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卷(第一至第二课)(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卷(第一至第二课)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宗白华
因了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的刺激及新技术的启发,中国艺人摆脱了传统礼教之理智束缚,驰骋他们的幻想,发挥他们的热力。
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
“飞”是他们的精神理想,飞腾动荡是那时艺术境界的特征。
这个灿烂的佛教艺术,在中原本土,因历代战乱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毁消灭。
富丽的壁画及其崇高的境界真是“如幻梦如泡影”,从衰退萎弱的民族心灵里消逝了。
支持画家艺境的是残山剩水、孤花片叶。
虽具清超之美却乏磅礴的雄图。
在西陲敦煌洞窟里,竟替我们保留了那千年艺术的灿烂遗影。
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敦煌壁画中的极其生动而具有神魔性的动物画,我们从一些奇禽异兽的泼辣的表现里透进了世界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
现代西洋新派画家厌倦了自然表面的刻画,企求用自由、天真、原始的心灵去把握自然生命的核心层。
德国画家马尔克震惊世俗的《蓝马》,可以同这里的马精神相通。
而这里《释尊本生故事图录》的画风,尤以“游观农务”一幅简直是近代画家盎利卢骚的特异的孩稚心灵的画境。
几幅力士像和北魏乐伎像的构图及用笔,使我们联想到法国野兽派洛奥的拙厚的线条及中古教堂玻璃窗上哥提式的画像。
而马蒂思这些人的线纹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他们的伟大先驱。
不过这里的一切是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觉和内心的迸发,浑朴而天真。
而西洋新派画家是在追寻着失去的天国,是有意识地回到原始意味。
敦煌艺术在中国整个艺术史上的特点与价值,是在它的对象以人物为中心,这方面与希腊相似。
但希腊的人体的境界和这里有一个显著的分别。
希腊的人像是着重在“体”,一个由皮肤轮廓所包的体积,所以表现得静穆稳重。
而敦煌人像,全是在飞腾的舞姿中(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人像的着重点不在体积而在那克服了地心吸力的飞动旋律。
所以身体上的主要衣饰不是贴体的衫褐,而是飘荡飞举的缠绕着的带纹(在北魏画里有全以带纹代替衣饰的)。
佛背的火焰似的圆光,足下的波浪似的莲座,联合着这许多带纹组成一幅广大繁富的旋律,象征着宇宙节奏,以容包这躯体的节奏于其中。
这是敦煌人像所启示给我们的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
只有英国的画家勃莱克的《神曲》插画中人物,也表现这同样的上下飞腾的旋律境界。
近代雕刻家罗丹也摆脱了希腊古典意境,将人体雕像谱入于光的明暗
闪烁的节奏中,而敦煌人像却系融化在线纹的旋律里。
敦煌壁画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西方净土变》的天空中还飞跃着各式乐器呢。
(选自《美学散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敦煌艺术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那时,飞腾动荡是敦煌艺术境界的特征,作品的线条、色彩、形象,无一不飞动奔放,虎虎有生气,“飞”是那个时代艺人的精神理想。
B.在敦煌洞窟里,保留了千年艺术的灿烂遗影,这些艺术作品仍能体现灿烂的佛教艺术;如今,这些灿烂的佛教艺术在中原已不复存在。
C.这些极其生动而具有神魔性的敦煌壁画,可以让人从壁画泼辣的表现里透进世界生命的原始境界,意味幽深而沉厚。
D.敦煌艺术在中国整个艺术史上的特点与价值,主要体现在敦煌艺术的对象是以人物为中心,而希腊艺术的对象也是以人物为中心。
解析:“极其生动而具有神魔性的”是动物画,不是所有的敦煌壁画;“泼辣的表现……幽深而沉厚”是指敦煌壁画中的奇禽异兽所表现出的特点,非所有壁画。
答案:C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因受西域传来的宗教信仰的刺激及新技术的启发,创作敦煌壁画的艺人摆脱了传统礼教之理智束缚,驰骋了他们的幻想,发挥了他们的热力。
B.壁画崇高的境界从衰退萎弱的民族心灵里消逝,主要源于那个时代灿烂的佛教艺术因历代战乱及佛教之衰退而被摧毁消灭了。
C.德国画家马尔克的震惊世俗的《蓝马》与盎利卢骚画作的特异的孩稚心灵的画境,跟敦煌壁画里的一些作品画境有惊人的相通处。
D.希腊人体的境界和敦煌艺术里人体的境界有显著分别,希腊的人像着重在“体”,而敦煌人像更侧重在飞腾的舞姿。
解析: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灿烂的佛教艺术都被摧毁消灭了,原文是“中原本土”的。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煌壁画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觉和内心的迸发,其中一些画像的构图和用笔是野兽派洛奥及中古教堂玻璃窗上哥提式画像的先驱。
