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原理课件 第十章_税收效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税收效应
第十章 税收效应
▪ 第一节 西方税收效应理论基本概述 ▪ 第二节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 第三节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 第四节 西方税收效应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
第一节 西方税收效应理论基本概述
一、税收效应的概念 二、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西方税收效应的分类
3
10.1.1税收效应的概念
▪ 同样,税收对储蓄行为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减少或增加储蓄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曲率,即纳税 人对消费—储蓄偏好的选择。
21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其它税种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 1)财产税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政府对财产征税实际上就是对家庭的总储蓄 成果征税,必然对家庭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家庭 储蓄一般有三个动机:生命周期动机;谨慎动机; 馈赠动机。无论哪个动机,必然拥有一定数量的财 产,财产税当然会影响家庭持有财产的数量和形式, 当然也就影响了其储蓄行为。 ▪
19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图10-10
图10-11
征税后,个人在消费储蓄方面的变化可以从两个 阶段去分析:
(1)对个人收入征收比例所得税,只有收入效应而 无替代效应。
a) 个人对消费时间的偏好在税收不变时,征收个 人所得税可使个人消费和储蓄同时减少,见图10。
【征税使个人的跨期收入减少,预算约束线由AB内 移至CD,在新的切点处,当期消费由C11下降为C12, 储蓄由C21下降为C22。】
▪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
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例如,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就
会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
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
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具体内容:
▪ 第一,税收使负税主体行为发生的变化
▪ 第二,税收使负税主体福利发生的变化
▪ 第三,税收使宏观经济的运行发生的改变 6
10.1.3税收效应的分类
▪ 1.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来看,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 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税收的收入效应 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 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 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1) 对商品课税会造成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 格的分离。(如图)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面临 的市场均衡价格是一致的,均为d。加入政府征税 行为之后,生产者与消费者将面临不同的市场均 衡价格。
左图为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的情形:由于课
税,厂商供给每单位商品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从 而供给曲线由S上移到S’,移动幅度等于每单位税 额。此时市场在A点达到均衡。此时,消费者面 临的价格是c,而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是e。征 税使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 (即ce) ,而这个差异就是所谓的税收楔子。
的,表现为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的价格 的相对下降,造成的生产者减少对课税或重 税商品的生产,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 生产量。
如图,政府选择只对x征税,厂商在拥有 既有资源时所能生产的x减少,生产可能性边 界在x轴的截距内移,从而得到征税后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T’。厂商重新选择在B处生产,此 时,x的产量由征税前的C下降到征税后的D, y的产量由征税前的E上升到征税后的F。
为简化分析,假定社会上只有两种商品x 和y。征税前,厂商选择在生产可能性边界T’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I’的切点C处生产。【生产 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 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x和y)最大数量的组 合。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特定的(x,y) 组合带来的社会总效用是相同的。切点处说明厂 商的生产行为最大化了社会总效用。】
20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 (2)政府对利息征收所得税。分析方法可以参 照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征税后,必然减少纳税 人未来税后收入,必然影响纳税人对工作期与退休 期消费需求的选择,从而降低总的效用水平,即为 收入效应。对利息课税后,实际利率已下降至r(1-t), 这使工作期消费与退休期消费的相对价格产生变化, 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
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7
10.1.3税收效应的分类
2、按影响的具体对象,可分为税收的行为效 应(比如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储蓄,私人或 企业投资等等)与福利效应(私人、企业及 社会福利)。
3、按影响的不同层次,分为税收的微观经济 效应(消费行为与生产行为、私人储蓄、私 人投资及劳动供给)与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
12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
税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的购买量。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替代效应,表现
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上涨,
造成消费者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
如图,征税前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
17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1、所得税对私人储蓄行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生命周期模型 假设一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工作期,
个人在这个时期获得收入Y,消费C1,第二个时期为退休期, 个人用工作期的储蓄及储蓄收入来维持生活,不留遗产。这 样,个人一生的预算约束条件:
Y=C1 + C2 /(1+r)
什么是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Tax Effect)是指纳税人因国家
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 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 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
思考:税收效应与税收职能的联系与区别是 什么?
