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3)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3)精选2篇(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信用的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或者教学视频:《大公鸡和漏嘴巴》
2. 教具:绘本《大公鸡和漏嘴巴》、小黑板、彩色粉笔、幼儿画画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引入:
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朋友?你们觉得朋友在你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2. 板书引入话题:友谊的重要性。
呈现:
1. 展示绘本《大公鸡和漏嘴巴》,并简单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2. 分发绘本,让学生自行阅读,老师辅助解读难懂词汇。
3. 播放教学视频或者PPT,让学生观看故事的动画呈现。
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行为表现。
例如:大公鸡勇敢、正直,漏嘴巴虚伪、爱撒谎。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讨论大公鸡和漏嘴巴之间的友谊问题。
询问学生:你们认为大公鸡和漏嘴
巴能继续做朋友吗?为什么?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故事中大公鸡和漏嘴巴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反馈。
总结:
1. 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信用的价值,让学生明白友谊需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并鼓励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朋友。
2. 通过小结学生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寓意和自己的收获。
拓展活动:
1. 可以让学生用彩色笔和画画纸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展示他们对人物特点的理解。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扮演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表演来加深对
故事的理解和反思。
3. 可以让学生创作自己的故事,其中一个主题可以是关于友谊和信用的故事。
小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3)精选2篇(二)
教案:大公鸡和漏嘴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要言不烦”、“守口如瓶”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明白谣言的危害性。
4.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辞修养,懂得选择言辞和传播信息的责任。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话题:谣言是什么?谣言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谣言的定义和影响。
二、呈现(15分钟)
1.通过演示“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情节给学生听,并提醒学生仔细聆听。
2.请学生回答问题:“故事中的大公鸡吹牛皮,说什么自己会补口袋里的洞,你觉得这样的行为对他自己和别人有什么影响?”
3.让学生分组讨论,再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讨论(1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听到谣言,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3.带领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总结出个人或小组的想法。
四、拓展(10分钟)
1.给学生展示一些谣言的实例,要求学生对其中的谣言进行分析,判断谣言真伪,并说出判断依据。
2.引导学生讨论谣言可能对人们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五、归纳总结(5分钟)
1.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总结出“要言不烦”、“守口如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断谣言的真伪。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出总结。
六、小结(5分钟)
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要言不烦和守口如瓶的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在今后的生活中会怎样避免传播谣言?”
七、作业布置(2分钟)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言行举止”的作文,描述自己对谣言的看法和如何避免传播谣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要言不烦”、“守口如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意识到了谣言对社会和人们的影响。
同时,通过讨论谣言的实例,学生增强了判断谣言真伪的能力。
通过此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对于言辞修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懂得选择言辞和传播信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