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适用
可单独或合并适用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排除妨碍先予执行
第二章
第二节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一、 归责原则的概念 1、归责的含义 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 发生后,应以什么依据使其负责。 2、归责原则的概念 归责原则,是指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 一般准则。即在损害事实发生的情况下,确定侵权行为人 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 它所解决的是侵权的民事责任之基础问题。
( 2006-3-11,单选)甲忘记带家门钥匙,邻居乙建 议甲从自家阳台攀爬到甲家,并提供绳索以备不测, 丙、丁在场协助固定绳索。甲在攀越时绳索断裂,从 三楼坠地致重伤。各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未达成一致, 甲诉至法院。下列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法院可以酌情让乙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B.损害后果应由甲自行承担 C.应由乙承担主要责任,丙、丁承担补充责任 D.应由乙、丙、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财产法益
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 占有(物权法第245条)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Biblioteka 任法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二、侵权行为的形态(类型)
(一)侵害财产权、人身权的侵权行为
(二)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
归责原则不同 适用法律不同 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不同 举证责任不同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④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及其搁置物、悬挂物 发生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推定其所有人、管理人 或者使用人具有过错(注意:建筑物倒塌适用无过错 责任《侵权责任法》第86条);
⑤堆放的物品倒塌致人损害的,推定堆放人具有过错 (《侵权责任法》第88条); ⑥林木折断致人损害的,推定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 人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90条); ⑦道旁施工致人损害的,推定施工人具有过错(《侵 权责任法》第91条)。
第二章
第二节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二、过错责任原则
(三)过错推定
过错推定是过错原则的发展 免除原告对被告过错的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倒置 适用:以法律特别规定为限
医疗事故 建筑物等设施、搁臵物、悬挂 物致害
法律规定适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几种情形
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遭受人身损害 的,推定教育机构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 第38条); ②患者因下列情形之一遭受损害的,推定医 疗机构具有过错:(a)违法法律、行政法规、 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b)隐 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c)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侵权责任法 》第58条); ③动物园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推定动物园 具有过错(《侵权责任法》第81条);
非“有过错有责任”而是“无过错即无责任” no liability without fault 责任构成:四要件 适用范围:一般侵权行为 举证责任: “谁主张,谁举证” 共同过错,数加害人负连带责任 受害人混合过错,减轻加害人责任
第二章
第二节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二、过错责任原则
(二)制度基础 1、理论基础:自由意志理论
侵权责任法概览
1. 基本理论:侵权行为、责任构成(归责 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责任形式 2.一般侵权行为:人身权益、财产权益 3.特殊侵权行为:职务侵权、产品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 险责任、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物件损害责任 4.侵权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精神损 害赔偿、纯粹经济损失
第二章
第二节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
1.立法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 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 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2.涵义 指在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场合,以已经发生的损 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该损害结果有因果关 系的行为人,不问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民事 责任的归责原则。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二、侵权行为的形态(类型)
(三)单独侵权行为;共同侵权行为 侵权责任认定简单易程度不同 共同侵权责任是连带责任 (四)作为侵权行为、不作为侵权行为 (五)自己侵权行为、准侵权行为 他人行为致害(替代责任)
雇主责任 职务侵权责任(法人责任、国家责任) 监护人责任
( 2007-3-64,多选)丁某在自家后院种植 了葡萄,并垒起围墙。谭某(12岁)和马某 (10岁)爬上围墙攀摘葡萄,在争抢中谭某将 马某挤下围墙,围墙上松动的石头将马某砸伤。 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丁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B、谭某的监护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C、马某自己有过失,应当减轻赔偿人的赔 偿责任 D、本案应适用特殊侵权规则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
六、《侵权责任法》
十二章九十二条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二次会议通过,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
侵权责任
概述
第一节
一、概念、特征
侵权责任,指义务人对自己的加害行 为(包括准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依 法应承担的不利民事法律后果。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1、权利
人身权 人格权
生命权 健康权 姓名权 名誉权 荣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婚姻自主权
身份权:监护权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1、权利 财产权
物权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案例1:
医师张某在为一病人吴某作手 术时,发现该病人是他的情敌,当 初抢走了自己的女朋友,于是张某 暗自庆幸,作手术时不正确操作, 使吴某的病情加重。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案例2:
某市举办春节名贵花市,甲约女友乙 前去参观。两人因说笑,未注意门前挂有 “展览之花,严禁采摘”的牌子。在走到 一盆花前,乙停下来对甲说:“这花真好 看,你摘一朵给我。”甲上前采摘,因用 力过重,造成花根松动,导致该盆花死亡。 同时,甲因突然转身与正在身后参观花展 的丙相撞,造成丙的眼镜摔碎。该盆名花 为丁所有,丁为此损失500元;丙的眼镜损 失300元。丙、丁提起侵权诉讼。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侵权行为,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1、一种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过错或无过错 3、侵权责任是侵权行为的结果 4、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法》第2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 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 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 人身、财产权益。
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立法概况
侵权责任法基本立法思想:补偿、预防、惩戒
教科书一直都称“侵权行为法”,英美法称 “侵权法”,日本称“不法行为法”,我国台 湾地区最初借鉴日本称“不法行为法”,后来 改称“侵权行为法”,德国也称“侵权行为法”
为什么法工委别出心裁称“侵权责任法”?
