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源远流长——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作者:李建能樊娟巧梁泽樟
来源:《广东园林》 2014年第3期
李建能 1 樊娟巧 2 梁泽樟 3
(1.佛山市顺德区大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2.佛山市顺德区大地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3. 广州市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文章概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包括山水比德,道法自然,风水学、诗
情画意、涵蕴意境等方面的美学观念。
中国古典园林中水体的形态包括湖、池、沼、溪、涧、
泉等。
理水的艺术手法包括对水形、水色、水声以及理水布局、动静结合等方面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园林理水;理水思想;艺术手法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3-0025-04
收稿日期:2014-05-22
修回日期:2014-06-13
中国古典园林发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至今仍需传承发展,它同居住文化密切结合,以“庭+院”为基本景观单元,多借引周边景观环境,以小规模人群步行、静态观赏为主的风景园林。
它是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
形态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按园林的权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但不管是
哪一类园林,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元素都是山、水、植物和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讲
求“师法自然”,但这并不是简单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加工、裁剪,创
造出一个概括精炼的、典型化的自然,达到《园冶》中所说的“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最高境界。
“理水”一说,原指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处理。
理水艺术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中的水体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泉涧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必须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再小也应形似回肠,状如游龙,疏水若无尽为妙 [1]。
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审美思想
1.1 传统思想对园林理水的影响
1.1.1儒释道对园林理水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体物、比兴,以物比德。
不争名利、与人为善、正直无私是对水的品德的最好诠释。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寓意川流
不息,象征着生机,表现了生命的永恒,喻示强大的生命力。
老子曰: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意思是有道德的人, 就像水那样 , 总是滋润着万物, 顺其自然而不与人争。
中国古典园林中,许多建筑临水而建,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好像从建筑下方流出 , 显得含蓄深幽。
这些艺术手法, 暗含着水谦和处下的品德 , 甘于作建筑等物的陪衬 [2]。
这是水之德用于园林
的例子。
道家认为一切行为、理念都应该尊重自然,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池三山”模式就是这种精神的反映。
寺观园林中的理水更能体现道家精神、佛家精神与水的融糅。
西湖十景中的“雷峰夕
照”“南屏晚钟”和“三潭印月”亦与佛教文化有关。
1.1.2风水学对园林理水的影响风水,
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风水学认为:“吉地不可无水”,中国古典园林是无水不成园,园林理水受风水学的影响,园林中堆山掇石、挖池引水以增景色
的手法,亦可以说是从风水学理论的“补风水”“培风脉”变化而来的。
此外,风水学认为:“水法之妙,不外乎形势……凡水,来之要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3],说明水流应看不见水流出的源头、流去的出口,其理水理念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藏头露尾的理水
原则。
1.2 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讲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4],在尊重大自然的基础上,运用工程手段和艺术手法进行加工,因地制宜,低则挖池,高则堆山筑亭。
园林中的水景模仿了大自然
中的江、河、湖、溪、瀑、泉等自然形态,如北宋艮岳中的水系、承德避暑山庄的湖泊景区、
北齐仙都苑中的“四海”均是模拟自然水体的典范。
建造古典园林时常有“一勺则江湖万里”
的说法,这种小中见大的象征手法可以将大自然微缩于“壶中天地”。
1.3 曲径通幽,讲求含蓄
中国的诗词中常用“言有尽而意无穷”来表达隽永之情,在古典园林中同样如此,用“千
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形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含蓄多表现
为景致的藏和露,景藏则深,露则浅,求藏以达到意境深邃的效果。
通过建筑物、树木、湖石
掩映水面,加上岸线的曲折变化以及水体的深浅变化,来增加情趣 [5] 。
陈从周先生说过:“水不在深,妙在曲折”。
园林用水,贵在曲折。
通过蜿蜒的水形,营造
源远流长的意境。
水的“曲”能够增加空间层次,让游人视线有多样的变化,使空间组织更加
丰富,加上建筑和植物的点缀,营造出不同的景观形态,水似尽不尽,而意无穷,给人“欲隐
还露”的感觉,引发无穷的想象。
1.4 诗情画意,涵蕴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多数由文人士大夫参与建造而成。
这些园林创作者运用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作品,使园林的各个方面表现出诗画的情趣。
在物质空间的营造上讲究
“入画”,在精神空间的表现上追求“诗意”[6],这就是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是在园林中把诗人的某些名句诗篇思想意境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使用景名、匾额、楹联等对景园作直接的点题。
二是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类似文学艺
术的构造 [1]。
造园师不仅要在物质空间上对自然界中水的形态进行模仿、提炼、加工 ,艺术性地再现到
园林之中,还要在人的心理层面上建构局促的园林空间与恢弘大气的自然山水之间的联系,使“人们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达到理想美的境界”[7]。
这就是园林艺术中所追求的意境了。
苏州沧浪亭的名字取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表达了园
主超然世俗名利之外 ,钟情自然的清高意趣。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处理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是用写意的手法再现、概括、提炼大自然中的水体形态,如湖、池、沼、河、溪、涧、潭、瀑、泉等。
自然界各种水体的形式和特征,为园林理水艺术的创作
