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南省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2015届高三高考热身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理工学院附中2015届高三热身练
文综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35题,共140分)24、有学者说:“后世儒家所着力申说的’义’和‘忠’,就是从‘尊尊’生发出来的;而‘仁’和‘孝’则是从‘亲亲’生发出来的。

”儒家这一思想
A 是外儒内法的直接体现
B 与宗法观念相通
C 体现了价值取向多元化
D 受佛道思想影响
25、宋代地主阶级利用农民之间的矛盾,用增租转佃方式试图增加地租,而农民则利用地主
之间的矛盾,用转佃他人之田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地租的目的。

在这一斗争过程中,地租剥削自然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

材料意在强调宋代
A 封建租佃制的积极作用
B 完成了土地关系的变革
C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 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26、明以前各个王朝,凡君主年幼,必定有他的叔父、堂兄这样的人物代为摄政,而明代则
规定,皇帝的叔父、兄弟以及除皇太子以外的儿子,一到成年就应当离开京城到自己的封地,谓之“之国”。

“之国”的出现
A 有助于皇权摆脱支系牵制
B 严重威胁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D 充分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
27、18世纪的欧洲曾兴起一股“中国风”,在建筑、绘画和各种日用品的装饰造型中都竞相
采用中国题材和模仿中国风格、当时有些欧洲人曾说,中国风格已控制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和家具,不久恐怕连基督教堂上的装饰也将加上金龙和宝塔了。

材料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B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C 中西科技差距日益拉大
D 西方尊中国为“天朝上国”
28、19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创办私人银行,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创立,其最初资金有500
万两、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三年后更名为大清银行,资金为1000万两。


A表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 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C 体现了清朝对列强资本输出的应对
D 意味着清末新政取得巨大成功
29、清末民国有诗云:“小院静无人,但闻歌声缓,歌声何处来,天机自流转。

”其主要体现
的是
A 传统文化的复兴
B 西方科技的传入
C 民主科学的勃兴
D 社会心理的嬗变
30、有人统计,抗战八年间,八路军、新四军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平均每毙伤一敌消耗子弹2000发,炮弹12发、手榴弹30枚、而在二战欧洲战场上,苏军平均毙伤一敌消耗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药。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平均毙伤一敌要耗费3吨炸药。

这可以佐证
A 中国军民抗战的艰难
B 中国军队较之美苏军队更具战斗力
C 反法西斯战场相互配合
D 军队现代化是战争取胜的唯一因素
31、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实施“三线建设”。

三线,指云、贵、川、陕、甘、宁、
青等西部省区(俗称大三线)。

“三线建设”的提出和实施
A 贯彻执行了“八字方针”
B 反映了大国对峙的加强
C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D 理顺了内地和沿海的关系
32、从克里斯提尼时期开始,希腊发展出一种公共礼拜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富有的人要为
城邦的许多节日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并且要在战争期间提供赞助和负责统帅军队,这
A 限制了贵族的政治影响
B 有利于公民为城邦效力
C 是陶片放逐法推行的结果
D 体现了社会的民主平等
33、1688年英国议会政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新的信用工具——国债的发明。

这种
公共借贷能够有力地满足紧急需要,其关键是议会负责偿还债务。

材料表明
A 财政改革推动了共和制的确立
B 英国国王行政权已经被议会剥夺
C 制度创新推动国家权力的转移
D 国债之争是光荣革命的导火线
34、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
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

这表明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35、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

这表明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责之后,琉球、安南、暹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

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

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觐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

清代朝贡体制主要涉及朝贡国对清廷的称臣纳贡和清廷对朝贡国的册封赏赐两方面内容。

朝贡使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和清朝遣使册封朝鲜、琉球、安南三国国王等都有一套固定的仪式和礼节。

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

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摘自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材料二强权主义导致条约制度的不平等……对他们来说,国际法是保障和补充不平等条约的执行工具,中西方之间的交往基本都是以战争为前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条约来确立法则的实现。

所以当时的国际法有着浓厚的强权主义色彩,体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是列强国家欺负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工具,为了自己的侵略目的要求弱小国家遵守国际法,另一方面如果涉及到列强国家的利益,即使违反国际法原则的行为也被认为是合法的。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中国也不断受到国际法的影响与冲击:译注的大量的国际法著作为晚清社会带来了新的观念……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初步的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

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朝贡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加以评价。

(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条约制度下国际法的特点,并阐述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影响。

(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历史上,人人都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走近孔子、理解孔子,上述图片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除此之外,孔子的形象纷繁复杂:战国孟子的兼济天下、民重君轻的孔子;西汉董仲舒的尊奉君主、上感天机的孔子;宋朝理学家的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的孔子;明朝心学家的知行合一、灭心中贼的孔子。

