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第11课 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七年级政治《第11课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新课导入】
(师)某校同学小强同学觉得学习比较辛苦,因此不爱上学,常常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了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一课后,产生了这样一个观点:既然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那么受不受教育就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这种观点到底正确吗?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框: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讲授新课】
活动:话题讨论
(师)温家宝总理在和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曾说:“我听到一个例子感到很痛心。

我们出口的DVD一台大约40美元左右,可是要交专利费21美元。

我们的药品,人离不开啊,9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数控机床70%以上都是国外专利;我们的汽车90%都是合资企业或者是国外品牌……”
前后两桌为一小组,讨论:
(1)总理为什么会感到痛心?
(2)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
(生)讨论,回答问题
(师)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公民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因此,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知识点拨: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对人民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认识到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
基本义务,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小组讨论
(师)国家和社会为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作为受教育的对象,应该履行哪些义务呢?
(生)讨论回答他们心中对受教育者应履行义务的认识。

(师)我国法律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受教育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在于遵守法律、法规中与学生有关的规定)遵守学生行为规则,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受教育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为什么?)知识点拨: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

受教育者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在于遵守法律、法规中与学生有关的规定。

遵守学生行为规则,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受教育是自己的基本义务后,反思自己的具体行为,将受教育的义务具体化。

是一个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学生自我反思过程。

活动:请你评析
(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小强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与导入情景相呼应,同时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讲授:走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师)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作为适龄少年,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义务教育的相关内容。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受教育权,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它具有三大基本特征。

下面,我们通过三则材料,简单了解一下。

(老师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归纳总结特点。


材料一:2007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称:“将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在农村义务教育免费后,国务院又决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

------免费性
材料二:“十五”时期我国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图 ------普及性
材料三:某初级中学的学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学校所在地镇政府向各村发出通知,要求辍学学生返校上课。

但仍然有9名学生没有去报到。

镇政府在多次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一纸诉状告到法院。

法院依法审理,向9名学生的家长下达了裁定书和通知书,对每位辍学学生的家长罚款300-500元,并强令他们在规定期限内送子女复学。

------强制性
知识点拨:
所谓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活动:学以致用
(师)请同学们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父亲让儿子辍学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2)儿子可以运用哪些知识劝说父亲。

(3)当儿子重返学校后,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
(生)回答问题
(师)通过受教育对个人、国家的影响两条线索进行图示归纳,强化学生对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的理解。

知识点拨
我们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设计意图〕:一方面材料对同学具有思想教育价值,同时巩固了同学们所学的知识,增强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提高维权意识与能力。

并且用一则材料将两框内容有机整合,对同学们全面认识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有帮助,对同学们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思想和行动具有指导意义。

活动:学习标兵评议活动
(师)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你认为哪些同学是班级中学习勤奋刻苦的标兵?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生)介绍心目中学习标兵同学的事迹
(师)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既是受教育者最主要、最基本的义务,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设计意图〕:引导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树立身边的榜样,对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同学进行表扬,同时引导同学们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本课小结:
话题讨论——认识到受教育对国家繁荣发展的影响
小组讨论——了解受教育者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学以致用——认识到公民既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也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作业:实践活动
小课题研究:初中学生厌学问题调查。

提示:
(1)调查本班、本校、本地区初中学生厌学的情况,并统计好有关的数据材料。

(2)分析初中生厌学的种种原因和影响
(3)向全校学生发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的倡议。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认识到中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个人成长和国家的繁荣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初步给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的策略,让同学们在活动中进行感悟和自我教育,同时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处理资料等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