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校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高校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构想
摘要:本文以大理学院图书馆为例,从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含义入手,分析了营造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意义,阐述了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定义,论述了图书馆绿色和谐环
境的基本特征。
在分析馆情、校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营造高校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构想。
关键词:大理学院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构想
在自然界中,绿色象征着生命,它涵盖了健康、活力和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
绿色又是一个特定的形象用语,泛指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在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绿色”已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
通俗地说,绿色和谐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作为学校师生教学信息资源的重要保障
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教学服务,同时也要对其和谐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和不断地完善,给
予广大师生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除了图书馆的人员队伍、馆藏资源、服务方式等综合情况之外,要从营造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入手,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
既要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又要注重民族特色和谐环境,营造一个独具匠心的,和谐的图书馆绿色环境,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
课题。
1.营造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意义
图书馆绿色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对和谐校园的感性认识。
透过图书馆环境可以感知校园文化,感知学校的人文精神。
想尽办法抓住特色,注意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利用美丽校园环境发展自己,借助校园地域环境扩大自己影响力,进而保证构建和谐环境的文化支持与需要。
1.1什么是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
当下,和谐是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当中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现实性最好的词汇。
“和谐”的普遍运用,意向万千。
广义的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是指它的馆舍、设施、环境具备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需要,符合人类的健康标准,有利于培育优良的育人环境与和谐的图书馆阅读气氛,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代表一种文化观念及文化内涵。
在当今和构建未来的图书馆环境中,注入“绿色”情愫,利用色彩、材料、环保型图书设备、馆舍内外的大面积绿化等,营造出一种和谐环境氛围,让图书馆的使用功能、社会功能和艺术美感成为统一。
1.2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是打造高知名度大学的需要
馆风馆貌形象是宣传,是尊重,是品牌。
虽然,大理学院在硬件和软件设施方面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馆舍环境绿化也达
到了一定的标准,但是要营造一个品位较高的优良服务空间,还需要在民族特色和谐环境艺术设计上下功夫。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教学和提供信息资源
保障两大职能,是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
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对高校的定义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
部分”。
学校建设离不开图书馆的强有力支撑。
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营造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营造蕴含诗情画意的人文意境美,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大师生读者在花园一般的环境里,通过馆藏书刊、文献资料流通和各种信息的传递,获取新信息,增加知识,娱乐休闲,陶
冶情操,在实用且具有造型艺术气息及温馨舒适的绿色环境
中阅读,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毋庸置疑,读者为了身心健康,学校图书馆为了可持续发展,营造图书馆绿
色和谐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2.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1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定义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类接近自然就等于接近和谐与美好。
由此,在苍苍岁月中,人类
顺应自然,以求生存,从而悟出了绿的含义为“草和树叶的颜色”。
将绿色形容为自然生态植物生命力旺盛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优美舒适;在悠悠岁月里,人类改造自然,和谐环境,以求发展。
绿色含义被广泛地引申在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诸多领域中,但无论怎么形容,无论怎样引申,绿色的核心定义就是――和谐、健康、环境舒适、充满勃勃生机并且没有任何污染的,纯净的,低耗能的地球生态环境。
2.2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的基本特征
21世纪是人类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是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的时代。
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是新时期图书馆追求与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以往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提升。
与目前许多普通图书馆比较,它包含以下特征。
首先,在节约能源,拒绝污染,注重环保的基础上,图书馆和谐环境规划设计是要给师生和读者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场所,使它既有视觉效果,又会使置身于此环境者产生心理联想,它犹如一个无声的课堂。
