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凤凰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主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知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参考答案:
2. 在下列人物中,组织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大力宣扬科学和理性思想的是
A.霍布斯 B.洛克 C.卢梭 D.狄德罗参考答案:
D
3.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农业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D
抓住题干中“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的信息可以看出,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民族融合的实质就是农业化过程,故D项正确;A项是社会发展角度,B项是民族融合的角度,排除。

C不符合农业社会特点;故选D。

点睛: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在各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

民族融合如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4.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约见民建、工商联负责人时说,现在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这反映了
A.准备实行“一国两制”
B.着力发展资本主义企业
C.实行公私合营
D.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特色
参考答案:
D
材料“1956年12月”“国营、合营企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私人可以开工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政策对传统社会主义观中所有制结构的问题的重要突破,体现了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A项是祖国统一的制度;BC项包含在D项之中。

5.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人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要自由更要自律
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D.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参考答案:
D
6. 下表反映了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的情况,高考录取率的提高
B.满足了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C.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参考答案:
C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77年—2011年我国高考录取率有大幅度提高,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因此这一变化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故答案为C项。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还没有像义务教育那样实现普及,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高考录取率的提高,不能反映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排除B项;国民教育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爆发前已经形成,排除D项。

7. 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法制建设。

法律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稳定社会秩序 B.调解社会矛盾
C.促进经济发展 D.禁锢人们思想
参考答案:
D
8.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
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
参考答案:
B
9. 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A.但丁 B.薄伽丘 C.彼特拉
克 D.达?芬奇
参考答案:
A
10. 广东省新会县城隍庙的庙门上镌刻着一副楹联: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亲何以逆?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这副楹联实质上说明了
A.忠恕孝悌是巩固家庭和睦的前提 B.宗法观念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基础
C.血缘关系是维系家庭和睦的纽带 D.维护家庭和睦是重大的社会责任
参考答案:
D
11. “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A.青苗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

题目中的信息“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实施青苗法,即各州县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使农户免受高利贷的剥削的史实,A正确;BCD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A。

12.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②革命结果③指导思想④革命性质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比较
13. 《现代文明的兴起与演进》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参考答案:
B
程朱理学。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了理学的博大精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理学的封闭性,A、D两项表述符合材料含义但过于片面,C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故最佳答案选B。

14. 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

”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 卢梭
参考答案:
B
15.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参考答案:
D
1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B.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参考答案:
C
17.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

“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参考答案:
B
18.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改变世界”从而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第一人是
A.恩格斯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参考答案:
B
19. (美)迈克尔·罗斯金在《国家的常识》中写到“列宁很快就看到一种‘二元权威’正试图统治俄国。

临时政府控制着军队和外交政策。

但是在最重要的城市彼得格勒,由工人、士兵、水手和革命者组成的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管理着一切。

”面对“二元权威”的政治局面,列宁
A.发动二月革命
B.发表《四月提纲》
C.举行彼得格勒起义
D.令攻占冬宫
参考答案:
B
材料中“二元权威”指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为此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当前民主革命任务是像社会主义革命过度,B正确;A是两个政权并存之前;C和D是1917年11月。

20. 2017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

土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

材料反映了
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
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反对的决议在联合国通过,意味着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下降,这是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故C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开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抗,故B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联合国的作用,故D项排除。

21. 19世纪晚期,法俄同盟形成时,英国提出“光荣孤立”,但20世纪初,它又协调与法、俄的关系,其原因在于
A.法俄力量弱,英国保持力量均衡 B.英德矛盾急剧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C.英日同盟结成,俄法向英国靠拢 D.美日成为欧洲列强潜在的竞争对手
参考答案:
22. 1911年12月日本《朝日新闻》刊登的一封信写到广一旦共和政府建立起来,人民的捐税负担会比现在更重。

甚至就这一点而言,共和政府也不可能统治中国。

中国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如何筹措外债使国家免于破产。

”材料表明()
A. 中国政治民主化缺乏经济基础
B.日本为干涉中国内政制造舆论
C. 实业救国是共和政府必然的选择
D.中华民国的建立缺乏社会基础
参考答案:
A
23. 十五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以媲美。

”“这项神圣的艺术在日耳曼已生根发芽,应移植到罗马。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火药技术
B.造纸技术
C.活字印刷
D.指南针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题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24. 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曾指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

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

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
B.充分肯定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C.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D.认为“压迫、剥削、侵略”是应该完全肯定的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当然不能算是完整的历史。

所以,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只能是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是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

故本题答案选C项。

考点:文史常识?历史研究方法?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
25.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
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参考答案:
D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说明五四运动正好是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排除C;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故选D。

26. 1888年,日本著名思想家陆羯南在《日本》报发刊词中声明:《日本》虽以恢复发扬国民神为己任,但也不可不知西方文明之美善。

……不过在日本采用时,不可因其虚名而滥用之,唯用其实以资日本的利益与幸福……在人类的博爱中恢复发扬国民精神。

作者弘扬“国民精神”
A.是因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严重弊端
B.是“中体西用”思想的再现
C.其作用与《教育敕语》殊途同归
D.实质是以封建文化反对近代化
参考答案:
27. 卓别林曾对爱因斯坦开玩笑说:“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卓别林说人们不理解爱因斯坦的原因应该是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 B.相对论与人们日常经验不一致
C.经典力学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近 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著名艺术家
参考答案:
B
28.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参考答案:
D
29.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他在这里反思了()
A.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B.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D.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参考答案:
C
考点:法国大革命。

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废除了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从而使法国“不可能成为自由民族”。

可见,他反思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故选C。

30. 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
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
参考答案:
B
均田制是把国家拥有的荒地分给农民,排除A;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等,可知均田制起到过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B正确;C项“完全取消”说法错误;均田制有具体的授田规定,排除D。

故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全球通史》
材料二各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

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

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

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

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

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

——《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

参考答案:
(1)原因: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

(2)区别:①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

②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
现象和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

③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进化论学说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中“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2)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万有引力定律被启蒙运动所应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则被应用于社会领域,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合理性、目的、作用等方面比较。

32.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少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4分)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2分)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

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治国、平天下。

原因: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3)君主政治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经济发展观: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特点: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1)注意从儒学的内容、儒学的作用两个角度归纳。

(2)结合材料即可回答“政治理想”;“原因”则要从统治的需要、宗教的冲击、科举的局限等角度回答。

(3)解答黄宗羲的主张注意问题的限制条件;“思想特点”则要从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归纳。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则促进了社会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材料二1895-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时期。

这19年中,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468家,平均每年增设24.6家,资本总额高达9822万元,平均每年新投资为516.9万元。

值得指出的是,新投资本中80%以上属商办企业,改变了甲午中日战争前以清政府投资为主的特点,民族资本成为本国工业资本的主体。

投资方向方面,主要涉及纺织、缫丝、面粉、火柴等轻工业。

同时,在工业企业的地区配置上,开始越出沿海、沿江口岸,逐渐向内地城市伸展。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以及阻碍因素》
材料三南京国民政府大事记(部分)。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

1933-1934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归纳阻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意义:不断地冲击着自然经济,有利于加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动摇了封建统治,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