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3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历年真题含答案
1.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这位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B
【解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B正确;屠呦呦是我国医学家,因发明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A排除;邓稼先、钱学森是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著名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CD排除。
故选B。
2.以前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现在是需要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时代。
促成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A.开辟新航路
B.文艺复兴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反映了反对神权至上,不作神的附属物,而要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
故B项正确。
3.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世界”的观念确立,开始于
A.地圆说的流行
B.人文主义的兴起
C.新航路的开辟
D.神学观念的形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推动了世界之间的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体,“世界”的观念确立,故C项正确。
AB是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排除。
神学观念的形成和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C。
4.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庄园的兴起
C.市镇的兴起
D.大学的兴起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为此,日本进行了哪次著名改革?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美国入侵日本,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为了变法图强、富国强兵,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倡导向西方学习,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故D符合题意;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进行的改革,故A不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1861年改革属于俄国的改革,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6.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
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
A.原因
B.条件
C.经过
D.影响
【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从长远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衰落的更基本原因是达•伽马1498年在印度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的经济打击”可知,这是从一个侧面阐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大西洋沿岸,这是意大利衰落的原因之一。
故选D。
7.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A.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天堑变通途”,故B符合题意。
SHZY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SHZY制度建立,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建设SHZY成就辉煌是1956年到1966年,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其中领土最大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迈锡尼
【答案】B
【解析】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各地陆续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
其中
以雅典和斯巴达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迥然不同。
其中领土最大的
是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社会俨如大军营,雅典则以民主政治而彪炳史册。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9.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
下列表述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A.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促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B.中国特色SHZY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C.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
【答案】D
【解析】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属
10. 1942年7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
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1942年7月”“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性的战役……到1943年2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B符合题意;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的是莫斯科保卫战,A排除;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是意大利投降,C排除;使德军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的是中途岛海战,D排除。
故选B。
11.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
这里恩格斯强调的是
A.工人阶级必须组织起来
B.用暴力TF资产阶级统治的
C.需要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D.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人运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共产党宣言》……对于确立科学SHZY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运动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
科学SHZY的指导。
D正确;材料中没有
12.牛顿的理论无处不在,爱因斯坦让你定位更加精确,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下列选项中属于牛顿的理论是
A.进化论
B.相对论
C.万有引力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主要成就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
在天文学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微积分,在力学上
创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因
此属于牛顿的理论是万有引力定律,C项符合题意;A项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有关,排除;B项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排除;D项与英国科学家焦耳有关,排除。
故选C。
13.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
其中领土最大的是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迈锡尼
【答案】B
【解析】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各地陆续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城邦。
其中
以雅典和斯巴达最具代表性,他们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迥然不同。
其中领土最大的
是斯巴达,崇尚武力,整个社会俨如大军营,雅典则以民主政治而彪炳史册。
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
故选B。
14.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
”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
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答案】C
【解析】考查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1883年、伦敦、肺结核大量发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大量使用,促进了煤炭的大量开采,造成了空气污染,导致肺结核大量发生。
故C符合题意;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错误,排除A;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
故选C。
15.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
这一机构是
A.市舶司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驻藏大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这一机构加以管理,A符合题意;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是元朝设立管辖西藏和的机构,BC 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管辖西藏的机构,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市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
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
A.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人
B.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
C.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
D.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专卖和中央铸币有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A正确;成为大一统思想的精神支柱的是儒家思想,B错误;保障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稳定的重点是社会安定,与题意不符,C错误;防止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是经济大一统措施的间接结果,不是直接影响。
D错误。
综上故选A。
17.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
由材料“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可知西安碑林博物
馆中石碑上的这段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历史。
所以该内容称颂的
皇帝是秦始皇。
18. 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
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
讯联络。
其主要技术来源于
A.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开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电力成为新的能
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在各国发明家的努力下,发
电机、电动机、电话、电报等纷纷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题干“1866年,人们铺设了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
建立了东半球与美洲之间直接的通讯联络”正是
反映的有线信息的传播,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
半期,
19.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
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A.无为而治
B.仁
C.仁政
D.兼爱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仁”
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A项符合题意;“仁政”是孟子的主张,C项不符合题意;
20.王羲之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在他的名作中被号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A.《女史箴图》
B.《兰亭集序》
C.《水经注》
D.《洛神赋图》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品
是《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故B符合题意;《女史箴图》和《洛神
赋图》是顾恺之的作品,《水经注》是郦道元的作品。
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下列属于中医药著作的是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黄帝内经》
D.《农政全书》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著作《黄帝内经》。
包括《素问》与《灵枢》两部分,各9卷,162篇,约14万字。
它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而是战
国至秦汉医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排除;B项是明代手工业和农业方面的著作,排除;D项是明代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
故选C。
22.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司制
D.行省制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
在地方设立行中书,在全国设立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D正确;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推行分封制。
A排除;秦朝为加强中央统治,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B排除;宋代为了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设立“三司”管财政。
C排除;故选D。
23.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
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近代出现的报纸有《申报》,近代创办的出版机构有商务印书馆,近代创办的新式学堂有京师大学堂。
而中
国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废除科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
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
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
所以滨州杜氏家族一门
十二进士属于科举制的范畴,不属于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变化,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是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变化,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24.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侦查发现敌人后,仅用三四个小时就完成了整
个舰队的集合、出航,这是以往依靠桅杆上悬挂的信号旗传递信息无法实现的。
这--
变化主要得益于使用了()
A.移动电话
B.无线电报
C.电子计算机
D.互联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
1905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05年处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的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远距离传输,B符合题意。
ACD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时间与题干不符。
故选:B。
25.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列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顿——现代科学之父——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探索者——《天演论》
C.鲁迅——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狂人日记》
D.贝多芬——“乐圣”——《命运交响曲》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出版了他的《物种起源》一书,
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TF了神
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所以组合中不正确的项是B,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组合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6.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中,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置西域都护
C.设立军机处
D.设立“三司”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措施是颁布“推恩
令” ,分割王国的封地,从而削弱王国的势力,使王国无力同中央对抗,A正确;汉
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B排除;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
机处,君主专制强化并达到顶峰,C排除;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在地方废除行省。
设立“三司”,D排除。
故选A。
27.古希腊哪个城邦既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又是民主政治的起源地?
A.古巴比伦
B.雅典
C.罗马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希腊半岛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希腊最重要的城邦
之一,雅典经过梭伦改革,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故B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罗马、亚历山大帝国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8.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因为
A.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
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大河流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故D符合
题意;适宜航行、交通便利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
除A;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不属于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遗址都在大河流域的原因,排除C。
故选D。
29.世界三大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下列与“1世纪”“YESu”“巴勒斯坦地区”这些关联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YESu在巴勒斯坦地区创立了基督教,C符合题意;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7世纪,AB不符合题意;D是干扰项。
故选C。
30.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通义》……突破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画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
……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
”造成“突破”的直接原因是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B符合题意;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