B.敦煌壁画的人像,连立像、坐像的躯体也是在扭曲的舞姿中,这和表现得静穆稳重的希腊人像有所不同。
C.敦煌壁画的艺境是音乐意味的,全以音乐舞蹈为基本情调,如壁画《西方净土变》的天空中有各式乐器在飞跃。
D.敦煌人像让我们看到中西人物画的主要区别,但英国画家勃莱克的《神曲》插画中
的人物,在表现境界上与敦煌壁画人像颇似。
解析:“先驱”错,原文是说“使我们联想到”。
答案:A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文,字安简,庐陵人。
乡试
..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
十二年,命进学东阁。
秩满,迁侍讲。
景泰二年,阁臣高谷荐文才,遂擢云南右布政使。
贵州比岁用兵,资饷云南,民困转输。
文令商贾代输,而民倍偿其费,皆称便。
云南产银,民间用银贸易,视内地三倍。
隶在官者免役,纳银亦三之,纳者不为病。
文曰:“虽如是,得无伤廉乎?”损之,
复令减隶额三之一。
名誉日起,迁广东左布政使,母忧
..未赴。
英宗即复位,一日谓左右曰:“向侍朕编修,皙而长者安在?”左右以文对,即召为詹
事。
乞终制
..。
不允。
入侍东宫讲读。
学士吕原卒,帝问李贤谁可代者,曰:“柯潜可。
”出告王翱,翱曰:“陈文以次当及,奈何抑之?”明日,贤入见,如翱言。
七年二月,进礼部右侍郎兼学士,入内阁。
文既入,数挠贤以自异,曰:“吾非若所荐也。
”侍读学士钱溥与文比舍居,交甚欢。
溥尝授内侍书。
其徒多贵幸,来谒,必邀文共饮。
英宗大渐,东宫内侍王纶私诣溥计事,不召文。
文密觇之。
纶言:“帝不豫,东宫纳妃,如何?”溥谓:“当奉遗诏行事。
”已而英宗崩,贤当草诏。
文起夺其笔曰:“无庸,已有草者。
”因言纶、溥定计,欲逐贤以溥代之,而以兵部侍郎韩雍代尚书马昂。
贤怒,发其事。
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
成化元年,进礼部尚书。
罗伦论贤夺情。
文内愧,阴助贤逐伦,益为时论所鄙。
三年春,帝命户部尚书马昂、副都御史林聪及给事中潘礼、陈越清理京营。
文奏必得内臣共事,始可铲除宿弊,因荐太监怀恩。
帝从之。
《英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四年卒,赠少傅,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陈文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
B.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
C.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
D.是时宪宗初立/纶自谓当得/司礼气张甚/英宗大殓/纶衰服袭貂/帝见而恶/之太监牛
玉/恐其轧己/因数纶罪/逐之去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
明代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B.“母忧”即母亲去世而持丧。
古代父母去世,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称“丁忧”。
有时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
C.“终制”既可指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又可指死者生前对丧葬礼制的嘱咐。
文中用的是第一个意思。
D.“衰服”指丧服。
李密《陈情表》中说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功”即指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服丧时间的长短,服丧三年称“期”,服丧九月称“大功”,服丧五月称“小功”。
解析:服丧一年称“期”。
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文,颇负才学,科考顺利。
因内阁大臣高谷举荐,被提升为云南右布政使。
任职期间百姓为运输打仗所需物资所困扰,于是他命令商人代替百姓运输,而百姓加倍补偿商人的运费,深得人心。
B.陈文在学士吕原死后,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任学士。
因为当初李贤反对他入内阁,所以陈文入内阁后,声称自己并非李贤所荐,并多次阻挠、反对李贤,而与侍读学士钱溥交往过密,常一同饮酒。
C.陈文借住处之便秘密监视了钱溥与王纶,知道他们定下了想逐出李贤用钱溥代替,还要用兵部侍郎韩雍代替尚书马昂的计划。
英宗病逝之后,陈文说出了王纶与钱溥的阴谋,李贤愤而告发其事。
D.陈文认为一定要有内臣参与清理京营一事,才能够铲除长期以来的弊病。
他推荐太监怀恩,与户部尚书马昂、副都御史林聪和给事中潘礼、陈越一起共同处理此事,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解析:李贤并未反对陈文入内阁。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向侍朕编修,皙而长者安在?(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内愧,阴助贤逐伦,益为时论所鄙。
(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以前侍奉朕的编修,白皙而且高大的人在哪里?