在大自然“绿色”环境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
它们对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因地制宜,力求突出特色性。
一是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校情,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在远处能使本绿化地段一目了然;二是从小环境分析馆情,充分
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既环保又节能区域特征。
3.利用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发挥自身资源优势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围绕目标打基础,突出特色创品牌,深化改革求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基于此,就大理学院图书馆绿色环境建设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3.1分析馆情
馆情,包括图书馆人员结构、馆藏资源、软硬件设施、服务方法等,本文着重叙述的是营造图书馆的绿色环境构想。
大理学院图书馆,按照学校校区分布,分为古城校区图书馆和下关荷花校区图书馆。
总面积达2.23万平方米。
阅读座位1940个。
每周一般开馆时间达105小时。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大理学院图书馆正向建设“学校及滇西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目标而努力前进。
就目前两个校区图书馆环境绿化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民族特色角度来看,需要创建和雕琢的地方还很多。
校园休闲绿地除满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实效性亦值得关注。
从资料上显示,国内外高校规划设计的实践经验,高等院的校园环境都具备三个主要功能:(1)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师生员工的学习需求;(2)通过良好的环境陶
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3)给涉足校园的来访者文明优雅的观赏环境。
虽然两个校区专业特点有所不同,但营造图书馆环境可大同小异,核心是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因此,设计时在平面布局上就应注重分析这些因素,立足实际,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创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样空间,真正达到美观、实用。
3.2分析校情
大理学院地处云南省西中部,有“文献名邦”之称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境内,省属综合性本科院校。
校园周围有巍峨苍山,浩瀚洱海。
古城校区宛如镶嵌其中的一颗明珠,在自然环境映衬下,亮丽夺目。
校园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芳草凝绿、鸟语花香。
学校因其具备“大学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大学”的魅力,成为在苍洱风光中极具新意,富含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
大理市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由24个民族组成,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汉族占28.7%,回族占2.7%,其他傈僳族、纳西、苗、藏、壮、傣、佤、怒等二十个民族占0.83%。
是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城市。
在多种民族世代生息的民族区域和自然生态环境中,大理地区逐步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独有的、优秀文化,凸显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结晶。
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收学生,全日制在校
生14211人,其中本科生10967人,外省籍学生3100人;招收研究生175人。
近年来,学校加强教育国际化合作,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教育、科技合作关系;现有欧美、南亚、东南亚15个国家的各类留学生520余人。
学校有两个特点,一是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而综合,二是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地方政府。
综合性大学本身肩负着为国家培养输送人才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任务,学校的定位与特点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和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归结起来,我们应该在以下各方面作出改进和提高:
3.3建造与民族特点相适应的竹屋阅读场所
大理学院坐落于民族景点位置,古城校区、荷花校区均可采用相同环境布局,学校地理特点依山傍水,西高东低,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山石资源和水资源,可考虑增多竹子景点和建造竹屋休闲场所,结合竹制房屋容易建造的特点,在现有的馆舍附近空地建造竹屋,既能休闲又能阅读,对学校图书馆环境、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资金投入、加大阅读空间、陶冶读者情操等,大有裨益。
竹子的双重功能:一是水土保持、调节气候,枝繁叶茂、鞭根发达、盘根错节、四季常绿,具有很好的截留降水、涵养水源功能,是一类理想的防植物。
每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t,竹林的降水截留率达11%,渗水率为草地的1倍,夏天可增加空气相对湿度5%~10%,并使竹林内温度比周围空旷地低
3~5℃。
二是净化空气,减少噪声,较宽的竹林带,可以减少噪声10~15分贝。
通过对声波的漫反射、吸收、阻碍等作用,可以大大减弱噪声。
据测定,40m宽的竹林带,可以减少噪声10~15分贝。
空气中的CO2浓度升高,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当含量超过0.05%时,人的呼吸就开始感觉不适,含量高到4%时,就会出现头痛、耳鸣、呕吐反应,含量达到10%以上,人就会死亡。
竹林同其它森林类型一样,是环境的滞尘、吸尘用除尘器。
其吸附灰尘的能力平均为4~8g?m-2。
竹子的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释放O2,其净光合率约为4~10mg
CO2?d-2 ?h-1,对环境气体的平衡能力较强。
以扬子晚报:院士盖竹制别墅可抗8级地震为启迪,以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研发的竹制别墅为依据,竹屋可抗8级地震,防水防火又环保,四季冬暖夏凉。
层高、位置、间距以及桌椅的摆放等通过精确计算,竹屋规避了普通混砖结构馆舍夏天闷热,冬天不保暖和潮湿的缺点。
竹制房屋所用竹材并非原竹,而是将竹子削片,重新用磨具按压后的一种轻质高强、韧性好、耐磨的材料制作而成,由于材料中添加了阻燃物质,还具有防火功能,同时还能防水防潮可30年不变形。
具体做法,先设计好尺寸,然后在指定的车间里用竹质工程材料1:1大小做好。
用车把柱、梁、楼板、墙壁、地板等都运到目的地,然后组装。
