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德西瓜地里夕阳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家德:西瓜地里夕阳红
作者:张国钦
来源:《当代党员》2012年第01期
面对刚刚开始的退休生活,60岁的李家德像丢了魂儿。
想当年,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一毕业,他就当了农技干部。
此后40年,在田间地头照料蔬菜水果,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2004年,李家德退了休,突然觉得食不甘味。
有人劝他,打打麻将、钓钓鱼,退休生活好混得很。
可李家德不会打麻将,也不喜欢钓鱼,唯一喜欢的就是种点蔬菜水果。
老李觉得,自己还能再为农村出点力。
机会很快就来了。
老骥伏枥
早春,暖阳在天上发着光。
永川区五间镇西瓜种植户洪明双却感到彻骨严寒。
这是2005年,一种怪病正在摧毁他的20亩瓜田。
播种两个月之后,瓜苗的茎蔓开始枯萎。
数日内,原本肥硕饱满的瓜苗变成一丛丛枯黄干巴的“死秧”。
尽管用过各种农药,洪明双的瓜田还是绝了收,损失十多万元。
2001年,五间镇开始发展西瓜产业,迅速崛起为渝西西瓜之乡。
可好景不长,一场“西瓜瘟疫”连续三年席卷千亩瓜田,让半数瓜农血本无归。
“五间的西瓜完了!”乡亲们的致富梦想和瓜苗一起渐渐枯萎。
这时,李家德和他的老伙计们来到五间。
2005年劳动节那天,洪明双坐在瓜田边,目光茫然地望向远方。
远方小道上,慢悠悠走来几个“老农”。
他们穿着卡其布外套和绿色胶鞋,逢人就打听西瓜疫情的事儿……
李家德走在最前面。
几天前,他受聘为永川区科技特派员,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同其他几位退休专家搭档,进驻五间镇西瓜协会,建立西南地区唯一的西瓜专家大院,带领乡亲抗击疫情。
瓜田边,他们遇到了洪明双。
说起西瓜,这位种瓜大户嘴唇颤抖,眼中泪水和绝望交织。
同瓜农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李家德的心如遭重击。
“老伙计们,我们有得忙活了!”他对搭档说。
大战“西瓜瘟疫”
“冷不?”李家德扶了扶草帽,问。
“有点。
”搭档李章成憨直地笑。
在这个深秋午后,寒风在呼啸,冷雨在飘。
老专家们相互搀扶着,在西瓜大棚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调研枯萎病的防治机理。
很快,他們就揪出元凶:镰刀孢菌。
这种细菌通过土壤传播,在瓜藤和根茎上形成病灶,让植株失去养分,迅速枯萎。
在田间实战多年,李家德早已熟悉这个对手的弱点:通过对瓜苗进行砧木嫁接,就能阻断细菌传播路径,进而根绝枯萎病。
李家德立即致电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和中国农科院专家郭高飞,引进两位专家的技术成果——“早佳84—24西瓜”新品种接穗技术和“超丰F1”砧木苗嫁接技术。
有了这两件法宝,就不愁战胜不了西瓜瘟疫。
可乡亲们却不领情。
“我听人说,嫁接的西瓜要变味!”村民被枯萎病整怕了,对陌生技术十分抵触。
面对阻力,李家德卷起铺盖,跟李章成住进洪明双家。
接下来八个月,他们指导洪明双和另一瓜农盘如清开辟了40亩试验田,全部采用新技术栽培。
为将大棚温度控制在标准值,李家德每两个小时就要巡查一次,一天24小时,从未间断。
半年后,西瓜上市季节到了。
洪明双发现,嫁接后的西瓜没枯萎,肉质还出奇细腻。
这一年,洪明双和盘如清挣得盆满钵满。
事实胜于雄辩,新技术很快在全镇推广。
瓜农在奔走欢庆,李家德又将目光投向未来。
为西瓜“增值”
“一个值0.6元,另一个值三万美元……”一天凌晨,李家德盯着两份资料出神。
第一份资料上写着:近年,西南地区西瓜收购均价是每公斤0.6元——由于各地大量发展传统西瓜种植,市场已经呈现相对饱和,收购价格也在节节后退。
另一份资料写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构成生物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生物酶,它能够防治炎症、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目前,SOD主要从动物血液中提取,每克价格三万多美元。
详读资料,老李的手开始颤抖。
他知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摆在五间镇瓜农面前。
当时,中国农业大学已经研制出了SOD制剂。
如果能引进这种制剂,就有可能培育出富含SOD的新品种西瓜。
对瓜农而言,这将是一笔巨大财富。
老李的想法,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2007年,永川区拨专款购买了中国农大“益微SOD”专利。
五间镇西瓜协会与中国农大的合作也随之展开。
李家德又和搭档住进大棚,没日没夜地干起来。
在将SOD制剂导入西瓜的同时,李家德和伙伴们还将微量元素硒也添加进瓜苗,培育出一种富含有机硒的SOD西瓜。
半年后,新品种首次挂果,随即被送到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五间镇富硒SOD西瓜的SOD酶活量和硒含量极其丰富。
当年,新品种畅销川渝市场,价钱卖到以前的四倍。
到今年,五间镇新品种西瓜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总收入超过5400万元。
五间镇西瓜连战连捷,年近七旬的李家德又奔向另一块田野。
夕阳无限好
2011年9月,永川区现代农业科普趣味园。
“好大的南瓜!”一群来自重庆主城区的游客,围着一个直径一米的南瓜目瞪口呆。
在他们周围,嫁接南瓜在其他植物上长势喜人,观赏用的袖珍西瓜煞是可爱,长过人类身高的巨型瓜更是让人咋舌……80多种闻所未闻的农作物,在30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茁壮成长。
它们的培育者,就是李家德的团队。
2010年,永川区科委聘任李家德为现代农业科普趣味园首席专家,全权负责农作物新品种培育。
此后一年间,他就成功培育出80多种新型农作物,吸引市内外游客近十万人。
今年6月,“永川之夏”百里瓜果采摘乡村旅游季暨第二届五间西瓜文化节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主办方设立了一个特别节目——将象征终身荣誉的“西瓜科技贡献奖”颁发给老李,向这位带领五间镇瓜农走出困境的老人表示感谢。
一个月后,老李又荣获“重庆市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记入《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风采录》。
光芒背后,老李并没有停步。
深秋,永川黄瓜山。
夕阳在西天燃烧着,给山水田园镀上金边。
山这边,一条曲折蜿蜒的小道,将现代农业大棚和千里沃野相连。
小路上,李家德背着手、哼着小曲,眯缝着眼睛注视着满山良田。
退休七年间,李家德和老伙计们拯救了一个西瓜之乡,缔造出一条年产值数千万元的新型产业链,还研发出近百种蔬菜水果新品种……现在,他又接受国家南方早熟梨增值项目科研任务,同时准备将富硒技术运用到其他农作物上。
黄瓜山西边,一抹夕阳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