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业投资项目效益调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工业投资项目效益调研分析
2016/1/19 11:08:00 陕西统计局
西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把实现工业发展的新突破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进行部署;市政府报告中也提到“两块短板求突破”,短板之一就是工业。
工业要发展,项目要先行,投资是第一步。
为了解目前全市工业投资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工业投资对经济的贡献和影响,特进行此次调研分析。
一、西安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情况
(一)工业投资总量、速度、占比不断提高
1、投资总量快速增加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全市投资的重视及关注,全市工业投资迅猛发展起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的总量快速增长,由2010年的336.56亿元,到2014年已突破千亿大关。
图1.2010-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资总量
2、投资增速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市工业投资的增速不断加快,已远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其中,2013年和2014年工业投资的增速已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2倍多。
图2.2010年-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投资增速
3、投资占比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市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工业投资占比为13.3%,到2014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达20.7%。
图3.2010-2014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二)投资结构日趋均衡
1、按投资主体分
2011-2015年6月工业投资中,国有投资平均占43.4%,民间投资平均占37.2%,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平均占19.4%。
从发展趋势看,国有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占比在逐年下降,外商投资的占比快速上升(见图4)。
今年1-6月,外商投资首次超越民间投资,形成三种投资主体“三分天下”的格局,充分体现出“十二五”期间全市对外资项目招商引资的丰硕成果。
图4.2011-2015年6月工业投资主体发展变化情况
2、按投资类型分
2011-2014年期间,建安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0.3%,是工业投资的绝对主力,为建筑业市场和GDP需求做出了较大贡献;设备购置投资占比在经历了两年的下跌后,2014年强势上扬,反映出在集约化使用土地资源的背景下,更加注重技术含量更高的投资增长新思路;土地费用支出占工业投资的3%,对具体项目而言,土地费用支出大约占项目投资的10%左右。
图5.2011-2014年工业投资构成变化图
3、按投资行业分
分行业看,加工业和水气电行业投资占比相对较大且较稳定,水电气是涉及民生的投资,这方面投资保持稳定,说明全市仍在扩张期,发展潜力较大;航天、航空制造业和电气、电子、仪器制造业投资呈逐年上升趋势,反映出全市近几年发展重点和热点向这些行业聚集,这些行业也是西安产业特点所在;汽车行业和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反映出汽车和设备制造行业有效需求不足。
表1.2012-2014年工业投资中各行业投资占比情况
表1说明:为数据对比需要和分类更简明,将农副产品加工业、木制品加工、非金属这金属制品等统称为加工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统称为设备制造业。
(三)投资拉动效果明显
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
2010-2014年期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为23.3%,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7.6%,而同期GDP年均增速为14.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有力的拉动了全市GDP的增长,而工业投资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投高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之一。
二、西安市工业投资的成就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
(一)工业投资的成效
2010-2014年,全市工业投资已竣工投产项目累计1572个,截至2014年底已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生产企业的单位数为301个,占竣工投产项目的19.1%,占规上工业总数的26.0%,这301家企业2014年的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
这些投产的项目,主要分布在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占投产个数的48.8%),非金属矿制品业和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等行业。
如表2
(二)西安与副省级城市--成都、武汉的差距
尽管全市工业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副省级城市成都、武汉的差距仍然较大。
成都市在2009年工业投资已突破千亿大关,且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31.2%;武汉市在2011年工业投资也突破千亿大关,且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28.4%,而全市在2014年工业投资才突破千亿大,且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7%,比他们滞后3-5年,从总量和占比来看,全市工业投资明显逊色于他们,且工业投资效率也明显低于成都和武汉。
如表3
注:投资效果系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的指标,工业投资效果系数等于工业增加值增加额/当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从以上计算看出,三年来,工业投资效果系数成都最高,武汉次之,全市最低。
鉴于全市工业整体实力较弱和工业投资效益较低等现状,我们尝试通过此次调研,分析西安工业投资的后续成效和发展潜力,找出影响西安工业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构建项目评价模型,为进一步优化西安工业项目引进,提供参考意见。
三、西安市工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工业投资带动经济与社会效益增长
我们从5年来(2010-2014年)竣工投产的工业项目已进入规上工业企业的301家单位中,抽出2014年总产值前74家的工业企业,这74家企业2014年的总产值占全部投产的301家企业的86.0%,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通过样本计算得出下列关系:
1、工业投资与产值
平均1个单位工业投资带来的企业产值(指2014年产值,下同)是2.0227个单位,即100元工业投资能产生202.27元工业产值。
