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铁杵成针》说课电子课件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湖
作者写作顺 序清晰,并且抓住 了每个景点的特点, 所以写得很成功。
佛香阁
长廊
万寿山
找出文中点明游览顺序的相关句子,读一读。
1.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 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5.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铁杵成针
阅读提示
(1)《铁杵成针》讲的是谁的故事? (2)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自由表达,熟读成诵。
我会填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起因
经过
——颐和园月波楼对联
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 波回兰桨,影翻明月照还空
——颐和园十七孔桥对联
月波潋滟金为色 风濑琤琮石有声
——颐和园谐趣园知鱼桥对联
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
的功课完还成卒了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读一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
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说一说 铁杵是怎么变成针的? 每当老媪想要放弃时,她想…… 每当李白想要放弃时,他想……
这些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写法总结
《颐和园》描绘了北京颐 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 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 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 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 赞美之情。
颐和园的对 联
一径竹荫云满地 半帘花影月笼沙
整体感知
1.初读例文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细读例文 (1)作者按照什么样的写作顺序 写的? (2)找出课文中表示过渡的句子。
文章根据作者游览路径,描写了圆明园中长 廊、佛香阁、万寿山以及昆明湖几处的美丽景色。
本文是按作者游览的空间顺序写的。
2~5自然段的首句都是文中的过渡句
思考
《颐和园》怎么写得这么成功?
猜猜看,老媪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磨针的?
《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表现了李白有恒心、 有毅力,刻苦学习的品质。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有 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诵读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写一写
写一写
板书设计
铁杵 成针
起因 读书未成 弃去 经过 逢 老媪 磨杵 结果 感其意,还卒业
持之以恒 终成大器
小学语文统编四年级下册
颐和园
新课导入
我们都会去一些地方,观赏一 些景点,怎样有条理地写出一个地 方的景物特点,这是一个写景文章 必不可少的部分。今天我们就学习 两篇经典的写景文章,看看它们是 怎样写的吧!
资料链接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 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 园(后改称万春园)组成,通称 为“圆明三园”。圆明园 构 思 巧 妙,建筑精致,集我国园林艺术 之大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 之称。
பைடு நூலகம்
我的感悟:
)。 结果
阅读理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 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磨针是溪:,这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 好自己的方功:课正就在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 根铁棒,感(其他意感:到被奇怪她)的于意是志就问感这动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