗:(课件)
1、出示“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1)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首诗《绝句》,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吗?(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哪个词对哪个词?词性呢?还有两个特别的字:翠、青:形容词。
(课件出示)一起读。
2、过渡:这样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就照着这种方式写对联。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到过对联吗?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对联知识?(春联、喜联、丧联、贺寿联、挽联、书斋厅堂的厅堂联、风景名胜的楹联)
3、展示收集的对联。
4、同学们收集的对联真是琳琅满目啊!你对对联又了解多少呢?(课件)
一起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5、老师课前搜集了几副对联,跟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出示第一
幅:(课件)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1)生读,应该怎样读呢?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
生生轮读、齐读。
暗示:这样对着读,感觉真有意思。
看这幅对联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幅一一春联。
(2 ) 晓历史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这幅对联,它可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对联。
它是由1100多年前一个叫孟昶的君王所创作的。
咱们赶快把这幅世界上最早的对联再读一遍,记下来。
生齐读。
三、理清对联的特点。
1.对联在咱们祖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家喻户晓。
A、(课件)课件出示: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这是云南昆山上的一幅对联:
(1)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词性是怎么相对的?
(2)短短的八个字,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有说有笑的画面。
再美美地读。
B、美味招来云外客佳肴引出洞中仙
(1)这幅对联可用在什么地方?上下联是怎么相对应的呢?
(2)云外客,洞中仙都引过来了,多奇妙的想象呀,读。
C、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用在什么地方?上下联是怎么相对的?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2)大声读,送给天下高寿的老人。
2.总结特点。
从这三幅对联里,你能发现对联里有哪些特点呢?
A、字数相等。
、你真了不方,发现了对联最大的特点。
也就是说一幅对联中一边是5个字,另一边也必须——5个字;7个字对——7个字;H个字对——11个字;100个字对——100个字;900个字对——900个字。
师问:有没有这么长的对联?(生疑惑:没有)
师介绍:世上最长的对联是32628个字,是2012年贵州一位叫童伟的人花了16年时间所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
B、词性相对。
看对联:听对看;书山对学海;风声雨声读书声对家事国事天下事;名词对一一名词;动词对一一动词;形容词对一一形容词;数量词对一一数量词。
总之都得一一对应。
C、上平下仄
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
对联分为上下联,上联一般贴在右边, 下联一般贴在左边。
那你们知道我们该怎样区分上下联吗?老师有个小秘诀,你们想知道吗?其实很简单一一就看对联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第三声和第四声(课件点击对联最后一个字), 也叫"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情况是第一声或第二声(课件点击对联),也
叫“平"声,我们把这一特点叫“上仄下平"(板书)对联只有做到平仄相谐,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
让我们把这三幅对联读一读,感受一下它们的平仄相谐吧。
3.为了更进一步感受对联的内容,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声律启蒙》, 出示《声律启蒙》。
(课件)拍手读,相对的两个词可以是什么关系?(板书:内容相关)
四、走进对联的“趣”。
1、你们的聪明机智让我想起一个人,铁齿铜牙一一纪晓岚。
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年,纪晓岚陪同皇帝外出游玩,在休息的时候,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于是出了一句上联。
(课件)
2、表扬:你真是纪晓岚的知音。
你得到了纪晓岚的真传。
思维敏捷、伶牙俐齿。
3、对对联:纪晓岚的对联都能对了,那我的呢?(课件)
(1)雨——()绿叶——()蜂酿蜜——()【真棒,不但词性相对,还写出了意境】【心有灵犀一点通】
(2)我们可以怎样使我们的对联更丰富呢?
出示:下河捕鱼---- 两小桶--------
聪明哥哥舞真剑学本领(读)谁来总结总结,这么长的对联该怎么对?
五、超级闯关。
1.过渡:有了刚刚学到的知识,你们已经具备闯关的条件了。
一起进入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课件)
2.一关:评改对联
上联:田野里铁牛往返耕地
下联:(宽阔的马路上汽车来来回回运输粮食)
上联:喜居宝地千年旺
下联:(福气照进人们的家门,万事兴隆)
3.第二关:补充对联
你能运用《悯农》这首诗中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
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上联:充饥不必画饼下联:止渴何须(望梅)
4.第三关:对对联或自写对联
(1)出示上联:能文能武能创造、水中荷叶鲤鱼伞、逢中秋家家吃月饼。
(2)学生自由对对联。
(3)展示。
六、老师总结:
同学们真厉害呀,一节课时间,咱们不仅了解了对联,还初步学会了对对联。
但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对联,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咱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
在此老师也要送同学们一幅对联(课
件):书山有路志可攀学海无涯勤可渡
师生共读。
愿同学们今后能遨游书海,用你的勤奋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志向。
板书设计:趣话对联
词性相对字数相等
上仄下平内容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