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波 解析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初中科学2018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波
一选择题
1.(2018 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 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考点】光的反射;
【解析】A C D、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光路图不能从水中进入空气;故ACD错误;
B、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2.(2018 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
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试验的说法错误
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考点】平面镜成像;
【解析】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平面镜垂直,所以玻璃板要与桌面垂直;故A正确;
B、由于平面镜成像是虚像,所以要在相对较暗的环境中,便于观察;故B正确;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要从A侧观察;故C错误;
D、平面镜的像是等大的,所以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的比较短,则不会再重合;故D正确;
3.(2018 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
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C
【考点】凸透镜成像;
【解析】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10cm=40cm,满足u>2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呈清晰的像,故A错误;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0cm=20cm,满足u=2f。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35cm,满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故C正确;
D、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物距u=50cm﹣45cm=5cm,满足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D错误。

4.(2018 金华)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彩”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答案】A
【考点】光的反射;
【解析】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水中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以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水中倒影”与岸上景物是等大的,故A正确,BCD错误。

5.(2018 绍兴)归纳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甲图:向右移动滑片,若通过R1的电流增加a安,则通过R2的电流也增加a安
B.乙图:仍呈清晰的像,若物距增加b厘米,则像距也要增加b厘米
C.丙图:加水液面升高,若小铁球受到的浮力增加c牛,则大铁球受到的浮力也增加c牛
D.丁图:保持天平平衡,若左侧增加d个钩码,则右侧也要增加d个钩码
【答案】A
【考点】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凸透镜成像;浮力;杠杆;
【解析】A、甲电路图是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电阻减小,电流增大,通过过两个电阻器上的电流都会增大相同的量;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物距等于相距呈清晰的像时,u=2f;当物距增加b厘米时,u>2f,相距不变时也可以呈清晰的像,所以相距不用增加b厘米;故B错误;
C、丙,加水升高液面时,大球排开的体积大于小球排开的液体体积,所以大球受到的浮力比小球大;故C错误;
D、丁图中,左侧重力大于右侧,左侧力臂小于右侧;所以当左右各增加d个砝码时,肯定不会平衡,故D错误;
6.(2018 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

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A.竖直上移玩具鸟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答案】A
【考点】平面镜成像;
【解析】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且是光的反射导致的,所以改变像的位置,只能通过改
变物体的位置才可以;所以移动玩具鸟可以改变像的位置;
二填空题
7.(2018 湖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是唐代张志和描写湖州境内西
苕溪美景的词句。

如图所示的是一只白鹭平行于水面飞行的画面。

若以白鹭为参照物,
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白鹭的倒影是由于而
形成的。

【答案】静止;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
【解析】一个白鹭正平行于水面飞行,白鹭所成的像相对于水面是对称的,若以白鹭为参照物,像与白鹭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是静止的;看到白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反射形成的虚像。

8.(2018 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
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填“注水”或“抽水”)。

【答案】缩小;抽水;
【考点】凸透镜成像;
【解析】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向左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大,像距应该变小,即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减弱,即需要让凸透镜变薄,故应该向外抽水。

9.(2018 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和从水射人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
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表二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0;(2)4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验证实验;
【解析】(1)当入射角为0°时,光线不发生折射,所以折射角度为0°;
(2)光路是可逆的,对于反射和折射都是一样的;所以对比表一和表二,可知当入射角为29°时,折射角为40°;
三解答题
10.(2018 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答案】(1)③;(2)亮(大);(3)BC;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解析】(1)平面镜成的像是等距的,所以像到平面镜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而标记物距平面镜3格,物到平面镜也要3格;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所以要让像更清晰,则发射的光线更多即可,所以物所在的房间要亮一些;
(3)A、该实验只能证明像与物是等距的;故A错误;
B、地砖大小都是相同的,这样去确认像与物相当于坐标系的使用,更加方便准确;故B正确;
C、该实验的完成就是家庭的房间,并是就地取材完成的;故C正确;
四实验探究题
11.(2018 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__。

(2)小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ON 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___________________
( 3 )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

【答案】(1)40°(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3)12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实验;
【解析】(1)当入射角为40°时,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为40°。

(2)小金将纸板F 绕垂直于镜面ON 向后转动,在纸板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 °,则入射角为6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