1栋200平方米的两层竹屋,连组建带装修仅需要5-6人40天左右即可完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造价究竟多少呢?以竹制别墅规格的经费来参考,220平方米的竹楼包括装修费、人工费、科技含量设计费用在内,每平方米造价2500元,总造价50万元左右。
而大理学院周边的弥渡、腾冲等地区有着丰富的竹资源可以利用外,作为阅读,休闲之场所,无需配备高科技和重装修的内容。
就图书馆而言因地制宜,节约成本搭建竹屋造价每平方米500元即可完成。
这样,竹屋突出了注重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注重人文、艺术、自然、和谐的低耗能、无污染又有民族特色的生态型绿色环境,还可让高校里学生占位置、抢座位的严重现象迎刃而解。
3.4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性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尽量使用本地树种,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
为了达到这一点,在设计时,首先从整个校园以及校园周边大的环境分析,充分重视体现校园文化因素,让远处能看到本绿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其次从小环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绿化地段紧临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条
件来组织景观,从而形成特有的区域特征。
3.5绿色为主,绿中求美
以绿为主,突出景观美,图书馆环境应当是满目苍翠、鲜花盛开,以宜人的景观来消除师生们的各种压力。
创造宜人的室外学习环境离不开绿化,尤其是合理的配置,但要强调的是,校园休闲绿地在以绿为主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体现艺术美、自
然美和意境美。
更进一步讲,对栽培植物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明晰的了解,对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习性及生态特点有一年四季有景可赏,充分体现季节的特色绿化,配置上能够体现常青的校园精神。
3.6追求艺术,融入文化
水域蕴含了环境和文化,成为园林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环境因水而灵秀,园林因水而旷幽。
因此,我们利用校园的自然特色优势,在设计时追求意境,讲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观的水景开发。
3.7营造景观化的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
景观化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是指:为满足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图书馆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点,实现图书馆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
景观化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可缓解师生心理疲劳,释放工作和学习压力。
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图书馆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削减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图书馆环境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穆尔所提之校园“场所精神”。
体现了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
3.8功能配置与景点做法
要分析校情与馆情,体现特色是要素。
对所在地理位置和周边的水、土、生物、植被、大理地区景点等进行整体分析,其次考虑读者如何在这块土地上活动。
要分析、评价土地结构和环境的适宜性,然后再进行总体研究并提出设计方案,这是环境设计科学的规范程序。
房屋好比细胞,道路就是脉络。
在图书馆周边可利用的空地,建造竹屋,根据情况,一层或两层因地点而定。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把竹子作为美好事物和高尚品格的象征。
人们把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品格精神,竹子是景点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之一。
另外,充分利用藤蔓植物设置棚架、绿篱、绿墙,营造多空间、多角度的绿色效果。
通道铺设鹅卵石道路,凸凹的地面具有按摩脚部做用,有一定的健身功效。
卵石路两侧设大理石座椅错落有序,便于广大师生在景点读书看报,又可一边欣赏景色,一边呼吸清新的空气,陶冶情操的同时也能释放学习和工作的压力,收获好心情。
“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化,树配石而坚”,在竹屋与卵石配置的可用空间点缀风景石,石料最好用大理石,它既能体现特色,又能增添厚重感,还能兼备导向作用。
力求做到广大民众、读者赞誉的――美哉!“样板”大理学院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壮哉!苍洱“明珠”大理学院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妙极自然,宛自天开”。
6.结语
营造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理论上要做到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部门,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的。
时代的发展使图书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要求图书馆在良好的服务之外有赖于优良环境的点缀和发挥。
图书馆绿色和谐环境就像一本书,一幅画,一首诗。
它能让人去读、去品味、去体验。
绿色和谐环境是自然绿色与人文绿色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和谐发展,能激发大学生陶冶情操完善品格、蓬勃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面对人类“绿”的健康环保意识,图书馆作为一个全民事业性教育机构,只有适应新趋势,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发挥自身优势,出特色、创品牌,才能实现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永林.试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21世纪中美图书馆的创新与实践,云南人民出版
社,2008.(1):257-258.
[2]李群.图书馆发展研究[M].云南民族出版
社,2008.12(1):197-205.
[3]陈淑君.试论绿色图书馆的特征及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07,17(1):1.
[4]张美华.以人为本,营造最佳校园环境--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周边绿化环境的绿化改造及布局局部规划设计方案(1)[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小刊,2008,(4):1-2.
[5]余守明,等.园林植物及生态[M].中国建筑出版
社,2007.(1):203-204.
[6]李睿,章览,章珠娥.中国竹类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进展[J].竹子研究汇刊,2003,22(4).
[7]院士盖竹制别墅可抗8级地震.扬子晚报,200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