近代康有为的大同主义的孔子;李大钊的历代专制之护符的孔子;鲁迅设想孔子因到处奔波,饮食不定,还要生许多人的气,八成会害胃病……从图片或文字材料中,任选一种孔子形象进行解读。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50年,英国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为6.571亿英镑,1970年增至39.27亿英镑,1980年猛增至235.08亿英镑。

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使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保障,但更多的工人宁愿选择休息,而不选择工作。

英国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从业人员名义工资的增加部分往往被个人所得税抵消,导致大批专业人才外流。

英国社会福利与保障由国家健康与社会保障部负责,直接或间接受雇于该部的职工有100万人以上,其管理费用每年高达18亿-20亿英镑。

——摘编自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材料二撒切尔夫人认为“福利主义”、依赖心理导致了道德堕落。

她宣称:“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作出我们的安排。

”……撒切尔夫人政府较大幅度地削减了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1986-1987年度比1979-1980年度下降了10个百分点。

政府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步“淡出”,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向“基本安全网”方向转化,只负责使社会上的失败者和弱势群体无冻饿之险,同时采取严厉的控制措施防止“不积极寻找工作”的失业者申请补助,并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倡导自由市场和竞争。

撒切尔夫人当政期间,创造了经济奇迹,英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达到2%以上,其中1982年-1988年均在3%以上,当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英国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远不止于此。

——摘编自《试论“撒切尔革命”对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9分)
45、(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蒋介石去世前曾嘱托蒋经国有朝一日把他的灵柩移葬于故乡,所以蒋经国对蒋家祖坟非常在意。

……为继续推动两岸关系,进一步争取蒋经国,廖承志不计个人恩怨,力排众议,提请中央重新修复蒋家祖墓。

在廖承志亲自安排下,当地有关部门很快就把破败
不堪的蒋家祖墓修缮一新。

——摘编自《中国人大》2014年第15期材料二三年以来,我党一再倡议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在台诸前辈及大陆去台人员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

……再者,和平统一纯属内政。

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图我台湾,此世人所共知者。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双方领导,同窗挚友,彼此相知,谈之更易。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华之大业。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先生信》(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廖承志发表致蒋经国信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廖承志为推动海峡两岸统一所做的努力。

(7分)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24、B 25、A 26、A 27、B 28、C 29、B
30、B 31、B 32、B 33、C 34、A 35、A
40、
(1)内容:清代朝贡制度丰要涉及以中国为核心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也包含了部分西方国家;朝贡制度的核心是通过礼仪体现中国“天朝上国”的地位;“厚往薄来”的
朝贡贸易是维护朝贡制度的主要手段;朝贡贸易兼有官方和私人性质。

(8分)评述: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自满心态;小农经济的自我封闭;强化了“闭关锁国”
的对外政策;逐渐脱离世界潮流。

(4分,任意两个要点即可)
(2)特点:把国际法作为执行和保障不平等条约的工具;具有浓厚的强权丰义色彩,体现出了欺凌弱小国家和维护侵略权益的两面性;反映了近代西方的法律和契约精
神。

(6分)
影响: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列强把不平等条约强加于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谈判成为晚清政府处理国际争端
的重要手段,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
代的转化。

(7分,一个要点3分,两个要点5分,3个要点7分)
41、
(1)明确孔子形象(4分);
(2)对孔子形象加以解读(8分),分为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解读深刻,理由充分,史实准确。

(7—8分)
第二等级:解读深刻,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

(4—6分)
第三等级:解读基本正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

(1—3分)
第四等级:解读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

(0分)
参考示例
形象:康有为大同主义的孔子,其形象是变法改制的先师或维新运动的祖师
解读: 19世纪晚期,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康有为等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阻力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撑,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理论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

康有为等人经受过封建传统儒家教育,孔孟儒家理念浓厚。

随着历史发展,孔子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也在不断做着调整。

44、
(1)英国经济发展缓慢以及通货膨胀,经济困难;社会福利开支居高不下,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社会保障制度影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办事机构臃肿,社会救助管理效率低下。

(6分,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2)措施:削减社会福利在公共开支中的比重;转变政府调控社会福利事业的方式;推行社会福利私有化,“多市场、少政府”。

(4分, 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
积极影响:改革使英国经济告别衰退,经济快速增长;引导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推动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转型。

(5分, 答对两点即可)
45、
(1)中美建交;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中国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

(8分,答对四点即可)
(2)修缮蒋家祖墓,体现了他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和祖国统一为重(2分);主张和平统一,推动了“一国两制”思想的最终形成(2分);发表致蒋经国信,尝试再
次开启国共合作的大门,有利于打破海峡两岸同胞的阻隔状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