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
一、起源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
下面以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2015全国高考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全国高考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定义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明确的要求来写作文。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

(二)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

(三)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三、特点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型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精选材料内容,从熟悉的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也是我们的初衷之一。

做这种作文题,无非是要细读材料、细读题目的要求,完成其指令、任务。

这种作文通常叫“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

这个提法有三个关键词,“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我们在评判一个作文题目是否与当今全国卷精神合拍时,应该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

“叙事体”,这是相对于以往的一些以名言名句、诗词漫画等而言的作文材料呈现形式,基本就是描叙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热点人事。

“新材料”强调的是五性(可写性、选择性、导向性、探究性、防套性)和五特征(事件有过程、有发展、有多方人员参与、有争议性、十八九岁青年学生有表达欲望),这是作文题材料内容的要求。

“任务驱动”,这不是全新的要素,每次作文都会有任务要求,只不过我们要以2015全国卷为参考,去强化对“任务驱动”的研究与落实。

最后,“叙事体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符合“一点四面”(立德树人、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的总原则。

概括地说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指令性
指令性就是作文的写作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写作的针对性更强。

作文导向十分清晰。

如2015年课标Ⅱ“谁更有风采”。

这种任务型作文,都应该指令什么?
(1)体式指令,指令写成什么样的文体;
(2)内容指令,指令写作内容是什么;
(3)思维指令,指令问题的焦点,写作的着力点;
(4)对象指令,指令具体的问题。

(二)矛盾性
作文材料要给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或说矛盾性的问题,然后要求考生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由于出现了一个对立性、矛盾性的情境,那么,就需要考生进行探究,探究就是对作文内容去做深入探讨、认真研究。

作文的探究性是要围绕作文材料中有争议、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这就加强了对理性思维和理性表达的引导。

指令性和矛盾性是制题的要求。

(三)权衡性
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
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权衡”是审题的关键。

(四)辨析性
辨析性或者叫思辨性。

如果说“权衡性”还是在审题阶段,其中当然也会有辨析,而“辨析性”,还主要体现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 辨析性是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特征。

符合对“考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要求,也是高考作文未来发展中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5年的很多作文题都在
注重思辨上下了很大工夫。

如上海作文题以“心中坚硬的东西和柔软的东西之
间的关系”为内容,引导考生对“和谐自我”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在人生观、
价值观方面有见地、有创新的思考。

另外还有广东作文题“感知自然的远和近”等。

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
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

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
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

试题内容体现适当的思辨是有益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思辨性、辩证性,最好出像上海这几年的“两概念”作文题。

(五)比较性
“谁更有风采?”,那么就需要比较、辨析,而且是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
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是写作的关键。

多维度地比较论证说理比如从贡献、价值、意义、社会
需求度等角度进行比较论证。

这样的题型,往往作文材料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则,就更需要比较说理论证。

写作的重点是说明选择的原则、理由,在强烈的
对比中,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论点,凸显自己的观点。

四、目的
通行的材料作文测试形式尤其是事件类和事理类两大题型,经多年实践已
基本成熟。

材料作文题给考生提供充分的作答空间、多元的立意角度的同时,
出现了一些必须面对的问题。

比如过多的角度,学生容易选择一个自己有所准
备的角度进行套作,从而失去了让考生在题目中丰富材料选择、辨析的作用。

因此,有专家戏称,材料作文也走到尽头了。

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
作的问题,2015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
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
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新课标甲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
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
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

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
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
宿构提供了空间。

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
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近年在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五、审题
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一点就作文。

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

为了避免这种随意和偏离,就有意识地在多角度材料中,提出指令性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地角度来写作,不至于偏题。

全国一卷和二卷作文题通过增加“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任务型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

阅读材料并要读懂材料。

我们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进行写作,所以第一步阅读非常重要;
任务型写作要求考生去发表议论的主题,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

所以,考生可以从命题者给出的论题里找到中心词,关键语句,防止离题。

往往这样的命题材料不止一个,所以要仔细分析材料间的异同,为写作做好准备。

任务型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

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

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写作任务是什么?一定分析透彻,否则累死也无功。

1.“就其中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

也就是说材料内部充满了争议性、多解性,公理婆理,莫衷一是。

现在,请高三的学生作为一个成人、准成人、公民、准公民,参与其中,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学生要选出其中一方,;然后论其“是与非”、“合理还是不合理”、“可以接受还是不能接受”。

