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新课标通用)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第二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备考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0.1 g,所以记录数据时只能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1)选择容量瓶的规格时应该与所配溶液体积相等或稍大, 如本题中应该选择500 mL容量瓶。 容量瓶的规格 (2)回答补充仪器的问题时应该注明容量瓶的规格,如需 500 mL容量瓶时应该回答“500 mL容量瓶”,不能只回答 “容量瓶”。
洗涤烧杯 移液时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入容量瓶 2~3次 中,否则会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1.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
(1)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之间列比例
aA(g)+bB(g)===cC(g)+dD(g)
质量比
aMA ∶bMB∶cMC ∶dMD
物质的量比 a ∶ b ∶ c ∶ d
体积比
a∶b ∶ c∶d
由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列比例,求解。
(2)据化学方程式推导出来的差量(Δn、Δm、ΔV)等可以和参
例 (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0.80 g CuSO4·5H2O样品受热脱 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确定200 ℃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2)取270 ℃所得样品,于570 ℃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 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把该 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 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2012·高考广东卷 11TC)1 L 1 mol·L-1 NaHCO3 溶液中含 有 0.1NA 个 HCO- 3 。( × ) 2.(2012·高考四川卷 7TC)50 mL 18.4 mol·L-1 浓硫酸与足量 铜微热反应,生成 SO2 分子的数目为 0.46NA。( × ) 3.(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 7TC)欲配制 1.00 L 1.00 mol·L-1 的 NaCl 溶液,可将 58.5 g NaCl 溶于 1.00 L 水中。( × )
影响因素
m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 - 增大 - - - -
V - - - - - - 增大 增大 - 减小 减小 - -
对c/mol·L-1 的影响结果
偏低
偏高 不变
特 别 提 醒 : (1) 定 容 、 摇 匀 后 液 面 下 降 也 不 要 继 续 滴 加 蒸 馏 水,否则结果会偏低。 (2)配制时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因此容量瓶不必是干燥的, 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结果。 (3)定容时俯视、仰视对结果的影响是最容易判断错误的,务 必确保按眼睛视线→刻度线→凹液面最低点的次序,做到“ 三点一线”: ①仰视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 ②俯视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2.在解答有关溶液配制定容及读数问题时应注意答题要领: (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 线相切。
【知识拓展】 1.溶液配制过程中有“四个数据”在高考中经常考查。
数据
要求或解释
实验室中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而托盘天平只能称准 药品的质量
液面离容量瓶 定容时,当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应该改 颈刻度线下 用胶头滴管滴加,否则容易导致液体体积超过刻度线,导 1~2 cm 致溶液浓度偏低。
即时应用
3.(2013·佛山高三质检)配制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 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 解、定容 B.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解析:选D。称取的药品不能直接加入容量瓶中,应先溶解, 再 转 移 , A 错 ; 配 制 溶 液 的 体 积 为 100 mL 而 不 是 溶 剂 100 mL,B错;转移Na2CO3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C错。
4.溶液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在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总量不变,如 稀释前后:c1·V1=c2·V2;混合前后:c1·V1+c2·V2=c混·V混, 据此可进行相关计算。
特别提醒:1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的大小无关。如 从 100 mL 1 mol·L-1 的 NaCl 溶液中取出 10 mL 溶液,其物 质的量浓度仍为 1 mol·L-1。2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 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3溶液稀释或混合时,溶 液的体积一般不可直接相加,而应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求 算。,4在应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溶质的质量、 物质的量守恒及溶液的电荷守恒。如含 K+、Na+、SO24-的溶 液中存在关系 cK++cNa+=2c SO24-。
A.294.7 L
B.378.0 L
C.2 240.0 L
D.1 120.0 L
解析:选 A。0.005 mol H2SO4 与 0.01 mol NH3 恰好生成
(NH4)2SO4,则该氨水的浓度为 10 mol/L。设 1 L 水中需要溶
解标准状况下的氨气的体积为 V L,
1 000V

