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中学于鸿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能够学会依字行腔和依意行调的吟诵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吟诵诗歌。

2.通过精吟关键词、推敲意象来揣摩入声字和意象各自的作用,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3.深入了解人物处境及诗歌背景,赏析拟人修辞及个别字词的妙用来原滋原味吟诵。

4.运用先吟后录方法边吟边录送别诗,热爱吟诵、传承吟诵、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学会依字行腔、依意行调的吟诵方法,通过吟诵来欣赏唐诗。

边吟诵边精析关键词、推敲意象、深解背景、赏析修辞来领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掌握依意行调的吟诵方法,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并将吟诵迁移运用到其它诗歌的鉴赏和先吟后录的创作中。

教学方法:
1.吟诵法:
断句式节奏诵读---依字行腔节奏诵读法---依意行调吟诵法。

2.精吟关键词、推敲意象谈诗意法。

3.合作探究法、先吟后录法。

教学过程:
(一)经典吟诵、情境导入:
课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三千年前文人们密咏恬吟的读书声。

众生吟诵表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泊秦淮》
《凉州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春夜喜雨》
《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种怎样的读书方式呢?生:吟诵。

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出示:屈原行吟图)这是屈原行吟图,屈子的诗是吟出来的。

李白吟诗作赋北窗里,
杜甫新诗改罢自长吟,白居易发于歌咏形于诗,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诗歌都是吟出来的。

(出示:《红楼梦》中文段)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元妃省亲。

元妃入大观园见宝玉分外欢喜,想考考宝玉的才学,就命宝玉给园中四处宅院赋四首五言律诗。

宝玉一直在吟诵却迟迟不落笔。

黛玉瞧出了端倪,走近道:
“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

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做出这首了。

”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

看来宝玉已吟好三首,只差一首,吟好的三首只是没有录写而已。

曹雪芹生动的向我们再现了古文人读书、学习、写作的方式就是先吟后录。

从先秦开始,诗词文赋皆吟诵。

吟诵是汉语文传统的唯一诵读方式。

(出示:李白图片)
瞧,那边河畔伫立着一位白衫羽衣之男子,莫不是诗仙李白?原来李白早已伫立于水畔等待着与你们对诗作赋呢。

但他要考考您们的才情,想听听你们用吟诵的方式欣赏他的七绝佳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有谁特别想与诗仙当面赛诗请教呢?那你们就得先学会李白的读书方式--吟诵。

老师帮你们找到了开启吟诵大门的两把钥匙,全力助你们冲关。

接着设计与李白当面对诗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兴致勃勃,教学水到渠成,没有斧凿痕迹,为下面环节的展开做铺垫。


(二)初吟断句、节奏诵读。

生:节奏诵读全诗。

师评:这是以往的断句式节奏诵读法,准确断句当然是吟诵的基础。

(三)再吟依字、行腔吟诵。

师:本节课老师教给你更具体而完备的依字行腔节奏诵读法。

这是老师助你通关的第一把钥匙。

顾名思义就是依字的本音行强调。

具体做法:平长仄短入更短。

一二声为平声应长读,三四声为仄声应短读。

入声归仄读得更短。

中古入声字现在已经消失,我们要用《康熙汉语大字典》把他们找出来,将入声字还原,原滋原味的吟诵。

范例:“月”字为入声字短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按老师新授的方法节奏诵读本诗。

生:读并分析。

师评:节奏是诵读的灵魂。

师:齐读吟诵口诀,并找到第二把钥匙。

生齐读并指出第二把钥匙是依意行调。

(四)精吟析意、情通古人。

中华吟诵学会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吟诵调,走遍全国,采录吟诵传人80岁以上的老先生的吟诵调并提炼归纳录制了曲曲吟诵调。

一起来听本首七绝的吟诵调。

播放录音。

一遍听,二遍跟着吟诵,三遍同桌互吟,四遍齐吟诵。

师:同学们模仿吟诵的很好,但你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吟诵吗?对,是依意行调,来深入探究。