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还是要选取一方力量,针对他的行为,在“大是大非”上作出回答,提出自己斩钉截铁的“观点”。

这是第一步,要选定你论述的那一方力量。

想一想,你选了吗?选完后你想明白立场并表达出来没有?
2.“阐述你的看法。

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


所谓“阐述’,就是一五一十、条分缕析、有头有尾、入情入理、深入浅出、浅入深出地论证你前面针对某一方力量所陈述的观点。

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就是要抓取整个事件,抓取核心事件,你不能仅仅在其外围、在无关痛痒处、在皮毛里打转。

要抓取、分析、细细理解核心事实。

所谓“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还指在选取一方力量进行阐述时,其它的几方力量也可以或者说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讲述其他人是为了把我们选取的那个力量讲清楚、讲到位。

考生要怎么做?
答曰:按题作答而已矣。

3.“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含意”,按指令任务要求:
①形成像样的可阐述的看法,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取向。

②向读者(倾听者、不明白者、走神者、铁石心肠者、怀疑者、期待者、欣赏者等等)表达自己的看法,体现自己的话语方式。

③向读者入情入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尽力吸引他、打动他、说服他,让他愿意倾听,容易明白、理解,乐意接受、信从,体现学养、理性和沟通能力。

六、写作
(一)审题
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比较的内容、比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任务型作文就“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绝不允许离开“任务”作文;就论证而言又是就事论理,因此它要求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面对任务型作文,考生必须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

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是什么?必须认识清楚,否则累死也无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作文的难度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特别是对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来说。

任务型作文往往暗示作文的写法,比如2015年课标2作文题,“你认为谁更有风采?”,“更”字表明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论证自己的观点。

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跟以前的题的区别
1、题目本身多是中国大地上的时事、实事,又非常强的的争议性,本身就是充满多解性的。

而福建卷则是一句名言、一首诗、一个寓言故事,里面蕴含了一个道理,要求考生把这个道理提取出来。

2、由于材料本身就众说纷纭(其背后是大变革时代的价值观多元化),需要考生用公民立场、罗辑思维参与其中、置身其中,就像是投身一个沙龙、一
场论坛一样。

就事论事,把话说请。

而福建卷呢,在提取出观点之后,考生就可将材料抛之脑后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正反、假设、对比,苏轼、陶潜、感动中国、孟母三迁,这样的写作走到今天,已经有些僵化了。

这也正是学生不爱写“议论文”的原因。

所以,全国卷的作文命题,是对这种僵化命题、僵化思维、僵化写作的拨乱反正。

从这样的角度去看,就会明白了什么样的作文是符合全国卷样子的,什么样的作文还是老面孔,还在无病呻吟。

比如,有作文讲到“法律的必要与重要”,老夫妇违法违规,其他车主诉诸法律法规,在文章第一段提到这些句子之后,后文讲到挥泪斩马谡、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一同、较真的律师为5元钱状告铁道部、农民李桂英追凶17年。

这就是传统的原来的写法,现在是不受欢迎的。

针对第一个问题多说几句。

写作的时候,选谁呢?题中的每个人都可以选吗?
2015年全国卷两套试题是可以做到的,如1卷的老陈、小陈、警方、网友,2卷的老王、老王、小李,他们各自身上有不同的话题、价值取向,彼此之间虽有联系,但是有各自的相对完整性,可以“任选一方”。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例析
1、【2015全国高考1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

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完成写作任务。

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2015全国高考2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但是,全国卷这样的题目十分难命,太难寻找了。

现在市面上我看到的仿命的作文题,几乎还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

如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看似有多方力量,其实核心还是“老夫妇人肉占车位该还是不该”,选取的人,还是“老夫妇”。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乘客们对骂。

