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
【活动名称】我是谁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身体,说出几个部位名称。
2、愿意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
【活动准备】音乐伴奏、乐乐玩偶
【活动重点】介绍自己的姓名及年龄。
【活动难点】锻炼幼儿的胆量及愿意与同伴亲近。
【指导要点】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感知集体生活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碰一碰”。
游戏方法:引导两名幼儿面对面在小椅子上坐好,距离适当(使幼儿可以接触到对面小朋友的身体部位)。
老师带领幼儿说:“碰碰手”,大家相互碰手;说“碰碰肩膀”,大家相互碰肩膀;说“碰碰膝盖”,大家相互碰碰膝盖;说“碰碰小脚”,大家相互碰碰小脚。
要求轻轻触碰。
二、与幼儿讨论:
这是什么?引导幼儿回答“手”、“肩膀”、“膝盖”、“脚”这几个部位的名称。
三、出示乐乐玩偶:提问“他是谁呀”?幼儿回答玩偶名字。
1、老师用乐乐的口吻向幼儿做自我介绍示范,“我是乐乐!我三岁了”!引导幼儿模仿乐乐口吻来做自我介绍,并提醒幼儿向乐乐问好。
2、游戏“传乐乐”:乐乐传到哪位幼儿的手里,哪位幼儿便在大家面前做自我介绍。
(在游戏时播放快速音乐)。
①老师鼓励每一位幼儿大声介绍自己,并在每位幼儿介绍完后带领小朋友鼓掌以求鼓励。
②其他幼儿向介绍的幼儿问好:“xx好”!
【活动延伸】
可让幼儿在活动室里寻找有自己记号的物品,比如口杯、书包等生活用品。
小班优秀社会教案《我是谁》(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身份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
1.我是谁——身份认知;
2.与他人的关系——家庭、朋友、学校、社会;
3.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份(15分钟)
1.教师出示学生身份识别卡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报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2.教师设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自己身份的认知程度和主要身份的确定。
学生填写问卷。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卷的结果,概括自己的主要身份,并帮助学生理解身份的特点和重要性。
活动二:探讨与他人的关系(20分钟)
1.教师设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应与哪些人建立关系,为什么要建立这些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这些关系。
2.学生小组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彼此的意见和看法,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与他人建立关系的重要性。
活动三: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25分钟)
1.教师出示社交场景图片,学生观察并讨论应该如何在这些场景中表现出符合社交规范的行为。
2.教师讲解社交规范的相关知识,比如尊重他人、分享、友善待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价值观能够帮助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学生列举自己认为的好的价值观,并进行讨论。
活动四:实际应用与反思(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到附近的养老院、社区等地方进行义务劳动或参观,让学生切实体验社会交往的过程,并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
2.学生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自己在社会活动中有哪些表现?有哪些困难?自己是否做得好?有什么应该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份,并与他人建立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实际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学习,从而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