10= 1
4.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 NaCl溶液480 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 0.1 g)、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 量的几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图中 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1.基本公式 n=mM=c·V(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m 为溶质的质量,M 为溶 质的摩尔质量,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V 为溶液的体积)。 2.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溶质的物质
的量n=22.4
V气体 L·mol-
1
溶液的体积V=
m=m气体+m水
ρ
ρ
c=Vn。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 溶液与Cu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 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 =________mol·L-1(Ksp[Cu(OH)2]=2.2×10-20)。若在0.1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 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__________mol·L-1。
第二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考纲展示]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本节目录



真知



题能



集演



训练



把高



脉分



高跨



考栏
教材回顾夯实双基
构建双基
cB=nVB
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 重新
室温
不用
相平
下方 平视
体验高考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称量时间过长
NaOH放在滤纸上称量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定容时仰视读数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定容时俯视读数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思考感悟 (1)1 mol NaOH固体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 量浓度是1 mol/L吗? (2)若配制950 mL 1 mol·L-1的CuSO4溶液,需要CuSO4固体的 质量是多少? 【提示】 (1)不是,因为溶液体积不是1 L。(2)160 g。
考点串讲深度剖析
考点1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答案:(1)500 mL 容量瓶 胶头滴管 (2)14.6
3① ②左盘 (4)搅拌,加速溶解 (5)玻璃棒 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7)偏低
学科规律方法提升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化学计算的实质是借助化学知识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 数量关系,然后运算求解。在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过 程中,若根据已知条件找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 关系,可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技巧化。
(1)基本公式:
c=1
000ρ·w M (c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mol·L-1,ρ

溶液密度,单位 g·cm-3,w 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 为溶质的
摩尔质量,单位 g·mol-1)。
(2)公式的推导:(按溶液体积为 V L 推导)
c=Vn=1
000Mρ××VV×w=1
000ρw或 M
w=mm溶溶质液=VV××1c×00M0ρ=1 c0M00ρ。
SO
2- 4





n(H2SO4)

n(SO42-
)

17.4-3 96
mol = 0.15
mol,故 c(H2SO4)=0.01.51mLol=1.5 mol·L-1,B 对。
2.1 mL密度为0.93 g·cm-3的氨水恰好中和0.005 mol H2SO4生 成(NH4)2SO4,若要配制上述浓度的氨水,在1 L水中需要溶解 标准状况下的氨气( )
22.4 ,解得 000+2127.V4
V≈294.7。
0.93
考点2
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过程中的 误差分析
1.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在使用前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 具体操作如下:
(2)检查合格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 (3)四个“不能” ①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②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 ③容量瓶的容积是在瓶身所标温度下确定的,因而不能将过 冷或过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④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即不能配制任意体积 的溶液。 2.误差分析 (1)分析依据:c=Vn=MmV,其中变量为 m、V; (2)分析实例:结合实验操作判断是“m”还是“V”引起的误差, 以配制 NaOH 溶液为例,具体分析如下: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 “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洗涤烧杯2~ 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摇匀。 (7)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 情况如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配制480 mL 0.50 mol/L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 容量瓶。m(NaCl)=0.50 mol/L×0.5 L×58.5 g·mo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 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 (或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 签。定容时仰视液面会造成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低。
与反应的各物质的物理量列比例。例如:
2CO 2 mol

点燃
O2 ===== 2CO2
Δn
32 g
2×22.4 L 1 mol
n(CO)
m(O2)ຫໍສະໝຸດ V(CO2)Δn2 mol = 32 g =2×22.4 L=1 mol。 nCO mO2 VCO2 Δn
2.计算的一般步骤 (1)正确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 (3)将相关物质(已知和未知物质)的量写在对应计量数下面。 (4)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
即时应用
1.(2013·江南十校联考)3 g镁铝合金与100 mL稀硫酸恰好完全
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 mol·L-1
B.1.5 mol·L-1
C.2 mol·L-1
D.2.5 mol·L-1
解析:选 B。由镁铝合金到无水硫酸盐,固体增重的质量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