4
10.1.2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属实证分析,即超越一切价值判断, 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 其特点为: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 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方法有: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出税收对 经济主体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力不变,征税使商品x相对y变得更贵,消费者
也会选择少消费x。(由x1减少到x3)】。
因此,总效应x1→x2可以拆分为替代效应
x1→x3与收入效应x3→x2。
13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们的时间或用于劳动,或用于休闲,
在工作与休闲之间要进行权衡取舍。如图, 课税之前的时间约束线为AB,与个人无差异 曲线I’相切于点E1,课税之后的时间约束线为 AC与个人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3。
16
图10-8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不同税种对劳动力供给的效应比较:
▪ 1、 人头税与比例税 人头税比比例所得税更能刺激劳动供给的增加,因为人
头税只有收入效应。 ▪ 2、 累进税与比例税率
累进所得税的特点是税率随计税基数的增加而递增,平 均税率与边际税率都在增加,而且边际税率总是大于平均税 率;而在人头税中,边际税率总是和平均税率相等的。一般 认为,平均税率产生收入效应,激励人们增加劳动供给,边 际税率产生替代效应,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而累进税中边 际税率总是高于平均税率,因此,累进税中的替代效应要大 于收入效应。
b) 个人对消费时间的偏好在税后发生变化:或为 保持当前消费水平而减少储蓄,或为保持未来消费水平 而增加储蓄,见图11。
【如图,假设个人的偏好变化发生了两种可能的变 化,分别与征税后的预算约束相切于E1和E3。可以看出, 在E1,当期消费不变,储蓄由C21下降为C22;在E3,储 蓄不变,当期消费由C11下降到C13。】
过去通常假设,劳动供给水平会随着工 资率的提高而提高,如左图(7)所示。后来人 们对劳动供给有了新的认识,即收入水平达 到一定程度之后,提高工资率不会相应地促 进劳动供给的扩大。【由于在高工资率的条 件下,工资率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收入效应 会超过替代效应。通俗地说,也就是工资越 高,越没必要花大量时间拼死拼活地工作; 换言之,高收入条件保证了即使减少工作时 间也能获得较高的生活水平。从而高收入者 可能会随着工资的进一步提高而选择少工作 而多休闲。】因此就表现为折拗的劳动供给 曲线。
▪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两方面:
5
10.1.2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 (1)税收效应的理论实证分析,主要是在个人追 求利益最大化的假定下,利用边际分析工具和一般 均衡和局部均衡原理来分析的。
▪ (2)经验实证分析。它是指利用可以获得的经济 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各个经济变 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计量经济学所主要研究的 内容。
但观察上图,实际上征税后个人的闲暇时间为L3,比原先的L1还少,这是因为 从L2到L3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它意味着课税之后个人为了不使效用减少过多,必 须增加工作时间。上图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因此征税的总效应是使劳动供 给增加。但要注意,不同的个人无差异曲线产生不同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 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关系,决定着税收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14
4、按影响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财产 税、商品间接税、行为税的税收效应。
8
第二节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一、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影 响
二、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四、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9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图10-1 商品课税对均衡价格所产生 的影响
(替代效应:L1→L2, 收入效应L2→L3,总效应L1→L3。)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图10-6
左图是税收的劳动供给替
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 L3>L1,个人选择了更多的休 闲,可见对于个人来说,征税
后的总效应减少了他的劳动供 给。
15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图10-7
▪ 其中, C2 为退休期的消费,r为储蓄的利息率。
18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图10-9
征税前,见图9, E0表示工 作期与退休期消费效用达到最大 时的均衡点。
【预算约束线AB表示了个 人的总收入在工作期与退休期之 间所有可能的分配。跨期无差异 曲线I0 与AB相切于点E0,个人 选择在工作期消费C1,在退休期 消费C2,C2即为储蓄。】
税收楔子是指政府税收在供求关系曲线之间打 入一个“楔子”,使得供应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偏移 导致无谓的社会总收益减少。 (2)对商品课税会影响均衡状态下的生产者价格 与消费者价格。