(2)陈文心中愧疚,暗地帮助李贤逐出罗伦,更加被当时的舆论鄙薄。
【参考译文】
陈文,字安简,是庐陵人。
参加乡试获得第一,正统元年,考中进士,授官编修。
正统十二年,命令进为东阁大学士。
任期满,晋升为侍讲。
景泰二年,内阁大臣高谷举荐陈文的才能,于是提升他任云南右布政使。
贵州连续几年都有战争,物资军饷来自于云南,百姓为运输所困扰。
陈文命令商人代替百姓输送,而百姓加倍补偿商人的运费,大家都称道说方便。
云南出产白银,民间用白银贸易,是内地的三倍。
属于官家的人免除徭役,缴纳的白银也是百姓的三倍,缴纳的人不认为不好。
陈文说:“虽然如此,该不会有害于廉政吧?”减少这种份额,又命令免除属于官家的租税份额的三分之一。
名声赞誉渐渐上升,升任广东左布政使,因为母丧没有赴任。
英宗再次登上皇位之后,有一天对左右的人说:“以前侍奉朕的编修,白皙而且高大的人在哪里?”左右的人回答是陈文,(皇上)马上召他任詹事。
他请求守完三年的丧期。
没有被允许。
入朝陪侍东宫任讲读。
学士吕原死,皇帝问李贤谁能够代替,(李贤)说:“柯潜可以。
”出来以后告诉王翱,王翱说:“陈文按顺序应当轮到他,为什么要压制他?”第二天,李贤入朝觐见皇上,像王翱说的那样进言。
景泰七年二月,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任学士,进入内阁。
陈文入内阁后,多次阻挠李贤而提出异议,说:“我不是你所推荐的。
”侍读学士钱溥和陈文相邻居住,交往很好。
钱溥曾经授官内侍书。
他的弟子大多显贵受到宠幸,前来拜谒,必定邀请陈文一同喝酒。
英宗病危,东宫内侍王纶悄悄到钱溥家商量事情,不召陈文。
陈文暗中偷看他们。
王纶说:“皇帝病危,东宫要纳妃子,怎么办?”钱溥说:“应当遵奉遗诏行事。
”不久英宗死了,李贤应该起草诏书。
陈文起身夺下他的笔说:“没有用了,已经有起草的人了。
”于是说王纶、钱溥已经定下计划,想逐出李贤用钱溥代替,还要用兵部侍郎韩雍代替尚书马昂。
李贤大怒,揭发他们的事情。
当时宪宗刚登上皇位,王纶自以为应当得到司礼的职位,气焰很嚣张。
举行英宗的入棺礼,王纶的丧服叠套着貂皮衣,皇帝看见了很讨厌他。
太监牛玉担心他倾轧自己,于是历数王纶的罪过,驱逐他离开朝廷。
成化元年,晋升为礼部尚书。
罗伦控告李贤守丧不满期而任职。
陈文心中愧疚,暗地帮助李贤逐出罗伦,更加被当时的舆论鄙薄。
成化三年春季,皇帝命令户部尚书马昂、副都御史林聪和给事中潘礼、陈越清理京营。
陈文上奏说一定要有内臣一起处理这件事,才能够铲除长期以来的弊病,因此推荐太监怀恩。
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英宗实录》写成,加官为太子少保,兼任文渊阁大学士。
成化四年死去。
追赠为少傅,谥号庄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以欢娱双亲。
③黄牛峡:位于今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④白马江:在蜀州东北十里处。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首句,诗一发端即显露不凡,苍劲中蕴有一股抑郁之气。
B.第二句,诗的脉络继续沿着深沉的感慨向前发展,着眼于眼前。
C.“万事非”三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思想和惜别之情。
D.七、八两句既有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
解析:B项应该为着眼于整个时代而非眼前。
C项,无“惜别之情”。
D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担忧”不正确,末句句意为,虽然如此,只怕不能实现同返故乡的原意。
答案:A
9.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诗人将因友人离去而顿生的孤寂伤感寄寓其中。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诗人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白马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一虚一实。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
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答案:(1)可以横绝峨眉巅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我是天生的诗人