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2.1 水形、水色、水声
水无常形,其形在岸,水面的形态取决于水边建筑、山石、堤岸的处理。
自然界的水,形
态多样,郭溪对水的特性描述如下:“水,活物也。
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四环,
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欲扶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
而生辉,此谓水之活体也”[8] 。
这段话将水形描述得惟妙惟肖,充分说明了通过对地形、水口、堤岸的处理,可以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水体景观。
“色中求色 ,不如无色中求色。
色本非白,而色生白,池水无色,而色最丰” [9]。
水本身
是没有颜色的,但是在周围景物的光影效果之下,水体产生了丰富的颜色。
“疏影横斜水清浅”说的就是水中倒影成景;“秋水共长天一色”描述的是光影下的水景和天空及周围的景物融为
一体。
透明的水中可以看到游鱼、植物,以及水下的石、泥,仿佛一幅立体画,在阳光、微风下,水面还会出现波光粼粼的景象。
水的流动、跌落、与岸石的撞击以及水花的飞溅均会产生美妙的声音。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利用水体营造声景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一大特色。
通过水声景的营造,使人联
想到自然界中涓涓的细流、澎湃的清泉、奔腾的江河,又时见余波激石、旋洑微沤……[10] 无锡寄畅园中的“八音涧”利用地势的回环曲折,高差跌落,水流在其间形态多样,声音时而轻盈,时而婉转,时而又汹涌,仿佛一组美妙的乐曲。
此外,“留得残荷听雨声”“雨打芭蕉(Musa basjoo)”“卧石听泉”都是水声带来的意境和情趣。
2.2 动静结合
水景的类型可以分为静态水景与动态水景。
规则式静态水景,如方形(北海静心斋)、长
形(南京煦园),自然式静态水景如网师园(图1)、寄畅园、拙政园(图2),动态水景如溪流、瀑布、泉等 [8]。
中国传统理水以静水为主,静态的水景可营造出静寂深远的意境,给人
平静、凝重的感觉。
静水,给人柔美、安详、温和之感;动水,显示力量,令人欢悦、激动、
精神焕发。
动静二字,本相对而言,“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
静之物,动亦存焉。
止水静,游鱼动;水面似静,涟漪自动。
静动交织,自成佳趣”。
故以静观动,以动观静,则
水景频出 [9]。
2.3 理水布局
中国园林理水整体布局的特点如下 :
2.3.1 对称的构图原则中国园林从总体布局到细部设计都尽量避免对称形式,整体布局采用拟对称的形式,讲求均衡,在构图上有意将景物的重点集中在一侧,另一侧留出较大的空间,如山水画构图的留白一样。
画面的“不完整”可以让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3.2 以水池为中心展开布局这是中国园林整体布局的显著特点。
建筑和植物围绕在水池的四周,或者通过水系将全园联系起来,成一个整体。
2.3.3 扩大视觉空间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
即为上文中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讲求曲折含蓄,使得水脉源流或藏或露,不让人一览无遗。
漫步水际,水回路转,步
移景异,不断展开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水体虽小却使人产生幽深迷离的无限之感 [11]。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从布局上大体可分为集中和分散两种布局手法 [4]。
一般集中式布局手法是指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分列四周,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和内聚的格局。
“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就是通过大面积的水景来表现的,绝大多数水池的形状均采用自由曲折的
不规则形式,也有个别的皇家园林中的园中园采用规则式的布局,而且通常面积不大。
分散式理水布局的特点是水面被分割成许多个相互连通的小水面 ,这样可使人产生水景源
远流长、不可穷尽的感觉。
水面可用堤、岛、汀以及池岸进行分割,成为大大小小水体。
这些
水体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每个单体又各自形成内聚的中心。
亭台楼阁或山石花草因势
利导与水体配置形成相对独立的景观空间环境,相互之间用狭长的溪流连接,可营造水陆潆洄、岛屿间列和小桥飞跨的水乡气氛。
2.4 水的来去
《园冶·相地》中说道:“立基先究源头 ,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从此处可以看出理
水艺术中源头和去向的重要性。
园林大多选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理水之初,最重要的便是
寻找和确定水源,以活水为佳。
通常引水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园外地表水,二是在园内
开凿井而引用井水。
在水源的处理方式上,中国造园家注重将“源流”与园林引水水口设计结
合起来,水源通常隐藏在幽闭之处,并架设桥梁加强空间的深远感,形成“源流脉脉”的意境[12]。
3 结论与讨论
中国园林有着“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
化内涵是在中国古代造园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的,反映出了
中国人对理想的生活环境以及精神家园的追求,在当今园林的建造中应当继承和发扬这种理水
艺术。
但是现在很多园林理水设计一味地崇洋媚外,照搬照抄西方设计。
实际上,中国传统
园林蕴含着许多极具现代性的理念和理论,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同时,中国传统理水有
着符合中国自身审美特点的独特气质。
从传统理水理论中吸收养分,继承传统理水的形态、风
格和艺术手法,合理巧妙地运用工艺和材料,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不乏民族特色的现代
水体景观才是现代水景设计的正确之路。
(注:图 1、2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3-14.
[2]梁明捷.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高友谦.中国风水[M].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2:82-83.
[4]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李黄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艺术及其应用研究 [D].河南大学,2013.
[6]朱均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7]霍锐.中国传统自然式园林与西方传统规则式园林理水的比较研究 [D].北京林业大学,2011.
[8]唐学山.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9]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人学出版社,2007:20-27.
[10]任树强,徐雷,曹震宇.“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现代意义 [J].华中建筑,2011(4):126-129.
[11] 吴汕.中国园林理水风格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
[12] 陈蜜,刘喜强.简论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 [J].浙江建筑,1999,96(6):1-3.
作者简介:
李建能(1974-),男,广东顺德人园林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和养护管理E-mail:9936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