10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图10-2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图2):
表现为政府课税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 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 导致最终产出的减少。
图10-5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大于替代效应
做与AC的平行线FD与I’相切于点E2。 【经济学含义:即使在设想的条件下对个人 的总时间进行“补偿”,使个人效用维持在I’
不变,但由于征税使收入和闲暇的“时间价 格”改变(每单位收入所花的时间更多,“收 入”代价更高,而休闲的机会成本下降)因此 人们会选择更多地休闲而减少工作,即L2>L1】
由于征税,厂商利用既有资源所能生产 的产品(产品组合)减少,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内移动到T,与社会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点D。 从而产品x的产量由b减少到a,产品y的产量 由c减少到d。
11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图3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替代效应(图3) :
主要是由于政府征收选择性商品税引起
于E1(x1,y1)。政府对x征税,使得x的价格提高, 从而预算约束线围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到新的位
E2
图10-4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置,变得更为陡峭,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点
E2(x2,y2)。为了区分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过 E1做新预算约束线的平行线,切无差异曲线于 E3(x3,y3)。【E3的经济学含义:在新的消费者价 格体系下,消费者若拥有与原商品组合(x1,y1)购 买力相同的收入,他将会选择商品组合(x3,y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维持消费者实际购买
第十章 税收效应
▪ 第一节 西方税收效应理论基本概述 ▪ 第二节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 第三节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 第四节 西方税收效应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
第一节 西方税收效应理论基本概述
一、税收效应的概念 二、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三、西方税收效应的分类
3
10.1.1税收效应的概念
▪ 同样,税收对储蓄行为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 减少或增加储蓄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曲率,即纳税 人对消费—储蓄偏好的选择。
21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其它税种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 1)财产税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政府对财产征税实际上就是对家庭的总储蓄 成果征税,必然对家庭的储蓄行为产生影响。家庭 储蓄一般有三个动机:生命周期动机;谨慎动机; 馈赠动机。无论哪个动机,必然拥有一定数量的财 产,财产税当然会影响家庭持有财产的数量和形式, 当然也就影响了其储蓄行为。 ▪
19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图10-10
图10-11
征税后,个人在消费储蓄方面的变化可以从两个 阶段去分析:
(1)对个人收入征收比例所得税,只有收入效应而 无替代效应。
a) 个人对消费时间的偏好在税收不变时,征收个 人所得税可使个人消费和储蓄同时减少,见图10。
【征税使个人的跨期收入减少,预算约束线由AB内 移至CD,在新的切点处,当期消费由C11下降为C12, 储蓄由C21下降为C22。】
▪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当某种税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
时,人们就选择某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另一种消费或活动。
例如,累进税率的提高,使得工作的边际效益减少,人们就
会选择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又如对某种商品课税可增
加其价格,从而引起个人消费选择无税或轻税的商品。税收
的替代效应一般会妨碍人们对消费或活动的自由选择,进而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具体内容:
▪ 第一,税收使负税主体行为发生的变化
▪ 第二,税收使负税主体福利发生的变化
▪ 第三,税收使宏观经济的运行发生的改变 6
10.1.3税收效应的分类
▪ 1.从税收对纳税人的影响来看,可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所谓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课税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 配的所得和改变了纳税人的相对所得状况。税收的收入效应 本身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无效率,它只表明资源从纳税人手中 转移到政府手中。但因收入效应而引起纳税人对劳动、储蓄 和投资等所作出的进一步反应则会改变经济的效率与状况。
税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1) 对商品课税会造成生产者价格与消费者价 格的分离。(如图)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生产者与消费者面临 的市场均衡价格是一致的,均为d。加入政府征税 行为之后,生产者与消费者将面临不同的市场均 衡价格。
