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三首
《出塞》:
本节课教学,从“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秦、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时间的久远,创设明月这个意象,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联系“万里”这个表示空间的词语,让学生在这种空旷苍凉的背景里进行理解“人未还”,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得到了初步领略。

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来想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加入边塞诗艺术特点的赏析,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

好在教学过程中有边教边赏析,只是没有归纳出来而已。

课堂上,预设虽然重要,但是生成更不可少,只是我们很多时候,却不敢去抓住生成的东西,或者说是没有能力去在瞬间捕捉生成的契机。

《出塞》这堂课,一堵冷冰冰的墙,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

其实,生成是智慧的积累,如果没有教学的智慧,是很难捕捉到生成的瞬间的美丽;生成也是经验的结晶,没有教学和生活的体验,你即使有这样的生成感悟,但是,没有教学的日积月累,你也不可能把握住。

就像我教《长城和运河》一课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问题:“你看到长城,你想对创造长城的劳动人民说点什么?”一个学生回答“我可怜他们的手”,这是多好的课堂生成啊,可惜,我还是将它放走了。

课堂的生成是需要我们去体验和把握,关注课堂生成,我们奉献智慧和创造关注课堂生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互动和交往。

《凉州词》:
在讲解这首诗时,我是分两步走的。

首先是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句的意思时,我是分组来汇报,一组的同学认为“醉卧沙场君莫笑”是指死在战场的意思,这理解明显是错误的,但我没有把问题揽过来,而是顺势再抛出去:“谁还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有的孩子提出,这应该是在酒宴上喝醉了,倒在战场上。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再次把问题提出来“两种看法,各有什么理由?”“我认为作者在这里用的是‘卧’,是睡的意思,而且前面的个‘醉’,所以我认为不是战死,而是醉倒的意思。

”“我认为在战场战死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应该是不会说‘君莫笑’的,所以这时应该是醉倒的意思。

”小小的辩论,既达到了抠词抠字的目的,又明确了诗句的意思。

接着是体会诗人的情感。

诗句意思理解了,但是诗人的情感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很有些难度的。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前面有些东西都忽略了,如,题目“凉州词”是什么意思?“凉州”是指哪里?我在课堂上都没有涉及到。

在理解了诗句后,直奔主题。

我先让学生想象两句诗所描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分别概括这两幅画面,然后将这两幅画面放在一起形成对比:诗人在一首诗中描述两幅气氛完全不同的画面,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样设计是想通过酒宴、战场两个画面的强烈对比,体会战场的残酷,再结合诗人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体会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

本来还想通过引导,体会诗人的豪迈同时,感受诗人对战争的无可奈何乃至厌恶。

但是这种矛盾的心情学生完全无法体会,只好放弃。

对于这首诗,我想,学生能理解到哪里就到哪里吧,强加,并不等于接受。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的爱国热情,所以我在课前就让学生搜集了古诗的历史背景。

上课时,先让学生理解古诗大意,在交流了古诗历史背景的同时再次感知古诗内容,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同意境的视频,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怀。

每节课都有遗憾,回顾整节课的教学,也有很多的不足:
1.高估了学情,虽然课前让学生查相关资料,但孩子们的年龄太小,理解不了。

2.孩子们虽然已经四年级了,但部分学生胆子太小,不敢举手发言,所以课堂的氛围没有想象中好。

3.在教学中,有些急躁,提出质疑后,学生在点拨后没能回答出来,就有点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自身的缺点,早日展现完美的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