1.行为法强调任何行为人要为自己的侵权行为 所造成的损失后果负责,强调的是为自己行为 负责(十九世纪侵权法重视责任自负) 2.侵权法究竟是制裁法还是救济法?(现代侵 权法更重视对受害人的救济)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三、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 1、侵权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
侵权行为的法律根据是民法;行政违法行为 的法律根据是行政法 侵权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者承担 的行政法律责任 侵权人是向受害人承担责任;行政违法者是 向国家承担责任
是民事责任之一种 以侵权行为和准侵权行为为前提 本质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形式多样,但主要是财产责任
二、侵权责任与侵权之债
第二章
侵权责任
概述
第一节
三、侵权责任的方式和适用
(一)方式
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 赔偿损失 停止侵害 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
二、历史沿革
从复仇到赔偿 从加害责任到过错责任 现代侵权责任法的挑战
损害赔偿的社会化(风险分配全民化) 保护范围扩大化(权益泛化) 加害行为复杂化(广泛、间接、隐蔽) 损害后果规模化 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多样化 过错客观化 责任形式化多元化
第一章
知识产权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专用权 发现权
股权 继承权 债权?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一、侵权行为的概念
2、法益
人格法益
亲属间人格法益(婚姻法第46条) 免受性骚扰的法益(妇女保障法第40条) 死者人格法益(精神赔偿司解第3条) 特定物品上的人格法益(精神赔偿司解第4条)
3、我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体系 过错责任原则(fault liability)
过错推定
无过错责任原则(strict liability) 公平(衡平)责任原则
第二章
第二节
侵权责任
归责原则
二、过错责任原则 (一)概述 以过错作为归责的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 造成的损害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物致害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三、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一)侵权行为与犯罪行为
联系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应受法律制裁 (3)都存在侵害财产权和人身权 区别 (1)法律根据不同 (2)侵害客体不同 (3)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4)行为人主观恶性程度不同 (5)侵权行为只有既遂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三、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二)侵权行为与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
2、侵权行为与违法行政行为 违法行政行为受行政法调整;侵权行为 受民法调整 违法行政行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和公务 人员;侵权行为的主体是任何民事主体 违法行政行为人承担的是行政责任;侵 权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四、侵权行为与其他债之发生原因
(一)侵权行为与合同 (二)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三)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第一章 一、概念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
调整侵权行为所产生之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调整对象:侵权行为、侵权责任 特征
私法 强行法 不得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法定一般义务无处不在, 无人不有,各人无权改变该法定一般义务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一节 侵权行为概述
三、侵权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
(三)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
联系 (1)两者都是民事违法行为 (2)两者都是产生民事责任的原因 (3)两者都是债的发生原因 区别 (1)行为产生的前提不同 (2)行为违反的义务不同 (3)行为主体不同 (4)行为侵害的对象不同 (5)责任形式有所不同
保护法
法律为之而存在的人类福利系于生命、健康、财产及 财富等人类利益的维持与发展。为确保它们被维持, 有了侵权法,而为了促使它们的发展,有了合同法。 合同法具有创造力,侵权法则具有保护力。侵权行为 人主要是因为把事情搞糟糕而须负责,合同当事人主 要是因为没有把事情办好而须负责。
第一章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滥用自由意志损害他人,道德可非难 理性的行为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对其自 由意志的尊重,也是对其人格的尊重
2、社会基础:市场经济
结果责任必然扼杀自由竞争 自然竞争需要过错责任:并不存在这样的一般性
义务,即应当如此作为,以使他人的财产状况保持在 不受减损状态或使之获得最佳发展。 迪特尔· 施瓦布《民法导论》语
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法
第二节 侵权责任法
三、分类 侵权普通法与侵权特别法 成文侵权法与判例侵权法 四、功能 补偿功能:矫正正义,区别于分配正义 制裁功能 教育和预防功能 五、渊源 宪法 《侵权责任法》、《民法通则》 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 司法解释:人身损害司解、触电司解、精神损害司解、名 誉权司解 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