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犯罪心理学理论之:精神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对周围环境力量

最初体验
幻想的无意识自慰机制及起源
男性未婚,江西人,初中文化, 1974-11-6出生; 抢劫杀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已服刑8年5个月,余刑11年 该犯系“三无”犯(无家人朋友接见、汇款和信件)。
“我”经过一系列策划,把“自己”关进监狱(“我”这个人很讲义气,开 公司。但是手下一个得力助手出卖了“我”,本来有很多人会帮助“我”,但 “我”还是策划去了监狱,三年)。好好的一个人消失了,别人都不知道,和外 界断绝了联系,只和一个做记者的最好的朋友说了,叫他来看“我”。结果这个 记者朋友让他的一个异性朋友来了。这个监狱里的人抽烟很厉害,于是这个女的 就带了万宝路烟来看“我”。
个案分析二
• • • •
一、开始犯罪的动机 二、犯罪的终止及其原因 三、导火索(小事件对个体的影响) 四、内心的自我否定、孤独、自卑和绝望(痛 苦) • 五、连续的抢劫、最终杀人
个案分析一
第一部分
J的2次越界:杀人、侮辱尸体
• 男,19岁,汉族,初中。2001年10月J和Z(女)认识并开始恋爱, 遭到Z母亲反对。2002年6月7日,J到某地给Z过生日。 • 6月8日下午,Z提出要回父母处,两人争吵,Z说以后再也不要联 系了。J萌生了“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的念头。J将Z杀死。 • 6月9日晚上,J又在房间内与被害人Z的尸体发生性关系。
孙悟空
艾希霍恩
3、潜伏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3.1破裂家庭、不和谐家庭的作用。儿童受到冷酷无情对待, 不得不忍受严厉的惩罚和粗暴的对待,他们的爱得不到满足, 往往离家出走。 3.2对犯罪父母的认同。 3.3在童年早期失去母亲。使得儿童经常变化寄养家庭,由不 同的替代母亲或者父亲抚养,儿童难以对替代父母产生认同, 也就难以发展出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4儿童对父母一方的依恋而产生固着现象。儿童对父母的依 恋爱慕不能发展成为有性爱性质的、不能解脱的固定关系, 负责影响儿童在青春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3.5家庭对儿童过分宠爱。 3.6家庭教育不一致。过于严厉、宠爱的交替使用。 3.7情感回归。创伤性的经历,心理倒退,象儿童那样处理问 题,不负责任、不考虑行动的后果。

这个女子来监狱看“我”,走的时候说了句话:杀心不足,六根不尽,成不 了大事,做人善。“我”很纳闷,这个不认识我的人怎么知道?
进监狱以后,各方面的人物都可以打通,和外国人联系,把钱转移到美国。 在香港,就有了很大的公司,一下子就发达了。罩着很多人,把那些阻碍自己的 人干掉。这个记者朋友知道自己太多,很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我” 也很了解他。在一次喝酒时,这个记者朋友说“我”是一个杀人魔王,没有亲情。 于是“我”就把他软禁,但不想杀他,关在地道里,别人也找不到。“我”让仆 人住在一个大的房间里照顾他(给仆人烟酒钱,就像在公司一样的待遇),并告 诉他,如果不尽职,就把你全家人都杀掉。“我”不想让这个朋友死掉,饿死。
• 同月10日,J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判决:死缓。
关键词:情绪(痛苦、绝望)
一、杀人
1动力:情绪(愤怒)之力!
3月孩子流产未告知(反对清晰、具体化-感、力量)-绝望-念头和起源 痛苦(分离、文化耻感下的压抑、隐私) 时间T 被“欺骗”(出) + (父母被伤害) ——》愤怒、占有—报复! 自卑(自尊)与愤怒! 导火索-意外(新手、情绪-恐惧愤怒下的不知所措!)
然后和军区的干部买卖军火,去一个小岛上建立了一个区域,造了一个地下 军工厂,并把一个军区的领导打通,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并告诉这个记者朋友: “我”要成为一个大人物,谁挡道就杀谁。
后来,差不多快成功时,这个朋友逃了出来。平时他是一个杀 鸡都害怕的人,怎么一下子从我设计得这么好的地方跑出来?好像 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没有什么大志的很弱 小的人,外界让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现在却全部改变了,好像有 一个很大的希望,原来很怕“我”现在不怕“我”,看见“我”就 开枪用刀,原来是猫现在是老虎,很厉害。“我”就逃到小岛上去, 他就一个人,一个晚上把“我”所有的地方炸了,“我”也被他抓 牢了。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能有今天全部是你送我 的。”我今天来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把你关到你自己设计的地 方。“我”自己的地方都成了他的,他取代了“我”的位置。 他这样一个性格像绵羊的人变成这样,是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一 下子非要受到什么刺激,把你这个神经一下子刺激起来,才会有很 大的变化?有些事情很不好说,你原先看不出来,不去激励他的话 也就没有这种能力。是不是也要激励一下自己?希望自己能够调犯 去大西北,去恶劣的地方,是不是也能把自己也唤醒一下?这里生 活习惯了,很了解,想去那边,看看能不能激发一下自己。
精神分析和犯罪
导致犯罪的心理原因:深刻的自卑
身体缺陷 低劣的社会经济条件 错误的教育(对孩子冷酷、过度娇惯)
补偿(适度、符合社会要求;否)
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他的一生中的唯一的 机会,他们及其渴望用这样的行动来支撑他们的 自尊!
阿德勒
为了引起关注 割破自己的手指!
1、超我没有得到发展,不能控制自我 2、潜伏性(latent delinquency)的青少年犯罪的人格 特点:以冲动性方式寻找需要的即刻满足;认为满足 自我的需要比满足他人的需要更为重要;只管满足其 本能的需要,而不管满足需要的手段的社会性质,不 分对错。
犯罪的实时情绪(儿化、幼稚、比赛) 情绪的相互作用-杀人、强奸、尸体的亲情)
昏迷后继续下手? 隐藏更深的是:绝望
2犯罪者的人格因素(困境与人格) 3被害者的被害性(提出回去的态度语气) 4自我认识(自我计算机) 5人际关系-关键词
第二部分:侮辱尸体
1欲望(生理与心理) 2情绪 3酒精 4环境-宾馆(重要或不重要?)(公安周日休息) 5自我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