左图为对生产者课征从量税的情形:由于课
税,厂商供给每单位商品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从 而供给曲线由S上移到S’,移动幅度等于每单位税 额。此时市场在A点达到均衡。此时,消费者面 临的价格是c,而生产者实际得到的价格是e。征 税使消费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之间存在一个差额 (即ce) ,而这个差异就是所谓的税收楔子。
的,表现为生产者所面临的课税商品的价格 的相对下降,造成的生产者减少对课税或重 税商品的生产,而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 生产量。
如图,政府选择只对x征税,厂商在拥有 既有资源时所能生产的x减少,生产可能性边 界在x轴的截距内移,从而得到征税后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T’。厂商重新选择在B处生产,此 时,x的产量由征税前的C下降到征税后的D, y的产量由征税前的E上升到征税后的F。
为简化分析,假定社会上只有两种商品x 和y。征税前,厂商选择在生产可能性边界T’ 与社会无差异曲线I’的切点C处生产。【生产 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 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x和y)最大数量的组 合。在同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上,特定的(x,y) 组合带来的社会总效用是相同的。切点处说明厂 商的生产行为最大化了社会总效用。】
20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 (2)政府对利息征收所得税。分析方法可以参 照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征税后,必然减少纳税 人未来税后收入,必然影响纳税人对工作期与退休 期消费需求的选择,从而降低总的效用水平,即为 收入效应。对利息课税后,实际利率已下降至r(1-t), 这使工作期消费与退休期消费的相对价格产生变化, 从而产生了替代效应。
导致经济的低效或无效。
7
10.1.3税收效应的分类
2、按影响的具体对象,可分为税收的行为效 应(比如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储蓄,私人或 企业投资等等)与福利效应(私人、企业及 社会福利)。
3、按影响的不同层次,分为税收的微观经济 效应(消费行为与生产行为、私人储蓄、私 人投资及劳动供给)与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经济增长、经济稳定、收入分配)。
12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收入效应,表现为政府课
税使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的购买量。税收对消费行为的替代效应,表现
为政府课税之后,会使课税商品价格相对上涨,
造成消费者增加对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量。
如图,征税前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相切
17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1、所得税对私人储蓄行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 生命周期模型 假设一个人的一生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工作期,
个人在这个时期获得收入Y,消费C1,第二个时期为退休期, 个人用工作期的储蓄及储蓄收入来维持生活,不留遗产。这 样,个人一生的预算约束条件:
Y=C1 + C2 /(1+r)
什么是税收效应? 税收效应(Tax Effect)是指纳税人因国家
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 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 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 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
思考:税收效应与税收职能的联系与区别是 什么?
4
10.1.2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属实证分析,即超越一切价值判断, 从某个可以证实的前提出发,来分析人的经济活动。 其特点为:回答 “是什么”的问题;分析问题具有 客观性;得出的结论可以通过经验事实进行验证。 方法有: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 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 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指出税收对 经济主体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力不变,征税使商品x相对y变得更贵,消费者
也会选择少消费x。(由x1减少到x3)】。
因此,总效应x1→x2可以拆分为替代效应
x1→x3与收入效应x3→x2。
13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人们的时间或用于劳动,或用于休闲,
在工作与休闲之间要进行权衡取舍。如图, 课税之前的时间约束线为AB,与个人无差异 曲线I’相切于点E1,课税之后的时间约束线为 AC与个人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E3。
16
图10-8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不同税种对劳动力供给的效应比较:
▪ 1、 人头税与比例税 人头税比比例所得税更能刺激劳动供给的增加,因为人
头税只有收入效应。 ▪ 2、 累进税与比例税率
累进所得税的特点是税率随计税基数的增加而递增,平 均税率与边际税率都在增加,而且边际税率总是大于平均税 率;而在人头税中,边际税率总是和平均税率相等的。一般 认为,平均税率产生收入效应,激励人们增加劳动供给,边 际税率产生替代效应,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而累进税中边 际税率总是高于平均税率,因此,累进税中的替代效应要大 于收入效应。