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一脚踢去;吐痰男顿
时安静下来,一语不发。

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

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完成写作任务。

事件的核心还是“黑衣男该不该踢对方”,选取的人,还是“黑衣男”。

4、有一道作文题,现在看来,还是很像全国卷的“多方力量”的:
一位女教师发现所教的高二班里有28名学生,为完成一项生物课作业,从网上抄袭了现成材料。

她认为这些学生品质低下,剽窃他人劳动成果,将成绩
判为零分。

家长认为判罚太重,纷纷向学校施压,要求重判。

学校不堪重压,
迫令教师屈从,她坚持自己的决定,严词拒绝,辞职而去。

该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从老师、家长或校方任选一角度评论,表明
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题里的各方力量还真是可以选来评述一番——“女教师”是小题大做
还是防微杜渐干得漂亮?学生是自作自受吃堑长智还是损失太大得不偿失?家
长是越位干预还是敢于发声?学校是审时度势顺应民心还是游移不定缺乏担当?每一方力量都有正与反的双向选择。

不得不说,是一道与全国1卷极为神似的
一道题目。

应当选出一方力量。

否则,就是没有完成起码的任务,得分会低。

(五)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六法:
1.析材料
2.论危害
3.挖根源
4.提办法
5.联现实
6.作结论(作呼告)
(六)常用结构模式:
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联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
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
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例文1】
良训胜千金传家更有价
传家宝是一个家族认为最有价值,最值得子孙世代拥有并传承的东西。


张的传家宝青花罐,代表着金钱价值与收藏价值;小杜家的勋章代表着荣誉;
小程家一祖训作为传家宝,体现了其家族对人格修养的重视,是精神传承。


然小张和小杜的传家宝凝聚着祖先的财富和功勋,有各自的价值,而我更倾向
于祖训的价值。

(引述材料,概括比较,表明态度——小程家的祖训更有价值。

)祖训,作为家族世代传承的品德匡正器,其作用胜过千金。

小程家将“忠
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祖训,是他们家族对“忠厚”、“诗书”高度重
视的体现,在世世代代对祖训的遵守实践中,必然使整个家族沾上书香气息和
忠实厚道的韵味。

此乃“良训”,它使人性找到一个标准的框架,在熙熙攘攘
的社会中不至于失去立己立人的信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一个人美好
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气息,使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待人接物,在时代洪
流中坚守本心,不为污泥所染,不为清涟而显得妖媚。

(先对小程家在祖训做一概念界定,提出此乃“良训”,然后运用因果思维的“功能分析”角度阐述“良训”的传家之价值,言之有理。

)
更重要的是,相较其他两个传家宝,良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无法被破坏。

青花罐与勋章是物质存在,而良训是意识存在,物质不可能永存,它会在一定
破坏力下成为碎片,而意识是随人生,随人灭的,是形而上学的价值形态,是
寄生在人心中的,只要后代延续血脉,其必将随之传承、生长、壮大,是一个
生命的动态过程,而非死板的遗物。

(再次运用比较分析,进一步阐述“良训”的传承价值,分析在理。

“更”字用得好。

)
况且,良训还可以在坚持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创新,使之具有时代性和
特定的功能性,赋予新的积极的正能量的内涵,成为新时期的“良训”,这一
点也是“青花罐”与“勋章”二者所不具备的。

(第三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突出“良训”更有新的良性的价值。

“况且”一词,用得好。

)
如今社会,珍惜“青花罐”式传家的人愈来愈多,注重“勋章”式传家的
人也为数不少,而以小程家的“良祖”训作为传家宝却是凤毛麟角,不禁令人
深思:社会价值取向究竟何去何从?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欺诈互害的社会风
气该如何改变?在这般孜孜追求物质至上、轻易抛弃诗书的时代究竟如何坚守?这也是为何小程的祖训弥足珍贵的地方,它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今社会人们
精神缺失、心灵空虚的悲哀现象起到调剂作用。

(运用因果分析的“背景分析”角度,进一步阐述“良训”在新时代的传承之价值,发人深省,突出其“更”。

)财势兼备却没有道德底线,终会自取灭亡;财势并存却没有信念的支撑,
也将无所作为、泯然众人;自觉高人一等却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必将遭到社会
唾弃……因此,良训的作用才更该受到重视,社会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又由
家庭的道德文化涵养提高,才能使社会整体风气改善,所以说,小程家式的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