施立松
邵洵美生于豪富之家,祖父邵友濂曾是清廷一品大员,外祖父盛宣怀是清末首富。
19岁那年,邵洵美进入剑桥大学读书,他在经济系就读,但课外自学英国文学,醉心于英诗。
混乱纷争的年代,邵洵美仍一味吟风颂月,追求唯美。
在他眼中,艺术是自由、奢侈、繁荣,是灵魂在欢乐中的跃动。
他写诗,要写在没格子的白纸上,字迹秀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甚至可直接付印。
他的英式诗风,诗句唯美,色彩斑斓。
邵洵美因此被冠以“唯美主义诗人”的称号,但邵洵美对自己诗作的成就不太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
邵洵美向往法国的文学沙龙,他特意将书房布置成“花厅”(邵洵美对沙龙的雅称),供朋友们聚会。
他还发文呼吁:“但愿我国诸交际领袖,把麻将扑克的约会,易为文学的谈话,则真正的文艺复兴,不难实现也。
”他决定“以身试法”,培养“附庸风雅”的风尚,自己做起“花厅先生”。
当时,中国这样的“文艺客厅”少得可怜,有名气的仅上海曾朴的“真善美”书店,北平林徽因家中的“太太的客厅”。
在很多人眼里,邵洵美是个十足的书呆子:重友情,轻金钱,物质财富在他眼是微不足道,为接济朋友,甚至是不相识的文人,他也慷慨解囊。
胡也频遇难后,沈从文要陪丁玲带着新生的婴儿回湖南老家避难,可囊中羞涩,邵洵美得知后,立即送了一千元给丁玲,并声明不需要还。
他慷慨侠义,乐善好施,家中常高朋满座,博得了“文坛孟尝君”的雅誉。
开书店、出刊物,于邵洵美是娱人悦己的梦想。
他创办了《狮吼》月刊,开其出版事业先声。
随后,他又创办了金屋书店,号称“海上最高尚的文艺书店”,并出版《金屋》月刊。
角色虽不断转变,但邵洵美的诗人气质、理想主义,却始终不变。
转向出版业后,邵洵美仍不改唯美趣味,办刊物不忘注重形式美。
他花五万美元从德国购买最先进的全套影写版印刷机——由个人投资购买的影写版印刷机,在现代中国出版史上,邵洵美是第一人。
他们一大批朋友出书,奖掖新人,遇到贫寒尚未成名的文人不惜赔钱出书——沈从文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前夕,胡适为邵洵美订了两张赴台机票,但他以不忍离开家人和工厂无法处理为由婉拒。
叶公超得知后,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他也谢绝了。
新中国成立后,邵洵美搞出版、办书店的热情不减。
不久,《人民日报》一连七天刊文批评上海时代书局出版物中的错误,出版社被迫停止运作。
后来,他因一封英文信,被以“历史反革命”的罪名逮捕审查。
出狱后,他与儿子、儿媳妇挤在一间小房子里,穷得连床都卖了,睡在地上。
但他唯美初心不改,还是会用老妈子的刨花水把头发梳得油光水滑。
即使贫困交加,也照样把印有“杜甫草堂”的邮票制成书签自赏……老友施蛰存感慨:“洵美是个好人,富而
不骄,贫而不丐,即使后来,也没有没落的样子。
”
有人说,邵洵美是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
对此,邵洵美生前早已释然。
1936年,而立之年的邵洵美写了一首《你以为我是什么人》的诗:“你以为我是什么人?是个浪子,是个财迷,是个书生,是个想做官的,或是不怕死的英雄?你错了,你全错了;我是个天生的诗人。
”
(有删改) 【相关链接】
邵洵美倾心倾力出版事业,写诗、撰文,开书店,印杂志,办印刷厂,先后出版《狮吼》《新月》《金屋》《诗刊》等十几种刊物,1938年又积极出版抗日杂志《自由谭》等,前后几十年,万贯家财基本是为建立一个理想的出版事业而耗尽的。
(《邵洵美:一个被严重低估的文化人》,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第一段交代了邵洵美的家世及他进入剑桥大学读书时课外自学英国文学的情况,引出下文对他在文学方面的追求的叙述。
B.第三段主要使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当时文艺客厅的少和邵洵美文学沙龙的雅致,表现了邵洵美希望中国有更多人热爱文学而不是各种玩乐的思想。
C.“在很多人眼里”“有人说”等词句体现了人们对邵洵美的看法。
后者则侧面证明了邵洵美是一位在文学史上被严重低估的作家这个观点的真实性。
D.文章结尾引用邵洵美的诗歌,能够引发人们对邵洵美的深入思考;同时,用“我是个天生的诗人”照应题目,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