b) 个人对消费时间的偏好在税后发生变化:或为 保持当前消费水平而减少储蓄,或为保持未来消费水平 而增加储蓄,见图11。
【如图,假设个人的偏好变化发生了两种可能的变 化,分别与征税后的预算约束相切于E1和E3。可以看出, 在E1,当期消费不变,储蓄由C21下降为C22;在E3,储 蓄不变,当期消费由C11下降到C13。】
过去通常假设,劳动供给水平会随着工 资率的提高而提高,如左图(7)所示。后来人 们对劳动供给有了新的认识,即收入水平达 到一定程度之后,提高工资率不会相应地促 进劳动供给的扩大。【由于在高工资率的条 件下,工资率进一步提高所带来的收入效应 会超过替代效应。通俗地说,也就是工资越 高,越没必要花大量时间拼死拼活地工作; 换言之,高收入条件保证了即使减少工作时 间也能获得较高的生活水平。从而高收入者 可能会随着工资的进一步提高而选择少工作 而多休闲。】因此就表现为折拗的劳动供给 曲线。
▪ 西方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两方面:
5
10.1.2税收效应分析的基本框架
▪ (1)税收效应的理论实证分析,主要是在个人追 求利益最大化的假定下,利用边际分析工具和一般 均衡和局部均衡原理来分析的。
▪ (2)经验实证分析。它是指利用可以获得的经济 数据,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方法,来分析各个经济变 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为计量经济学所主要研究的 内容。
但观察上图,实际上征税后个人的闲暇时间为L3,比原先的L1还少,这是因为 从L2到L3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它意味着课税之后个人为了不使效用减少过多,必 须增加工作时间。上图的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因此征税的总效应是使劳动供 给增加。但要注意,不同的个人无差异曲线产生不同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 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对比关系,决定着税收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14
4、按影响的不同税收,可分为所得税、财产 税、商品间接税、行为税的税收效应。
8
第二节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分析
一、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影 响
二、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四、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
9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Hale Waihona Puke 影响图10-1 商品课税对均衡价格所产生 的影响
(替代效应:L1→L2, 收入效应L2→L3,总效应L1→L3。)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图10-6
左图是税收的劳动供给替
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的情况。 L3>L1,个人选择了更多的休 闲,可见对于个人来说,征税
后的总效应减少了他的劳动供 给。
15
10.2.2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图10-7
▪ 其中, C2 为退休期的消费,r为储蓄的利息率。
18
10.2.3 税收对私人储蓄的影响
图10-9
征税前,见图9, E0表示工 作期与退休期消费效用达到最大 时的均衡点。
【预算约束线AB表示了个 人的总收入在工作期与退休期之 间所有可能的分配。跨期无差异 曲线I0 与AB相切于点E0,个人 选择在工作期消费C1,在退休期 消费C2,C2即为储蓄。】
税收楔子是指政府税收在供求关系曲线之间打 入一个“楔子”,使得供应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偏移 导致无谓的社会总收益减少。 (2)对商品课税会影响均衡状态下的生产者价格 与消费者价格。
10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图10-2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收入效应(图2):
表现为政府课税使生产者可支配的生产 要素减少,从而降低了商品的生产能力,而 导致最终产出的减少。
图10-5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 大于替代效应
做与AC的平行线FD与I’相切于点E2。 【经济学含义:即使在设想的条件下对个人 的总时间进行“补偿”,使个人效用维持在I’
不变,但由于征税使收入和闲暇的“时间价 格”改变(每单位收入所花的时间更多,“收 入”代价更高,而休闲的机会成本下降)因此 人们会选择更多地休闲而减少工作,即L2>L1】
由于征税,厂商利用既有资源所能生产 的产品(产品组合)减少,生产可能性边界 向内移动到T,与社会无差异曲线I相切于点D。 从而产品x的产量由b减少到a,产品y的产量 由c减少到d。
11
10.2.1税收对生产行为与消费行为的 影响
图3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替代效应
税收对生产行为的替代效应(图3) :
主要是由于政府征收选择性商品税引起
于E1(x1,y1)。政府对x征税,使得x的价格提高, 从而预算约束线围绕着A点顺时针旋转到新的位
E2
图10-4 税收对消费行为的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置,变得更为陡峭,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点
E2(x2,y2)。为了区分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过 E1做新预算约束线的平行线,切无差异曲线于 E3(x3,y3)。【E3的经济学含义:在新的消费者价 格体系下,消费者若拥有与原商品组合(x1,y1)购 买力相同的收入,他将会选择商品组合(x3,y3)。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维持消费者实际购买