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习题-分析诗歌情感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习题-分析诗歌情感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doc 20220221分析诗歌情感一、诗歌鉴赏(共42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邺都引[唐]张说①
君不见魏武②草创争天禄③,群雄睚毗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④漳河曲。

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旁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睚毗相
驰逐”形容群雄虎视眈眈,逐鹿中原的态势,突出了曹操“草创”事业的艰难和他削平群雄、统一中原的决心与气概。

B.三、四两句,在“昼携壮士破坚阵”的金戈铁马紧张激烈战斗后紧接“夜接词人赋华屋”的场景,凸显曹操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C.“城郭为墟人代改”,一笔跨越了五百年,从前六句对历史的回顾转到眼前的现实景象,从怀古转到慨今。

D.这首诗从体裁来说属于乐府诗,从题材来说属于咏史怀古诗。

本诗运用对比、衬托、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富有表现力。

(2)“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请指出“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1)B(2)描绘了一幅繁华富庶(繁茂葱郁、兴旺发达)的画面;
邺都缭绕在西山的南面,漳河边桑树、榆树连成一片无边无际(邺都城邑规模之大和周围树木的繁茂)。

(3)①对邺都(铜台、铜雀台)昔盛今衰(世事沧桑、富贵不常、盛衰不常)的感伤之情,②对曹操英雄不再的缅怀与感慨之情,③表现出诗人被贬后壮志难酬的内心苦痛和愤懑之情。

【解析】
【详解】
故选B。

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概括画面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解答本题,首先概括画面特征,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二句,主要描写曹操在生产、建设方面的功绩,是一幅繁华富庶的景象。

邺都城池委曲环绕,表明魏国建筑雄伟,后方坚固;农桑林木沿漳河层层密布、“汗漫”无边,说明其农、林生产的发达。

【点睛】
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

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

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无地”即地尽处,
"近天"是天边头,极言戍边之地的偏远。

B.颔联想象友人将渡过人烟断绝的茫茫沙漠,行军环境之恶劣溢于言表。

C.颈联暗用李广难封之典故,用友人口吻,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D.标题交代写作背景和缘由,阳关、沙碛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

3.在这首送别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2.C
3.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
戍边塞;为了实现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

③尾联写诗人对
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边地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苍茫,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
失了道路。

【解析】
【2题详解】
故选C。

【3题详解】
【点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
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
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
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两句中,“孤云”“孤帆”衬出
江天、江水的浩渺;“来去”“上下”纵横交错,可知词人在游目骋怀,
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跳荡的神思。

C.下片高度概括地陈述了历史事件,说明了镇江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引出后面对人间兴废的议论。

D.这首词题为“焦山”却不是只写焦山,上片写景,视野开阔高远,
下片怀古,感情深沉而不失洒脱。

5.吴潜任镇江知府时写下了这首词,在他之前,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
曾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请对比两首词的结尾,分析内容及
情感差异。

【答案】4.C
5.辛词结尾用典,以廉颇自况,表达了不被朝廷信用、才能无法施展
的忧愤;吴词写超脱凡尘、飞升成仙的幻想,表达了出尘避世、隐迹遁去
的想法。

【解析】
【4题详解】
故选C。

【5题详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夕崔涂①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②烟景有谁争?[注]:①崔涂;终生飘泊,自
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

②五湖:春秋时
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

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描绘了一片流
水落花的暮春景象,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写“我”依依不
舍地送春归去。

B.颔联下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幽、宁静的气氛,令人沉浸其中。

C.颈联上句写自己长久在外,不能回家,连家信也长年断绝;下句写春天万物萌生,欣欣向荣,而诗人却生出了满头白发。

D.尾联运用反问,说“我要归去自然就归去了,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和我争夺的”,自慰自嘲,饶有情味。

7.本诗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6.B
7.①春光易逝、伤春之情:春水远流,春花凋谢,诗人送春归,渲染了一片暮春景色,表达诗人的伤春情怀,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②羁旅思乡之情:借“蝴蝶梦”“子规”“月三更”等意象及梦中之景表达了游子孤身漂泊异乡的思乡之情。

③仕途坎坷、孤独飘零之苦:“自是不归归便得”是无奈伤心语,传达出诗人苦闷彷徨、悲愁痛苦之情。

④年华老去之悲:自己“华发”“满镜”。

⑤归隐田园之意:从暗用五湖的典故可以看出。

【解析】
【6题详解】
B项,“清幽、宁静”错,子规叫声凄凉。

“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

故选B。

【7题详解】
首句一起笔,就渲染出一片暮春景色:春水远流,春花凋谢。

流水落花春去也——诗人深深感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

诗第二句“送尽东风过楚城”,诗人把春光(“东风”)拟人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