请参照书注及你查阅的背景资料,对你们小组成员最感兴趣的一句进行反复吟诵揣摩、深入赏析。

体会李白先吟后录那刻是怎样依意行调的?(温馨提示:精吟关键词,推敲析诗意。


小组内吟诵探究交流后汇报。

(边吟边析)
一组汇报:
预设追问(精吟关键词):
1.杨花这组景物描写的作用?
2. 为什么落下了某个字?边吟边析该字运用的精妙之处。

3.“落尽”两个字表哀伤沉重的心情,为什么不重重的吟诵呢?
预设追问(推敲吟意象):
为什么要选杜鹃这个意象,而不选其他意象入诗呢?
生:杜鹃泣血典故。

师补充:
用杜鹃写哀伤你学会了吗?当代女作家是学古诗词创新的高手,常借杜鹃悲鸣之意“不如归去”给小说填词诉离愁。

“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听那杜鹃在林间轻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啊,不如归去。

”再回头看李白杜鹃意象的选择可谓妙哉!本组同学依意行调仿佛还原了李白先吟后录那刻的哀伤。

二组:集体吟诵,边析词句边吟诵。

生:运用依意行调法对第二句边分析句意边吟诵揣摩。

预设追问(探归处吟心境):
1.龙标比五溪还要偏远,被贬之地真乃不毛之地。

大胆想象:
王昌龄在去贬谪地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到贬谪地的生活和工作上又会遇到哪些困难?
2.王昌龄是什么原因被贬的?面对此次被贬谪王昌龄是什么态度?
师点拨:
《芙蓉楼送辛渐》吟诵中探王昌龄对此事的态度心情。

3.李白与王昌龄关系如何?
明确:互相仰慕的挚友。

介绍王昌龄“七绝圣手”“诗家夫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
播放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出塞》吟诵调,听吟诵的过程中感悟王昌龄诗歌的高妙处。

4.李白听说好友因为此等小事被贬谪,李白心情如何?并把这种心情吟诵出来。

5.此句与题目的关系如何?
明确:照应题目。

师总结:李白此处不着一“悲”字,而“悲”情尽显,感情分量相当沉重。

全班吟诵把
这种情味吟诵得深沉些。

读懂了诗歌背后的价值,诗歌吟起来情味就更足了。

三组:自己喜欢的方式个别吟诵或小组集体吟诵。

推敲吟诵方法,边析写法边吟诵揣摩。

预设追问(析修辞吟诗意):
1.把明月人格化的好处是什么?
2.精吟关键词“直”字吟诵时读长还是读短好呢?
3.你知道哪些古诗中借月、借水等意象,使之人格化来表达绵绵情意的诗句?即兴的依意行调吟诵好吗?
预设答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等。

总结收获:
七绝唐诗的吟诵顺序和方法:
(节奏诵读)先,(吟诵)随其后。

(平)长(仄)短(入)更短,
依(字)行腔,依(意)行调。

师:一直以来,我们已习惯了从内容上解诗意,忽略了声音本身的价值。

本堂课我们通过吟诵放大了声音的特点和含义,助我们更好的欣赏并创作诗歌。

同学们,本节课你们已拿到了通关的两把钥匙,有资格与诗仙对话了,快上前去寻他吧。

呦!可惜,诗仙已驾鹤远行了,但他给你们留下了锦囊:
“传承吟诵,再攀高峰”。

(五)恬吟悟情、录写成文。

上周语文课代表于贺同学离国去法留学,在此请你小试牛刀,先吟后录一首送别诗,诉情思。

(录诗要求:选恰当意象,传离别情思。

)
生:自主完成边吟边录。

汇报:生边吟边录在黑板上:
生边吟边录,其他同学帮助修改,合作完成。

录写成文的学生吟诵展示。

师总结:
两名同学用优美的嗓音和婉转的曲调诠释了依依惜别之情,更可贵的是你们将对吟诵的热爱融入到录写中,这才是吟诵的本真美。

同学们本节课你所学到的方式方法是古文人留给后人的一个很好的吟诗、悟诗、录诗的门径,更是极具魅力、亟待传承的民族文化。

老师相信你们这些有志者定能将吟诵发扬光大!
(六)布置作业、录写再吟。

同桌间互相修改送别诗。

要求:
诗中最少使用一组意象,
运用拟人修辞抒发情感。

改好后与同桌推敲吟诵。

板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先景中见情叙事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