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他们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其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
本文将从诵读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方略。
一、诵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应包括经典文句、古诗文和经典故事等内容。
经典文句指的是那些结构简单、表达精炼、易于记忆的句子,如《论语》中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等;而古诗文则包括《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经典诗文,这些诗文既有优美的语言表达,又有思想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的内容;另外,经典故事也是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内容,如《三字经》、《百家姓》、《红楼梦》等。
二、诵读方法
1、读得准确
诵读经典应当准确无误,属声属调、属文属义,要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对于生僻字和选句中的生字生词,要逐字讲解。
同时,老师还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停顿、抑扬顿挫等读诵技巧。
2、感性体会
诵读经典不仅要讲求准确度,也需要感性理解和体会。
学生要通过诵读,深刻领会经典文句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注意发掘和表达自己的感情。
3、练习口头表达
诵读经典也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通过主题演讲、朗诵等形式,进行口头表达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
三、评价方式
1、语音语调
诵读经典首先要做到语音语调准确,如果出现发音不规范、语调不清晰的情况,就需要进行及时纠正。
2、感情表达
经典诵读中,学生要通过感性理解和感情表达来体现自己的语言魅力和语言鲜明性。
老师可以通过学生演讲或朗诵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感情表达。
3、文化内涵
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是语言的训练,也是传递文化的关键。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还要评价他们对于经典文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理解程度。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训练,还有利于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指导方略,培养学生对于国学经典的理解,使他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具文化内涵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