单位工业企业投资产生的产值区间是
(0.2030--7.5037)。
分行业看,水电气行业投资形成的产值能力最弱,汽车制造行业投资形成的产值能力最强。
2、工业投资与利润(指利润总额)
平均1个单位工业投资带来的企业利润是0.1397个单位,即100元工业投资能产生13.97元利润。
单位工业企业投资产生的利润区间是(0.0008--0.8191)。
从投资产生的利润看,外资企业、国有控股的高科技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资产回报率明显比其他企业高,基础设施领域、加工业的资产回报率相对较低。
3、工业投资与税收(指全部税收,含所得税)
平均1个单位工业投资产生的税收贡献是0.1033个单位,即100元工业投资能产生10.33元税收。
单位工业企业投资产生的税收区间是(0.0053--0.4053)。
分行业看,发展最为成熟的传统加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及食品加工业、服饰、皮毛、木材、石油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等,下同)每单位投资带来的纳税能力最强,受到政策支持较多的电气、电子、仪表制造业纳税能力最弱。
4、工业投资与就业
平均每亿元工业投资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40人,吸纳就业人数区间是(11--590)。
图6.每亿元投资吸纳的就业人数
分行业看,水电气生产行业每单位投资吸纳的就业人数不如其他行业;科技含量较高、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电气、电子、仪器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低于发展更为成熟的设备制造业和加工业。
5、工业投资与环境
平均每亿元工业投资消耗的综合能源量是755.1吨标准煤,企业每亿元投资能耗区间是(133.6--1855.3)。
从行业看,传统加工业的单位能耗最低,设备制造业的单位能耗次低;水电气生产行业的单位能耗最高,特别是电力生产行业,能耗水平非常高,金属加工业的单位能耗次高。
注:表中第1列小括号中的数字代表行业小类,后面列中小括号内的数据代表在行业中的排名。
以上表格是对74家抽样企业进行行业分类后得到的工业投资对经济和环境的贡献和影响。
一般来说,工业投资与工业总产值、吸纳就业人数和能源消耗量相关程度较高,与利润和税收之间的关系,由于存在主营业务外经营、非金融资产投资盈亏、补贴收入等情况,相关性不显著。
但利润和税收作为企业对自身发展的积累和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依然是评价投资项目效果和影响的重要指标。
四、调查结论及策略
(一)相关因素制约企业效益提升
结合上半年经济发展情况和趋势,在74家样本企业中,依然采取非随机的判断抽样方法,对全市50家近三年工业投资超过3亿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调研结果如下:
1、投资规模的影响
投资大的企业遇到的问题更多,主要原因是投资大的企业回收成本周期相对较长,长期对各类生产要素处于敏感状态,如人员、成本、资金等。
2、市场需求的影响
有2/3的企业今年上半年订单不如去年或持平,有93%的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或售价低于去年,有80%的企业今年没有劳动力缺口,没有一家企业反映电力供应有问题,这些都显示了今年市场需求的不足。
3、生产要素的影响
有75%的企业反映人力成本上升过快,有65%的企业反映原材料成本上升问题,有50%的企业觉得融资难。
除了成本和融资问题外,还有企业谈到行业准入门槛高、科研经费支持不足、企业转型期困难等问题。
(二)构建工业投资项目评价模型
通过对74家企业工业投资与能耗、就业、税收、利润、产值之间的数量关系(平均值和区间值)进行测算,采用信号预警法,构建工业投资项目评价模型(见表5),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预报指示,以反映和跟踪引进项目的效益情况,达到合理配置招商资源,集约化使用土地的作用。
表5:工业投资项目效益评价模型(以2014年数据为依据)
该模型可以通过数据对项目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评价,并给出了引入建议。
如:投资项目各方面都在红灯临界值以下,则该项目根本不予考虑引进;如评价项目各方面都在蓝灯临界值以上,说明该项目无论在经济效益(产值和利润)、社会效益(税收和就业)还是环境友好度(能耗)等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应全力争取。
此外,各地区可以根据区域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设定评价指标的最低门槛或权重,来凸显区域发展的特色。
如城六区和高新区就可以提高单位投资能耗门槛,该评价指标绿灯以上的项目才考虑引进。
该模型对74家样本进行了效益评价,结果如下:1家传统加工业企业综合评分在40分以下,即处于双红灯区间;22%的企业处于红灯区间,主要涉及传统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和水电气生产行业;67%的企业处于黄灯区间;9%的企业处于绿灯区间,主要涉及电气、电子、仪器制造和航天航空制造业;没有企业在蓝灯区间,即没有企业能满足所有评价指标都处于领先地位。
五、建议
工业仍是西安的强市之本,当今发达国家正处于工业4.0发展进程中,我国也在今年5月由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这份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结合全市产业特点和基础,完全有可能践行工业4.0。
实施工业4.0,无疑需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大资金投入。
特别是对企业提质增效而言,转换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尤其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推动。
(一)加大金融支持工业力度
针对调研中企业反映最多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我们要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好国家一系列有关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措施,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和“救市”的心态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提振实体经济。
(二)建立项目效益评价机制
为提高投资效率,建议从招商阶段就通过可研报告的数据,使用评价模型对项目进行定量评价,辅助确定项目落地的优先级。
项目投产后进行年度效益评价,跟踪项目履行可研报告的情况,对于双红灯项目要责令整改,持续无法改进的要采取清退措施;对于红灯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关注力度,做好服务工作,找出与可行性研究报告差距的原因,帮助企业摆脱困境。
(三)搭建企业转型或退出服务平台
工业企业一般都占有土地资源,如果项目失败,往往土地被搁置或被无序使用。
为了充分发挥土地价值,同时帮助企业转型,减少损失,建议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一个信息交互、职能服务和全程监管的服务平台,帮助项目地实现“腾笼换鸟”的目的。
(四)进一步梳理项目源、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
针对今年全市工业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严重的态势,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梳理项目源,同时用好、用活产业政策,促进项目早开工、快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出台标准或规范,督促企业达到投资承诺,早日实现达产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