解析:B项,“使用对比的手法……邵洵美文学沙龙的雅致”错误,文中没有用对比手法表现当时中国文艺客厅的少与邵洵美文学沙龙的雅致。
答案:B
12.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作用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要注重把握倒数第二段的具体内容。
这段话主要交代了邵洵美对待家人、印刷厂的态度,他的出版社及他个人的命运和他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些内容验证了友人的话,表现邵洵美的“贫而不丐”,也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答案:①交代邵洵美对家人和自己印刷厂的热爱之情以及邵洵美出版社停止运作和受逮捕审查的具体原因。
②表现邵洵美作为一个好人的重要特点,即“贫而不丐”,即便是在贫困交加中也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3.邵洵美一生做了哪些与文化联系紧密的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要把握文章和题干,注重分析邵洵美在该方面的具体做法,比如
在剑桥大学自学英国文学,他对自己诗作的成就并不在意,只是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以及后来开办文学沙龙、开书店、出版刊物、帮助贫困文人等。
将这些信息加以整理,分条列出即可。
答案:①大学期间自学英国文学。
邵洵美原本在剑桥大学经济系读书,因为喜爱文学,课外自学英国文学,醉心于英诗。
②享受读诗和作诗的乐趣。
战争年代,仍然吟风颂月,追求唯美。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政府关门意味着什么?许多国会和白宫职员休假之后,一些美国媒体开始一五
..
一十
..地讨论这一看起来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
他的乔迁之喜
....,并要他赶快请客。
C.因为有了充足的伏笔铺垫和出人意料的结尾,莫泊桑小说《项链》的情节显得波澜
..
壮阔
..,悬念丛生,让读者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D.在以“高中阶段要不要文理分科”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正反双方的表现可谓半斤八
...两.,势均力敌,所以格外精彩。
解析:A项,一五一十:①以五为单位往下计数。
②比喻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
也形容查点数目。
C项,“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修饰对象错误,“情节”应是“波澜起伏”。
D项,褒贬误用,“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含贬义。
所以选B。
答案:B
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深圳地铁2号线已开通,车厢内车门的两侧上方分别设置了黄色的紧急对讲器和红色的紧急解锁装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通过这两个装置与运营管理部门取得非常便捷的联系。
B.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观,但也存在着广为社会诟病的教育官僚化、精神羸弱、操守失范等。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的目标。
C.尽管许多梦想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付出过心血,我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D.国家质检总局于2011年4月8日晚再次发布公告,扩大禁止从日本进口食品、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范围,进一步加强检验检疫监管。
解析:A项,语序不当。
可删去“非常便捷的”,在“通过这两个装置”后添加“非常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