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阅读真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吟(______)瑟(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
铺:________________ 瑟瑟:__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__ 真珠: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前两句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铺”字用得非常好,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两句诗通过对景物
“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2.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3]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
诗人以___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
____________的向往和追求。
3. 拓展阅读实训。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结合全诗,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缺月:____
明灭:____
起:____
[2]“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意思是什么?
[3]本诗以(____________)为诗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两句,作者采用的是()手法,作用是什么?
[5]诗中押韵的四个字是什么?
4. 阅读。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写所闻:
________(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
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手法。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远上”和“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孤”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任选其一试做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指《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C.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题临安邸
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
(三)示儿
死去元知________,但悲不见________。
王师北定________,家祭无忘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教胡马度阴山。
②,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③死去元知,但悲不见。
王师北定,家祭无忘。
(2)判断正误。
①“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②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市。
③“示儿”的意思是把事情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看。
④《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
(3)填空。
①《出塞》的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描写生活的诗,其
中第一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应理解为。
②《题临安邸》是代诗人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
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
③《示儿》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诗人在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达了他的生死观。
第二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就是。
6. 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这首诗题目中的“兴”指的是()
A.举办,发动。
B.流行,盛行。
C.兴致,兴趣。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做了哪些劳动?请你填一填。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劳动人民的________,体会到诗人对他们的
_____之情。
7. 古诗阅读。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阅读。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____()
[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除“咏柳”外,那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课外天地。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雨
一( )明月
一( )石头
一( )竹子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应读,它在“空闲”中应读。
“空山”为我们创造的是一种的意境。
3.这首诗描写的景色是季的时分,是从
“”这句诗读出来的。
4.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月和松林都被照亮了,泉水从石边流过
B.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5.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新雨、、松林、、石头、、浣女、,还有渔舟,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
想要表达的情怀是( )
A.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B.表达了旅途的愁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
[3]解释下列词语。
(1)游子:________________ (2)临:________________
(3)意恐:________________ (4)归: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给图片配上一首合适的词,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季节)。
(2)这首词前三句写景,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
_____,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和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3)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12. 课外古诗阅读。
游园不值①
[宋]叶绍翁
应怜②屐齿③印苍苔,小扣④柴扉⑤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①值:遇到。
②怜:爱惜。
③屐齿:木屐底下两头的突出部分。
④小扣:轻轻地敲。
⑤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1]结合注释,对诗题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园子里没有好看的景色,不值。
B.来一趟没看见里面的景色,玩得不值。
C.来游园没遇到要拜访的人。
D.来游园没有遇到要拜访的人,太不值得了。
[2]从“小扣柴扉久不开”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__。
[3]作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园子里面的春色呢?你是通过哪句诗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品读后两句诗,下面对这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打“√”。
A.虚实结合,实写出墙的“一枝红杏”,让人看到春天的气息;虚写里面的满园春色。
()
B.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了,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
C.作者心中本来还是很惆怅的,但看到了出墙的红杏后,很高兴。
()D.这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写出的不仅仅是园中的美丽景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
13. 课外阅读。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⑤。
(注)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⑤使风: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两小童”可爱、稚气的行为是()
A.懒得划船,收好船桨,让船自由漂荡。
B.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C.明明没有下雨,却撑着伞玩。
[2]这首诗写出了“两小童”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之所以会有诗中的发现,是因为他的心情是_________的。
[4]从整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像小童一样,有_________,还可以体会到他对孩童的__________。
14. 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并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前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作者是_______朝的著名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字_________号_________。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示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和《示儿》中的“王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展示了一幅滚滚黄河入海,气势磅礴;两岸高山巍峨,直耸入云,雄伟壮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行诗写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民深受压迫的无限关怀、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当时朝廷的愤愤不满。
(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师”干什么去了呢?
林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了我们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________________。
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