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2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上,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
实际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
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获取新
知识的能力和估测的能力。

1、关注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我选择学生熟悉
的身边的事物――硬币、硬卡和手机。

让学生在用手夹或捏的动手操
作中,感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
表象。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
本课中,我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估一估、量一
量的活动中,借助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的大量活动,感知1分米和
1毫米的长度,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

教师只是
起到组织者、点拨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
感受。

让学生测量自己喜欢的物体长度,学生非常愿意去做,学习积
极性很高,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到数学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其实数
学就在身边。

3、“动中学,乐中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成了“做数学”。

从学生量身高产生的不同单位的实际应用引出新知,到学生用厘米单位量课桌的长以及用分米单位量各种学习用具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知道了1分米=10厘米的实际含义。

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这堂课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4、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估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在测量每一个物体的长度时,都是先估计,然后测量。

学生在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毫米的认识》,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例1用小组活动的画面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以数学课本为素材,让学生通过估、量,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发现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做一做”让学生凭借测量物体的直观图确定三个物品的长度,熟悉用毫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

练习一第1、2题考查学生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第3题是估计、测量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而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方面更需要多多培养。

虽然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了厘米和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但是学生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

所以在《测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帮扶、引导为主,教会学生如何有效估计物体的长度,如何有效参与四人小组活动中去,如何较科学规范的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从而加深对毫米的理解。

在后面的《分米的认识》教学中,我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放手,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主探索。

本节课属于计量单位的教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精灵来获得学生的喜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用手比划的过程中,唤醒旧知,以利于后面教学的开展。

这样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比划得较准确的同学对自己有信心,获得学习上的满足和喜悦;二是让比划得不准确的学生知道:数学需要思考,哪怕是比划,也得先思量思量,再出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